标签:
长情穿搭上海日子杂谈心情 |
分类: 闲将往事思量过 |
适应最多气候变化的真丝长风衣
为长情系列规定了一个标准,自认为20年够得上长情了。所以有了这第2篇。
相同的面料,喜欢的重磅真丝。相同的长情,也有20余年。记得还是1997年从事证券研究后,第1次来上海参加联席会议,在上海六百购置的。当时住在襄阳南路附近的东湖宾馆,逛街购物很方便。每次来上海都会购置一些衣服,当年是很认可上海的服装的。所以严格说,此风衣的年龄更长。
不同的是购置地与购置时间。上篇博文中的真丝套裙是2001年在武汉中南商场买的。那是独自在武汉的一年。虽然仍兼三职,但没有幼儿需要照护,所以得闲时会逛逛商场。而且被迫退回水果湖的房子,借住姐姐在傅家坡的房子,边上就是中南商场。有时晚上下班不想回去时,也会先去商场转转,也是排解孤单的办法。当然也就会买了不少东西。当时这一批中还有一件冰川的薄羽绒服现在还在,这种薄款近几年流行,但当年还是很少见的。之所以仍记得,实在是因为这件薄羽绒也可以套在真丝长风衣里面,成为当年带去丹麦的主力。各种搭配,带最少的衣服,适应最多的气候变化。这是因为托运行李重量限制的应对之策。
更大的不同则是款式,这款长风衣有内衬,相当于是2层;宽松型,腰间系带;左右口袋深大,可以放很多东西,甚至可以将一件上述薄羽绒服装进。
这样的特点,带来许多的优点:一是可以在风衣里面随意增减衣服,从而可以适应较大的温差变化,也就是说可以除了夏天外的四季都可以穿着;二是风衣口袋可以放许多的东西,特别是乘飞机有行李重量限制时,一些小而重的东西就可以直接装在风衣口袋里了。
正是这2样优点,加之也不挑剔搭配鞋子,此风衣特别适合远门时的行装,从而陪伴到过许多地方,包括几次出国行。题图拼接了几张,2008年前的照片没有数字化,也懒得去找了。
风衣里面增减随意,最多时可以4层:保暖内衣、毛衣、保暖背心、羽绒服。这样特别适合去北欧的丹麦。出门套上,进屋有暖气,穿脱十分方便。懒得一粒一粒扣上,腰间系带用力一系,也很随意。
搭配也很轻松,可以衬衣、西装、连衣裙、毛衣,只要想得到,或者只要需要,什么都可以穿在里面。
风衣外面也可以增减,尝试过不同质料的围巾,暖和时的薄丝巾,寒冷时的厚羊绒披巾。如果再多花点心思,腰间也可以搭配各种围巾,也很别致。
最好的是鞋子搭配,如上面的拼图,高跟鞋、休闲鞋、运动鞋,都很百搭。记得当年去丹麦1年,就只带了脚上穿的一双厚牛筋底的休闲鞋,因为听说丹麦寒冷多雨,此类鞋最为适用。确实如此,当然到丹麦后还是又买了鞋的,不过并不合心意,回来时并未带回,还是穿出去的又穿回来了。此鞋后来鞋底裂纹太重,大约是在2017年时方忍痛丢弃。
(可见即便喜爱,长情也不易。如果已经没有了实用价值,一味地不肯断舍离,恐怕垃圾太多,负担太重,也不是理智之举。人、物、事,长情所托,如何选择,如何平衡,可能也是一种大智慧吧。值得更深入地研究讨论,但此文承载不了此任。)
这样的搭配似乎也很得欧美人的认同,获赞无数,一时颇得意。所以对这件风衣更是深情款款。即便现在有些脱线等毛病,还是当作宝贝,每年都会穿那么一会。
而上篇博文中的真丝套裙不仅挑剔搭配鞋子,而且极易皱折,不宜放入行李箱,远行时一般不会带着。这种娇气的衣服,之所以长情,与风衣不同,不在于它的百搭,而在于它的气质,东方温婉气质。即便不穿,偶尔欣赏一下也不错。还在于它所记录的那个特殊时期,看着它,那个特殊时期的记忆就会回来,时光抹去痛与苦,只是回忆而已,人生的重要经历而已。所以会留着。
前一篇:长情,一套真丝裙的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