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日谈谷雨花,花也讲究原生家庭吗?

标签:
花卉闲将往事思量过游记杂谈 |
分类: 上海日子 |
谷雨花是牡丹的别称,这是2019年知道的。牡丹则因武则天而盛名,谷雨花则知道的人较少吧。
当时特意去了长风公园,也记下了博文。
去年疫情,哪里也没去,自然也没心情记录。不过这期间看了一部纪录片,专门讲牡丹,好多集呢。
今年控制有当,加之15号线通了,长风公园非常方便。可去的时候早了(清明前2日),牡丹不当值,当值的是樱花。长风公园的樱花乏善可陈,所以没有图片可传。
清明节是小长假,一般是不出门添堵的,作为退休人士这点自觉还是要的。不过古猗园不是很大众的地方,也是我们的保留项目,每年总要去几次。因为疫情已有近2年没去了,所以老盛昌汤包(也是好久没吃了,居然有些想念)早饭后就一车过去了,趁人尚少。
此时节的古猗园是第一次,当值的花卉有杜鹃、樱花及牡丹。
杜鹃花的品种较多,见到了校园及小区里没见过的品种:
当然校园及小区里这种常见的品种也是有的,这个品种曾有博文记录过。相较而言,上面的淡粉,下面的红艳,各有所长吧,且不同心境时各有所好:
古猗园的樱花是今年最后一轮赏樱,与之前2日在长风公园所见樱花,虽品种一样,但韵味大相径庭。同时也与早前在沪上其他公园所见不同,不由得有感慨如题:
这一感慨在牡丹园时更盛。与2019年时长风公园的牡丹相比,古典园林里的牡丹更显其花之王的雍容典雅。不知博客出了啥问题,图片上传不了,只能发出下面2图,其余的选择在微博里发了。好讨厌这类时常升级的东西,一升级就不好用了,只好放弃。比如美图也是,许多过去的功能都变成了收费,于是也不做PS了。全是原图。
其实最早大规模看到牡丹应该是在10几年前的扬州瘦西湖,可惜当时趣不在此类,没有拍太多,现在才发现,其实是芍药(下图),而芍药与牡丹是有区别的,前者为草本后者为木本。与上图相比,似乎叶片也是不同的。

其实后来作为某人家属随团也去过洛阳,因是暑期,没能见识到洛阳牡丹。而且此次的河南行因为去焦作而引发旧疾,从而迁怒,不太想再去河南了。
这些都扯远了。加之因为不能上传足够的图片,标题里的感慨也没有太大说服力,只能草草结束。
但上述感受虽是于这段时间追花的突发,但也是十分深切的,不吐不快。
原生家庭很重要,后天的平台也很重要。对于花也是如此。
大约正是如此,现在拍花,更喜欢置花于某种场景之中,或建筑,或器物。
这大约也是一种审美态度的变化。
前一篇:春分后开启追花模式
后一篇:四月,大风,蔷薇当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