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四餐

标签:
上海日子杂谈心情 |
分类: 上海日子 |
昨天冬至,说是“冬至大如年”,就当作节日过过吧,为今年不平常的日子增加点节目。
晚饭也是很简单,煎饺与杂豆粥,煮青菜。其实平时怕油,饺子都是煮的,今天为了配合杂豆粥改成煎。这一盘是15只,其中5只是我的份量,另外加1小碗杂豆粥。杂豆粥里大约有4-5种豆类,以前都是不加米的,粘不起来。前些时央视健康之路说是可以加米,所以今天加了大米,结果就是这种粘稠的模样,这么1小碗居然有100g。原还有些担心睡前会不会有低血糖,但还好,没有出现担心的事。
所谓节日也只有吃了,冬至之吃南北各有讲究。自己没有研究,也懒得研究,那就南北兼容吧,各路神仙都拜到。好听是海纳百川,难听就是大杂烩。
到了这个年纪,吃也得节制,虽是杂烩也不能多吃。前2天就设计好了,早餐汤圆,午饭鱼羊,下午茶糕团,晚饭饺子。
也都简单,因为都是点到而已,意思意思,不可多吃,所以不准备自制,全部外包。头天就买好了湾仔汤圆、糕团与荠菜饺子,午饭直接外吃。
早餐煮了汤圆,其实只吃了3只,不敢多吃,其它则补充了白煮鸡蛋、圣女果、花生米、太平梳打20g。没试过早餐汤圆,既怕立时血糖升高,也怕过会低血糖,所以设计了上述方案,满足了四大要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坚果(自己总结的原则)。昨天的份量似乎可行,到11点半午饭时没有低血糖。
午饭则直接在外常吃,原本设计的是鱼+羊,酸菜鱼后烫羊,既符合冬至吃羊肉,又不吃太多,以吃鱼为主。可惜情报工作不到位,这家酸菜鱼居然没有羊肉。
3点下午茶虽然每天都是咖啡、点心、坚果与水果,不过昨天的点心是特别买的糕团,因为平时是不敢吃这种太甜太糯的点心的,总是买的代餐点心。所以特意找出从哥哈带回的花碟,在四角摆上各摆1只。其实不能吃这么多,2人也只吃了3块,只是为了对称这么摆了。
下午茶后则是每天的走路时间,6000步,也是消食,因为这个时间所进食的东西不是太健康的,但还是想吃要吃,吃过后心情大好,为此只好以运动来换美食了。某人在带动下,比我更积极,每天到了此时就主动开始布置了。
这就是冬至的一天。许多公号文章说冬至是寒冷的,但上海的电视新闻则说,上海最冷的是大寒与小寒。上海的冬至与其他地方还有不同的则是,上海的冬至是仅次于清明的扫墓日,上海的新闻也是提前许多天就在播报冬至扫墓提前预约的各种报导。每天早饭后边看新闻边做操,也因此知道了这些上海的冬至习俗。
所以在上海,问候冬至快乐是不妥当的。那就只上美食吧,冬至的四餐,岁岁年年,丰盛如斯。
另:
对于P图的兴趣已淡,全部原图。
也懒得摆拍,权当日志而已,所以很多元素都没有出现,只拍了主角。
好久也懒得动笔,似乎隔离让许多乐趣不再。
前一篇:留发1年,留照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