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6):“读”无止境,回到主线

(2020-04-15 13:36:25)
标签:

365

地理

攻略

运河

历史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6):“读”无止境,回到主线

 

偶然发现,杭州居然做了这么一个大手笔的丛书系列。

令我直叹无止境。

 

一、无止境

这个感叹起于超星上的图书《杭州河道历史建筑》,下载后上周才开始看。发现了副标题为《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于是在网上查了下,结果在运河研究院网站上看到了《杭州运河丛书》,并对此套丛书的介绍(http://yh.lcu.edu.cn/content/130.html)::

《杭州运河丛书》,是一套展现杭州大运河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揭示大运河对杭州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意义的运河历史文献,是杭州运河研究学的集体成果,杭州运河的研究永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亲自担任《杭州运河丛书》总主编并写总序,郑孝燮、罗哲文、陈桥驿等三位老专家担任《杭州运河丛书》顾问,刘枫同志为《杭州运河丛书》题写了书名。《杭州运河丛书》,分为《杭州运河历史研究》、《杭州运河文献》(上下册)、《杭州运河风俗》、《京杭大运河图说》、《杭州运河古诗词选评》、《杭州运河桥船码头》、《杭州运河遗韵》共八本,展现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杭州运河丛书》,是记录运河丰富历史文化的卷本。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市政协主席虞荣仁、运河指挥部总指挥陈述等领导,以及杭州出版社、浙江图书馆等单位出席了此次首发仪式。《杭州运河丛书》的出版,值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研讨会开幕前夕、杭州市运河整治一期工程初见成效之际,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杭州运河历史研究》分上下两编,上编为论著部分,叙述大运河的形成和历史、功能和地位、运河与杭州城市发展、运河整治历史与管理制度、运河文化风貌等,下编为译著部分;《杭州运河文献》共收有与杭州运河有关的15种文献,分上下两册;《杭州运河风俗》涉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流域内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京杭大运河图说》一书近600页,收录1145幅大运河图片,图文并茂且中英文对照;《杭州运河古诗词选评》是一本古代杭州运河诗词的选本,作者从上千首诗中精心筛选出300首诗词,其中,大部分篇目是初次集中同读者见面;《杭州运河桥船码头》一书切实调查与记录了运河上的桥、船、码头,是一本文史性的书籍;《杭州运河遗韵》一书是在调查基础上,对2005年运河(杭州段)历史遗存的实录。

而我下载于超星的运河河道丛书显然与《杭州运河丛书》还不是一个班子。这点从本书(超星)中的丛书班子可以看出来。本书应该是《杭州全书》中的一套丛书,运河(河道)丛书中又有许多单行本,比如本书作者之一的仲向平就还有一本相关的图书《杭州运河历史建筑》也在此丛书中。在网上也找到还有其他单行本。可惜在超星上就仅只有1本,即此本《杭州河道历史建筑》。

这么来说,关于运河,杭州就出了两部丛书。而其中之一的总主编王国平,后来偶然发现,居然是杭州市委书记及人大主任。同在这部丛书中还有一部《杭州运河遗韵》,这在超星里已下载了。

在检索过程中发现,除了以上丛书中关于杭州运河的图书,还有许多书名中就有杭州及运河的。

 

二、对于水系的粗浅了解

虽然畏难之心已生起,但还是把《杭州河道历史建筑》翻看了下。全书共11章,涉及杭州市内河道的不同流域。从目录可以了解杭州的河道概况,至于建筑,作为一个旅游者,肯定是不需要了解到那么具体。但从目录看不出这些河道与运河的关系。对于自己,这个可能是更有价值的。但很遗憾地是,连在书中也没有明白地说明每个流域在现在运河河道中的位置。所以,只好做了一点笨功夫,将本书每一章前面的导语进行了分析,试图理清这些河道与运河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直接或间接地都是能通往运河的,详细的附在最后。

所以,虽然没有很详细地阅读完此书,但也明白了一点,虽然不是运河河道,但是都可以与运河相通。这点或许成为对运河水系的一个理解。这样的水系在整个江南运河段大约都是如此的。比如这次在超星下载的图书中,已看过的浙北这段运河,大都如此。

从现在的阅读来看,浙北三市中的杭州与嘉兴对京杭大运河的重视很不一般,除了上面提到的杭州各类运河图书,嘉兴也有不少,甚至属下的县市也有专门的图书,比如《桐乡文史资料 24 桐乡运河文化专辑》,前篇中提到的《家乡的那条河_走读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的作者也是桐乡社区学院的,专门进行运行的科普教育。

浙北运河水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现在还有新河道的开挖,因其这般的动态,所以更加的复杂。比如此书序中对杭州运河整治的介绍,1982年中东河治理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河道整治的序幕,至2012年底,累计整治河道212(),总长达463公里。

 

三、运河文献检索心得

另一个遗憾是,在前面下载此书时没仔细看,原来是河道建筑而不是运河建筑。后来寻思,之所以发生这个错误,可能是因为系统在检索时,检索词出现在副标题中也算命中文献(其书名的构成中确实有运河(《杭州河道历史建筑(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超星的检索系统不是很精准。

在阅读上述杭州运河相关图书时,发现了2个机构,一个是杭州运河(河道)研究院;以及一个似乎更为官方性的机构: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主持编撰的单位)。在网上试了一下,似乎收获了二个新的检索词,如果真得做运河研究的话,就可以用这样的机构名称来进行检索了。

当然我没有这样的能力,也不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职业惯性。

 

四、回到主线

精力能力有限,必须回到主线。

现在强烈的愿望就是能找到一些主线明确的图书,并将其当作指南。现在看来,仅有少量的几本满足这条要求,其他的图书在阅读之外都需要自己去提炼与理清,比如下面对《杭州河道历史建筑》的简单提炼。

但实在是不能坚持做这样的笨功夫了,总是希望有更简便的获得知识的渠道。所以后面选择细读的图书要更加谨慎,毕竟精力有限。

 

附:杭州运河与市区河道的关系,根据《杭州河道历史建筑》(略)

根据《运河(河道)全书序》,京杭大运河在杭州境内全长约52公里.由北向南贯穿了余抗、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区.贯通联结了众多市区河道。所以《杭州河道历史建筑》一书中提到的市区河道与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惜的是该书没有明确说明,自己的理解与提炼(即括号中的内容),也不知是否正确。仅作为纪念吧,证明曾经做过这么笨的功夫。也借此警醒自己,再也不要做这样的笨功夫了,回到主线上来吧。不说整个大运河,仅就江南运河段,甚至浙北段,更甚至杭州段,这么复杂的水系绝对不是自己能理清的。

  

第一章 余杭塘河流域

余杭塘河的历史起于汉代,而最早见诸史书,则是在南宋。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是古运河延伸段,民间俗称它为“运河尾巴”.也是运河航运系统中最重要的货运通道之一。余杭塘河流域内河道众多,河网纵横,与五常港、蒋村港、紫金港、莲花港、冯家河等河港交汇。

余杭塘河上游源头引自南苕溪余杭镇余杭闸,自西向东而流.在原杭州硫酸厂汉河口分成两支;一支折东北流.达北大桥、勘丰桥、废家桥,在小河处入京杭运河.此段是20世纪50年代新开的河道,为余杭塘河在城区的主航道(——这是余杭塘河在城区的主航道,通运河。是新开的河道。对于京杭运河的关系,需要这么仔细阅读后进行提炼,实在算是一个缺点了。)。另一支继续向东流过教工路桥、观音桥、卖鱼桥入京杭运河(分叉后,但最后还是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入京杭运河。所以余杭塘河不是运河河道,是杭州水系入京杭运河的河道。),20世纪末拱墅区建设信义坊小区又重新开挖该河段,但已不能通船。余杭塘河全长223公里,河宽15-40米,长年可通丹辑,是余杭、仓前、闲林、五常、蒋村通往运河的主要航道(这段可以认为是一个总结陈词,即余杭塘河不是运河河道,是杭州水系入京杭运河的河道。对于京杭运河的关系,需要这么仔细阅读后进行提炼,实在算是一个缺点了。)。

 

第二章 古新河流域(——这段流域的几个要点:1、在城区;2、古河道;3、沟通西湖、运河与西溪——“折东入京杭运河,折西入西溪河下”4、湖墅八景之一的“陡门春涨”在西湖东北角的圣塘闸,所以可访访。)

杭州市区存的古河道中的一条,是沟通西湖、运河与西溪的唯一河道。被后人称为湖墅八景之一的“陡门春涨”.正位于如今西湖东北角的圣塘闸,也就是古新河的起点。

古新河南起圣塘闸,北至万物桥,折东入京杭运河,折西入西溪河下.全长约4公里,是西湖主要出水口,有泄湖水灌溉农田之利,不通舟楫。民国之前,古新河处城乡之间,两岸一片田野风光。民国建立,城墙渐渐地拆除了,西湖一下子跳进了城中,河两岸也渐渐闹腾起来.陆续的立起了一幢幢青砖小楼(——所以主要是看民国建筑。)。

 

第三章  沿山河、西溪河流域

西溪这条河道在历史及现在的各种志书、地图上的表述并不一样.分别称西溪、沿山河、西溪河。其实,西溪、沿山河、西溪河这三条河是水系相通的河道。现在人们习惯把留下至古荡段称为沿山河或西溪,古荡至木场八字桥段称为沿山河,八字桥北至余杭塘河段称为西溪河。

 

第四章 上塘河、胜利河流域

上塘河是史书记载的杭州第一条人工疏通的河道.曾被称为“江南运河”,当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正是经由它到达杭州它是除了大运河外(——那么可以理解为,现在并不能算是运河了。但所处地应属新城主轴,也有景,可看。在城东北。从文章来看,过去是水乡,也曾有大工厂,现在是大型新建小区群。似乎有点像宝山美兰湖的地理方位),是杭州最具文化和旅游价值的内河,它的”三廊八景”可与运河媲美。现在则是一条城市主轴.华丰、田园、丁桥、长睦、天都城等杭州新近建设的大型居住区,都位于这条河的两侧。它对于数十万居住在城东北的杭州人来说.它更是找回旧时梦里水乡的一条捷径。

上塘河,又名上塘运河.位于杭州东北.开凿于隋大业六年(610),时为江南运河的南端。元未,张士诚新开塘栖武林港至拱墅江涨桥段为新运河后,江南运河改道.上塘河成为运河支流(——原为江南运河主道,但元末江南运河改道,现为支流了。)

胜利河可以说是上塘河的支流。胜利河一头连着运河,一头连着上塘河(——虽然改道后不是运河河道,但通过胜利河与运河连接上了。)窄窄的就像是河流中的小巷子。这条河长1560米,自古是杭州城里一条通航运货的重要水路。后来渐渐失去货运功能。现在重新走船的胜利河,通航不过才两年。

在杭州河道里,胜利河不算长,西起京杭大运河畔的富义仓(——可以在看富义仓时看一下,毕竟说是杭州东北部的水乡风景。)东至大关小区东南角的上塘河口,全长1公里。环楼古色古香的建筑.是胜利河点睛之作。

上塘河与胜利河以其纵横交错的众多水系支流.编织出杭城东北部的美丽水乡风景线.干百年来曾滋润着万顷良田,养育着沿岸数十万人民。

第五章 西塘河、三墩港流域

    西塘河,南自拱墅区大关桥北侧四岔路口,在和睦北侧向西北方流.经勾庄北抵余杭区獐山镇奉口和东苕溪汇合,全长17公里。河平均宽度45米,最宽处有100米。西塘河又称新开运河,是三墩、勾庄、祥符地区灌溉、供水、泄洪的主要河道。西塘河从大关至勾庄段又称小河。小河地处余杭塘河、西塘河入运河处.紧连着拱辰桥(——几个要点:1、宋时的新开运河;2、其中一段叫小河,书中称其为运河支流。3、小河在拱辰桥一带。书中称小河两岸塘舍栉比。4、是入运河的通道)。从老余杭、闲林、三墩、勾庄、良诸等地要进入运河.必先过小河。因此,小河至拱辰桥一带码头林立.商贸兴隆.市井繁华,周边还有不少寺庙古迹。

三墩港.全长4.5公里.宽度在25-30米.东起西塘河口,西经三墩镇至逢驾桥港,是三墩镇经祥符通向运河的主要河道(——都是可以与运河相通的),承担着航运、灌摄、供水、泄洪的功能。(略)

三墩镇是杭城西北的中心城镇(略)

小河直街地区,三河交汇。杭州西北,拱墅区。杭州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三墩地区的中学弄、小学弄、庙前街.陈家桥北路、陈家桥南路、卸紫桥、范家湾等众多小街巷也保存较好。

杭州城内的古镇老街,三墩老街居然在武林门外(——本章有些颠覆对杭州的认识,居然在城内中心城区里隐藏着这么多的古镇老街。其实上海一样也是有的。但都不能算是在中心城区。)

第六章 备塘河流域

 备塘河,是上塘河的一条支流(——那么从运河体系来讲,就是支流(上塘河)的支流了。)备塘河长115公里.宽15米左右。

第七章 中东河流域(——城区里。市河。上城区?历史上都曾是京杭大运河连通钱塘江的重要河道——那么也是能通运河的。但京杭大运河在三堡直接入钱塘江,这是解放后的事。之前是不能直接入的。)

  老底子杭州人的记亿,也许最深刻的不是西湖,而是中河边或是东河边(——也不是运河?),从杭州城里贯穿而过的中河和东河,承裁着杭州人千年流淌的记忆。中河和东河分别开凿于唐朝和五代。现在的中河,是古时龙山河、盐桥河、新横河三河河段的全称,东河宋时称菜市河,明代称东运河,清代称为东河。历史上都曾是京杭大运河连通钱塘江的重要河道。

中东河是杭州历史最悠久、居民最集中、底蕴最深厚、特色最鲜明的两条市河。两条河贯通相连(——中河与东河是两条河。合过,南宋又分过。800年后的2010年又重合),其上船来船往,祖祖辈辈的杭州人在中东河边繁衍生息。历史上,中河是南宋皇城的护城河。两河的分别要从南宋说起,当时的皇帝要建德寿宫,将东河截断,于是东河的南端有了一个新名词:断河头。因为皇帝的一己之私,改变了东河的历史,使得运河与钱塘江之间的一个通道从此消失。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攻占杭州,将杭州城扩大了,在今天的环城东路修建东城墙,护城河变成了今天的贴沙河,而中河成了一条城内河,而中河和东河更是一别800年。800年后的2010922号,两河重逢。新中东河堪称“桥梁博物馆”,东河有桥15座,中河有桥30座。

 

  第八章 新开河、新塘河、贴沙河流域(——这三条河时间不一,功用不一。为什么一章,可能是地理位置?东城。浙大华家池校区小二楼,原农业大学(或许第一次的杭州会议就是此?好像又不是,因为书中说,这里是闹市区)华家池是杭州仅次于西湖的第二大水域,作为城市中心难得的自然景观宝地.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其稀缺性堪比西湖板块。而小二楼又是华家池的精髓之处,更是宝贵得不得了。)

新塘河是杭州最年轻的河,前身是滨江四号区块内的一条农灌渠。2002年,钱塘新城开建.为解决新城的排涝问题,将这条农灌渠重新开挖、延伸。现在的新塘河完全是一条崭新的河,起于姚江路钱塘江,在三堡船闸处入运河,宽10多米,全长约6公里。现在的新塘河已成为钱江新城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的两岸(西兴大桥至运河段)——这块要去看下。因为三堡船闸也在此。),聚集了目前杭州高度最高、单价最贵、最密集的现代化楼宇群,百米以上的高楼就有80多座,在建和拟建的200米以上的超高楼有20多座。金球状的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半月形的杭州大剧院、钻头形的市民中心、号称中国十大豪宅的东方润园、杭州最大的市民公园、钱江新城内最具人气的万象城以及杭州第一高楼,均建在新塘河边。汀边宽阔的绿化带中还“隐藏”有一条安静的自行车道。

全长46公里.宽810米的新开河,位于贴沙河之东,是杭州城内的一条重要河流,是上世纪50年代初专为灌溉周边农田而开挖的(——所以也是新河,只是新塘河更晚。说明杭州仍然还在开挖新的河道。这些河道也是可以通达运河的。但新开河好像不行。新塘河可以。)

贴沙河(——贴沙河是护城河。现在成为水源保护区)开凿于公元前861年.主要用以泄放钱塘江潮水,护卫杭城。古时候因泥沙聚集于河滩上,曾与相邻几条河流统称沙河.俗称“贴沙河“。1907年沪杭铁路从贴沙河东面贯城而入。经过干余年的变迁,今天其河道南起候潮门板桥,北至艮山闸,全长6257米。自1931年清泰门自来水厂建成后,贴沙河成为水源保护区。

 

第九章 沿山浦、双浦流域(——美院象山校区在此(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象山村352号),是否有些溪水就在校园?下次要重新发现了。象山原来是村子,现在是社区,与宁波象山不是一回事,这点如大场这边类似,即原来的许多村都改为街道或社区。所以转塘镇还是范围很大的,应该是从西湖过来到了钱塘江边后就是的,包括上次去的之江校区,以及更早去过的九溪、龙井等。)

转塘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山下东西长约6公里的山间谷地就是广阔的上泅平原。是西湖龙井茶的主要生产基地;杭州的一大粮仓。更有蕴藏于山水间丰厚的旅游资源,由于山脉峭壁陡崖.林泉幽邃.有洞穴瀑布,已成为重要旅游景点。转塘诸山中的溪流,如龙门溪、西边溪、长寿溪、桐坞溪、大清溪、与范浦、横山浦、杜家浦等自西向东汇入钱塘江(——这大约就是九溪了,流入钱塘江,与运河无关),均成为钱塘江水源的一个组成部分。20098月,整治完工的沿山浦更是成为具有特殊魅力的景观河道。

 

第十章 西兴、官河、长河、临浦流域(——与浙东运河有关。以前可能算萧山,萧山邻近绍兴。浙东运河应是从萧山到绍兴再到宁波。临浦与西兴都是镇,江是浦阳江。西兴镇的官河通古运河。长河呢?都交代不清。西兴是运河古镇,但看图片也不是太值得去了。长河也是镇。这里有一条河,叫长河?现在划为滨江区所属,改长河街道。原为萧山所属。)

在杭州.依水而建的老街很多,依山傍水的小镇也不少.临浦就是这样的一个小镇,浦阳江穿镇而过.与钱塘江交汇澎湃,秀丽的峙山飞峙江畔.神秀尽显。临浦与杭州乐园、东方文化园等景点近在咫尺,并与自身特有的绿水青山,茂林修竹、文化底蕴形成了白然、舒适、典雅、开放的发展环境。临浦古有大美女西施.今有历史演义大师蔡东藩、更是一个古商埠,又有别于常见的江南古镇老街.很有自己的特色*优越的地理价置、繁荣的商贾文化.使临浦成为古时萧绍地区的“活水码头”,民国时期曾是和塘栖、南浔齐名的浙江省“四大名镇“,也是当时“浙江六大米市“之一,家有“小上海“的美誉。

在萧绍平原.和临浦一样,具有千年遗韵的还有官河和长河.官河的一头紧邻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古时有一道大水闸把官河水与汀水隔开.官河另一头接着浙东运河,运河流经萧山、绍兴、上虞、余姚和宁波市郊,在镇海城南人海。浙东运河最早诞生于春秋战国吴越交战的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真正挖通运河则是在东晋时期。到南宋建都杭州时,这条运河成了重要的水上漕运通道。浙东运河古时称萧绍运河,也有称西兴运河的,全长250公里。有人把长城和大运河比作写在中国大地上的一个“人”字,而浙东运河.恰好就是这“人”字颇具匠心的收笔。

    从前,西兴、长河属于萧山板块.现在它们属于滨江板块,但不管归于哪个区域管辖,干年的历史不会因为这一些发生变化,西兴的过塘行见证千年的历史,长河九厅十三堂更是记录了一个姓氏、成就了一座千年古镇的美好事实。

    在西兴镇的官河.据说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古时书生上京赶考,很多都是坐船沿着京杭大运河去北京,当时这河道上有个码头,书生又都是在这里上船赶考,所以大家就把这条河叫做官河了,当然.这里确实也有很多的官宦之家、文人墨客。

第十一章 新开河、北塘河流域(——怎么又是新开河呢?第八章也是新开河?难道新开的就叫新开河?晕!)

萧山城区南端有条南门江,南门江是萧山境内一条内河,因始于萧山城南门,故名“南门江”。南门江进入城区,因地处县城酉门,故称西河。长不过一里余.河上原先却建有九座小巧玲瑰、青石拱形古桥,河水悠悠,桥影如弓.沈家与三碰两桥之间有三棵千年古槐,故素有“一里九桥三槐树”之称*西河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道,上了年纪的人都深深怀念当年萧山的西河:西河两岸是繁华的街市,菜店、酒馆、旅馆等商家林立。街面的路是青石板铺就,廊坊临河,两岸大多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老房,也有大户人家的深宅豪国,这里孕育了一代河西文化。可惜,20世纪60年代初在城市建设中,西河被填平,改成了西河路又在西侧人工挖掘了一条新开河。

如下,新开河是新开的河,还是就叫做了新开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