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来是人间(杭州2:盘点杭州游)

标签:
杂谈闲将往事思量过摄影游记 |
分类: 运河城市纪行 |
这次会议举办地在杭州,这也是自己平生第一次去杭州,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灵隐的大佛了,很震撼。之后北京西山的卧佛也同样震撼。还记得去灵隐必经的九溪,一路上,溪水潺潺。2014年又走了一次九溪,20年过去了,似乎与当时有大不同。似乎当时的更原生态一些,真得是要跳着石头避开溪水走呢。
记忆中应该是在一个夏天,为了这次会议,当时特别购置了一套上下两件的真丝印花裙装,很江南,也很宽松,以掩饰产后尚未恢复的身材。武汉虽然也被认为属南方,但此南方非彼江南,武汉的大江大湖培养出来的是大气与豪气,所以很希望在天堂杭州扮扮婉约,与天堂的江南女子同行在西湖烟雨。没找到当时的单人照片,也没有找到穿此裙的全身照,只找到一张此之后着该裙的合影,即题图拼图的最左图,不知能否表现此裙的风格。为了不侵犯合影者的肖像权,略为作了马赛克处理:
这一次的杭州行,印象中会议是浙江的农科院召开的,应该不在城区,所以除了灵隐这项集体活动外,没有留下杭州其他的印象。
2002的杭州集体活动,印象中除了逛西湖,似乎还去过杭州萧山的一座寺庙。当时萧山应该还不是杭州的一个区,而是属于郊区吧。之所以还有些许印象,是因为这座寺庙与中国传统寺庙的院落结构不同,似乎是座大楼建筑,有点类似2010年在台湾南投县参观的中台禅寺,据说该寺设计者是修建101大楼的著名建筑师李祖原,记得当时还从中台寺带回了2瓶据说是开过光的神水回上海,可惜儿子不敢喝,最后倒掉了,有点亵渎冒犯了。遗憾的是,杭州的与台湾的照片都找不到了,主要是因为过去游就游了,不曾记日记,所以也没有检索的线索。网上找了一张中台寺图片,可以相像其大致的形象。而萧山的那座庙因为时间更早,连名字都不记得了,完全没线索可寻了:
题图拼图中的第3图2007年春天的杭州行,则是和一群研究生同学一起,毕业十年后的聚会。不同城市的同学先到ECNU汇合后再同去杭州,同时还顺便去了绍兴找其他同学,一起又去了乌镇与兰亭。同学相聚,虽各自都30多,均已成家为人妻为人母,可仍当自己是少年,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才可以当自己仍是少年吧。疯疯闹闹自是难免,所以有了题图3中笑得那么傻的样子。
记得当时住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系主任Y老师热心陪同接待。印象中玉泉校区穿小路出来便是西湖的曲院风荷景区,但2019年初再来杭州住玉泉校区时没找到这条路线。
下图即为当时西湖畔傻笑的我,春风杨柳下与毕业多年的同学聚会,笑得很傻很开心可以有。与2002年刚回归时的我,状态似乎有些不同吧。自己觉得在2006-2010期间的状态总体是较好的,虽然高校也有压力也有焦虑,但比在武汉期间的身兼数职奔波于两岸三镇,还是单纯与轻松多了。加之2004解决了教授职称,压力与焦虑更是少了许多,感觉比2002年时的状态要好许多,大约也因此可以笑得这么没心没肺吧:
2007年的杭州行主要是逛西湖,在浙大周圈的西湖边活动,有在西湖边的小资茶馆闲聊,也有在浩渺西湖泛舟,这是当时拍的夕阳:
拼图最右图是调离ECNU前的最后一次集体活动,当时带专业硕士进行专业实践,参观杭州的各类图书馆。这是第一届专业硕士,为了申请此硕士点,我还是做出过努力的,各种申请报告,各种层次汇报,ECNU终于成为第一批MLIS培养单位。
专业硕士的培养与学术硕士的一大不同就是要进行半年的专业实践。选择去杭州参观图书馆,一是近,所以成本低;二是当时杭州图书馆成为网红,因为宣称乞丐也可以进图书馆而引领了图书馆新理念,帅哥馆长也成一时风云人物。其实浙江图书馆也好、杭州图书馆也好,包括现在的所有新建的网红图书馆也好,太多过于形式了,建筑越来越超前,装修越来越豪华,实在是有些背离了图书馆的真正职能。书店也有同样的弊病。虽然确实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图书馆与书店,但打卡的人多,读书的人少。
下图是在浙江儿童图书馆,靠近黄龙的一幢小楼,据说是浙江图书馆的一处老馆,现在用做专门的儿童图书馆。装修布置的很有童心,所以也很有童心地坐在地上,装一次嫩:
图书馆见过不少,有童心的专门服务于儿童的,最早是2008年在哥本哈根所居社区的图书馆一角,儿童们可以随意地坐在地上,与父母一起趴在地上,真是很新奇的感觉。后来曾偶然造访位于淮海路上一个安静小院里的上海儿童图书馆,就是很正常的图书馆了。所以这次在浙江儿童图书馆看到这样的设计,童心大发,把自己藏在了书架空格里。
2013年的杭州实践活动也是居住在西湖边上,但与2007的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应该不在一个方向上,似乎应该更靠近美院南山校区。因为是2天1夜,安排参观了多个图书馆,所以基本上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同时也是很累的,所以上面照片中藏在书架里也不全是为了装嫩,是真的累了,是真的歇息,因为另外好几张学生发来的照片就是在犯困,这张是为了配合学生而摆拍的。所以这次的杭州行,也只是在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赶紧去西湖边走了走,再赶回宾馆早饭。这次杭州行,基本上没有什么逛景点。
虽说杭州是上海的后花园,但调上海工作后,其实也真没能像逛后花园般常来常往的。上面的几次集体活动,基本都是2天1晚,活动范围也基本是在西湖周边,谈不上对杭州有多少认识。
调入SHU后,上班不再那么辛苦,所以自由行频繁一些,每次待的时间也略长一些,活动的范围也就大一些,对杭州的了解也慢慢增加。
比如2014年的杭州行,则选择了住在清河坊。这里自古是杭州繁华地段,从位于市区的城铁站下来,很方便的一趟车,下图是当时拍的公交站牌:
清河坊不仅热闹,而且方便,可以步行到西湖。所以这次不仅重走了前面的那些景点,也去了一些不曾去过的景点。印象中这一次应该是拍过许多照片的,而且是手机拍照,存贮时自动生成的文件名中不仅有年月日,而且还是具体时与分,但仍是没有找到清河坊的照片。这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当时在清河坊南宋御街上还寻访到胡雪岩故居以及胡庆余堂。高阳的胡雪岩系列一直是我们喜欢的小说,基本上看完,甚至多遍,直到现在,某人手机中仍存有,时不时会看上几页。所以不可能没有当时的照片啊。
没办法没办法,只好放仅有的几张打过卡的地方吧。
下面是不同角度与时辰的雷峰塔:
杭州另外2座著名的塔,分别为宝石山上的保俶塔,以及钱塘江边的六和塔。3座塔的风格还是很不同的:
走了一次龙井村,喝了当年茶,重走了九溪,没进灵隐,直接出来则到了钱塘江边。
在孤山一带感受了一下文化:西泠印社、文澜阁、西湖博物馆等:
自然也感受以人挤人的断桥和楼外楼:
当然更加享受的是下图这样闲静的岁月:
边欣赏着这么美好的湖光山色,以及点点帆影:
与前几次不同的是,2014的这次杭州行是在11月初,已有秋天的感觉了,西湖边的荷花都已残败了,湖边的垂柳也披上了金色:
看来我还是真得喜欢残荷啊。原来除了2019年的一波残荷,早在2014就已拍过了呢。这么算来,已累计拍过1月的杭州残荷、2月的扬州残荷、9月古猗园及醉白池的残荷、10月的常州残荷、11月的杭州残荷,可惜12月在无锡梅园没拍到残荷,不然是不是可以说整个残荷季都有拍到呢。
印象中到过杭州的次数绝对不止上面的几次,但找不到照片,也找不到日记,无以为凭。但即便如此,1月、4月、6月、9月、11月,应该可以代表了杭州的四季吧,那么也算得上四季风光都有见识过吧。当然现在想来,遗憾依然很多,想去没去的还很多。比如在1月在断桥上没遇飘雪,4月没去太子湾观樱花开;11月没去满觉陇嗅桂花香……
不要紧,好在杭州是后花园,好在退休后多的是时间,好在高铁真的好方便,做好攻略,慢慢来一一弥补这些遗憾吧。
只是上面这些杭州行都是群体行动,也都没有去探访杭州的运河。
所以,2019年初的杭州游变得特别,因为特别,所以要特说。
其实也是因为本文已经太长了,需要分开说。
事实上,2019年初的杭州游因为独自行,所以更自由,内容更丰富,除了运河,还有好多想说还没说的,必须分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