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城市纪行(2):代序
标签:
地理历史读书杂谈 |
分类: 运河城市纪行 |
在第1篇《辩解》中提到了“线头”的寻求与所得,即沿着运河城市来写,结合自己的旅游脚步来写。即18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其中直辖市2个,省会城市1个。这是因为,我个人的脚步基本上也只达这些城市的市区范围,有些可能城市可能抵达到县镇,但肯定不能真正做到如野外考察者那样深入到运河流经的所有城镇与乡村。
这样《运河城市纪行》的编例就基本成形了,即以个人的城市旅行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照片,以及照片能引发的回忆与感触,与纪录片及相关资料适当地比对,来逐一完成。
上面2张题图将成为主要的依据,特别是第2图,是在杭州运河展览中拍的展板。它比第1图更为详细地标注了各段运河的重要工程,还有主要的水源。所以我为其命名为“运河城市标志建筑及水系关系图”。但此图的问题是,在一张图上合并了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容易造成混乱。区分就是,左边区域是隋唐大运河的流域,京杭大运河的流向是拉直了的,大体上是南北走向。这也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意义所在,即沟通中国境内黄河、淮河及长江这三大主要东西流向的水系,形成南北水路航道。再加上南北二端的杭州钱塘江与天津海河,京杭大运河共联通了五大水系,并与海洋联通。所以运河上流传着许多古代的国际交往故事,出去的进来的,都可以通过运河来实现。
另外一个问题是,反复数过2张题图中的城市,怎么数也是17个城市。后来终于发现原来2张图中都没有标注江苏徐州,即在江苏宿迁与山东枣庄之间漏掉了徐州。也就是《京杭运河,两岸行》的第11集《千古龙飞帝王乡(徐州)》。可徐州显然是不应该遗漏的,不知这是2图不能原谅的一个大错误呢,还是我个人认识有误呢。
因为这个错误我也犯过。我们在2018年进行了一次全家徐州游,当时也去了刘邦的故乡沛县,可当时不知道它们与运河的关系,所以可能路过却不知。当时对徐州印象不是太好,有些脏乱差的苏北偏见,想着不会自己再特意去的。可看过此片后,觉得似乎应该至少再专门去一次。
对于编例的第二个说明是子标题的选用,准备借用纪录片中对应城市中每集的名称,因为确实是非常好的名称,信息量充足地描述了这个城市的特点,而且很统一地用七字诗句的形式。为了避免知识产权的纠纷,这里统一说明,以代注释。同时借用此片的还有一点,即从南到北开始记述,所以下集预告《俯下身来是人间(杭州)》。
关于编例的第三个需要说明的则是标题中“运河城市”,这里存着一个讨巧的小心思,即重在城市,这也是向上面这部片子学的。城市为主,运河为辅。
这样处理,在我是力所不及带来的无奈,因为当时游时并不是心存运河主题,抱着探寻运河(除了2019年初的扬州行)的目的,有意寻访运河标志与故事。可在片子则是为了利益的广告,太多城市的人与事,少了运河本身的历史与地理详解。这当然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因为片子里许多明显与运河无关的内容,特别还有一些太显然的置入广告。
而我之力所不及也是显然的,因为这些运河城市虽然搭边算得上是去过,一是当时并不知其与运河的关系;二是即便有知道但去时还不对运河有关注,所以没有探访运河;三是以普通游客的行为力,脚步可达也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会适当补充以资料性内容,或他人的文章,或他人的截图,也在此一并说明与感谢,如有知识产权问题提出,会立即删除。可能有时也会以注释的形式单独附录在文后。
所以,每个城市纪行大约会包括这样的三个部分:运河景区、盘点该城市的所有旅游记忆、有关附录。因为博文太长发不出去,三个部分将分别发,也即每个城市又可能分成好几篇来发了。
补记:
20200508再次修改篇名标题的取名,系列名不再出现在篇名中,而作为分类名。这样篇名就精简多了。而且单独一类,不会与其它游记混合,也方便今后的整理。
今后这样的主题类游记可以采取与此相同的处理办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