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记(1):第1天岳阳楼及其他(2)
标签:
摄影游记杂谈 |
分类: 游记 |
(承1)
还是先回到岳阳楼景区,毕竟这是个5A景区呢。整个景区不大,但也拼凑了一些,甚至小乔墓等等。深感这都是些败笔,降低了其品级,为何不能不要这样生拉硬凑呢,岳阳楼就是岳阳楼,如果它能发声,一定是要抗议的,小乔何以竟在此有一席之地!



下图中的这个岳阳门倒应是原有的,是城墙的西门:

此处听导游讲解,范仲淹并未来过岳阳楼,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是其依“洞庭秋晚图”写的。由此与某人议论:“记”这一体裁的书写中,记与叙与议的处理。“记”要不要有亲历,要不要有即视感。虽然其有不同看法,但我坚持“记”的重要性,描述的重要性,在“记”的基础上来叙来议,所有的游记都以“记”来作标题。

这次岳阳3天对洞庭湖(东洞庭湖)有些浅显的直观的认识,也特意看了些资料,比较了它与太湖和鄱阳湖,其不同是显著的。可能是不断萎缩的原因,洞庭湖已缺乏一个较为宽阔的中心湖领域了,已不太是常人认为的湖,所以才会分别命名为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吧。从长沙返程回上海时,高铁有经过鄱阳湖,也是退化厉害,最近电视也是经常播报其干枯消息,但较洞庭湖还是保留了一片较大的中心湖面。最符合我这样普通人感受的大约还是太湖了吧,这样子才是湖啊。可惜人类无奈沧海桑田的力量。
岳阳楼景区虽然是5A景区(与君山岛一起5A,但此岛是另外购票的,这是我们第二天的行程),总体而言70元门票不太值。除了后来修复的楼,不大的园子里其余均为穿凿附会。而且商业气息过重,许多所谓展出实则为销售,还不准拍照,如上述的“洞庭秋晚图”,其实只是一幅仿品(上面是在网上找的图)。而且5点半还清场。虽然天已黑也看不了什么风景,但这种感觉不好。
但既然来了,就尽量多了解,光线虽不好,仍拍了几幅岳阳楼在不同朝代的模型作为资料。可惜天黑,距离又远,不胜清晰。某人认为宋代最美,我则认为现在(清)更好,毕竟时代是进步的,审美也是进步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