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2019-10-26 08:23:34)
标签:

游记

摄影

杂谈

上海日子

分类: 游记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打卡

       已过去的这大半辈子基本上是在长江中下游转悠,生长在江城武汉,工作居住于南京上海。早年未通火车前,大都是乘船往返于武汉南京之间,因而也停靠过沿途的滨江城市。而后因为工作或旅游,也多次去重庆、宜昌、黄石、扬州、镇江等滨江城市。
但黄河不同,盘点下来,真正面对面亲近黄河,除了上篇的兰州,恐怕就是今年的西安行了。
所以接着上篇兰州继续盘点黄河。
当然,黄河并不流经西安,只是这次西安游时,我们特意参团游览了壶口瀑布。5月的壶口瀑布呈现的黄河应该是与8月兰州时的黄河有不同的。
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网上检索许久,没找到壶口瀑布与兰州谁在上游谁在下游的确证。如按上述的划分法,二者应该是都处黄河中游,但兰州要在壶口瀑布的上游吧。
壶口瀑布在陕交界处,所以有陕西与山西二条线路,而且中间是有一座公路桥连接的。但可能是利益划分关系,二省的景区是不能相通的,即各自只能在各省的景区里观赏,不可能一次从两岸欣赏。这在我们确实是一次特别的认识,一个景区居然分属2省,各自管理,而游客也只能分别2次,从2条不同的线路过去,买2次门票,才有完全地欣赏到1个景点。据网上介绍,陕西与山西观看效果是不同的。山西壶口观细节,陕西壶口看气势。山西的黄河壶口位于黄河南岸,占据的是主河床的位置。景区内河床低矮却宽阔,整个视界要低于对岸。要抬头仰视比较而言,游客较多,食宿方便。陕西黄河壶口位于黄河北岸,河岸比山西高很多。景区内的河床高而且相对较窄。视界是俯视开阔很多有飞流直下、大气磅礴的感觉,所以气势好。但是相对来说,山西一侧会更好一点。
我们从西安过来,只能选择陕西段的壶口瀑布。从西安过去约有6小时车程,到时已是午饭时间了。这条线路属于西安旅游的北线,同时还包括黄帝陵景点。
从西安往北,一路上二旁的风景开始具备黄土地的特点了,虽然也不是特别明显,而从上海到西安的高铁上则很不明显。大约西安属于关中地区,也是陕西的富裕地区。资料说,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时,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据导游介绍,现今陕西很注重黄土治理,黄土坡上种树等绿化很有成效。这点我们是认同的,只是作为旅游者来讲,少了些视觉的冲击。所以一路上,偶有大片的沟壑总让我们一阵激动。可惜车速较快,一闪而过,只能惊鸿一瞥,手机无法捕捉。倒是路过洛川,看到连绵的苹果林,近年洛川苹果声名大涨,口味确不错,看看其生长的环境也不错: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专门的收费站下来,即到游客中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就如前文介绍过,这片景区叫陕西壶口瀑布景区,由黄河壶口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从其经营管理特点,我们推断应该是国有性质的公司,比如后面将介绍的一个很大规模的配套餐饮与住宿设施,即黄河宾馆及门前景点,黄河生产队。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团餐还可以,包括晚餐在黄帝陵的团餐也还能接受,感觉都是国有经营: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虽然这几天中央台财经频道的美食中国连着5集是西安的美食,但在西安的8天并没感觉其在菜上有什么特色,而作为地道的南方人,面食也不是太能接受。还记得30多年前在西安毕业实习时,每天餐餐面食实在难以忍受时,只好从大雁塔跑到城里小餐馆吃碗米饭。陕北的特产: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饭后在游客中心所在的小镇上溜达,等待导游购票。小镇倒是满满的陕北风情,全景更震撼,可惜超过10M不能上传。
依介绍,这里应该曾经是个黄河渡口,并因此成为一个小镇,同时有许多景点。可我们的跟团游路线只有其中的壶口瀑布景区: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小镇到瀑布入口还有一段路,换乘景区交通车入内: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先观看的是主瀑布,与我们常识中的瀑布因为巨大落差需仰视不同,壶口瀑布更加宽阔,有点一马平川的感觉。后来才明白,正是河床的这种巨幅收缩才得名“壶口”。而壶口瀑布的特点也正是在此,而不是取胜于落差: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进入景区是下午2点后了,观看的人还是较多的,对岸即为山西壶口瀑布景区: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寻找各种角度拍照,也捕捉到一些特别的影像,如导游介绍的“
水底冒烟”、“霓虹通天”等: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主瀑布区内的打扮花哨的小毛驴,生意不错,男的女的都有合影的: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在主瀑布的右边还有一个次瀑布,据导游介绍,次瀑布并不是总有机会看到,但它是第四套人民币50元的图案,就如20元人民币上的阳朔风光一样。5月虽然并不是陕西壶口瀑布的最佳观赏期,这是因为5~6月春播灌溉季节,上游水库蓄水,河水大量被提作灌溉,是全年水量最少的时期,月均流量仅250~300立方米/秒。

从主瀑布看次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次瀑布下面所拍,手头上没有第四套人民币的50元,不知道像不像: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从次瀑布看主瀑布,或许因为有着距离,壶口的气势似乎要强烈一些:
西安记二,黄河之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景点较为单一,基本就在不到500米的区域内,所以观看时间不长,停留不到2小时,即奔赴黄帝陵。

虽然并没能完成文首提到的比较,5月的壶口瀑布呈现的黄河与8月兰州的城市滨河黄河有不同。虽然不如想像中的雄浑壮观,但也长了些知识和见识。知道了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知道了"壶口"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滚滚黄河水至此,宽约400米的河床突然收缩到四五十米,河水奔腾倾泻而下,犹如从一巨型壶口倾倒出。

虽然多半不会如发烧友那样特意在专门时刻过来,但仍希望有机会时,可以在不同季节从两岸分别观看其不同瀑布景像。

 

 

相关知识链接:

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

2014126日前后,由于受持续降温天气影响,黄河壶口瀑布出现流凌、冰挂景观。

2015730日,受壶口瀑布上游陕西境内云岩河流域强降雨影响,黄河壶口瀑布出现西边浊浪翻滚东边白浪滔滔的奇特景观。

壶口瀑布处于秦晋大峡谷的南段,南距龙门约65公里,孟门5公里。壶口一带,黄河西岸下陡上缓,狭谷谷底宽约400米,由谷底上坡到龙王坡坡高约150米,崖岸很陡,龙王坡以上谷形展宽,谷坡平缓,黄河的横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态,在龙王辿以北,河幅宽度和狭谷宽度一致,河水充满狭谷,常水位流量在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宽400余米,龙王辿以下,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小河槽宽30~50米,深约30米。壶口以上,水在宽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宽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倾注到30~50米宽的深槽中,形成瀑布。

春季,为瀑布落凌期,河道里冰层断裂,"壶口"内冰凌坠落。

夏季,壶口瀑布进入汛期,由于壶口以上水流的变化,出现3条叉流,壶口附近形成3个主要瀑布:一个位于龙槽顶端,落差约10米;另外两个分别从龙槽西岸和东岸跌入龙槽,落差分别为15米和7米。这种观察常常在不断的变化着,有时大雨后,槽端满溢,还会形成多股瀑布。

秋季,红叶夹岸,瀑布高悬30余米,水帘挂入云端,景色壮观。

冬季,秦晋长峡冰封雪冻,不少河段成为天然冰桥,往日飞瀑高悬处,挂满冰凌

壶口区段黄河年均流量为1000立方米/秒,5~6月春播灌溉季节,上游水库蓄水,河水大量被提作灌溉,是全年水量最少的时期,月均流量仅250~300立方米/秒。7~9月是雨季,降水面积大,历时较长,降雨强度也较大,是黄河的洪水期,流量可达2500立方米/秒以上。由于壶口区段主要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起伏大,集水时间短,暴雨过后水沙俱下进入黄河,形成含沙量极高的洪水暴流,对河床具有很强的侵蚀力。冬天河面结冰,但冰下仍然水势如旧, 平均流量在300~500立方米/秒之间。有水文记录以来,黄河最大流量为2.25万立方米/秒,此时水溢出龙槽,瀑布消失;最小流量仅130立方米/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