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第二波:枯萎中的新生

标签:
摄影心情杂谈花卉 |
分类: 生日季 |
即便坐在电脑前,心也不静。
于是就欠下了许多盘点整理,相片要整理,见闻要整理,感触要整理。
其实最需要整理的心情,因为心情一旦不再,其他整理就不是乐趣,而成为工作。像我这样的人,难以因工作而快乐。
重拾当时的心情,是记述最紧要的。需要将心静下来,对着相片,回想当时的物事人,这时当时的心情或许可以再现。
昨文换季与起跑,其实就是一个隐语,即告诉自己,生日季已过,可以静一静,将这段时间看过的拍过的想过的一一记下来。
也有些不愿,毕竟是一年最好的时光,金秋时节最适宜出门。
转念又想到,江南的红叶要晚些,11月才是最佳观赏期呢。以往10月时,栖霞山与天平山的红叶都还绿着呢。而长兴的银杏则要更晚此,12月适宜。
正好可以在这个空当期里整理,不然一波秋景又会增添许多需整理的。
今天先整理桂花吧,因为第二波桂花来了。
曾经有一个系列图书名为“第X次浪潮”,印象中出到四吧。本想套用过来形容桂花的多次开花,就像潮水来来去去的。细想又觉得太大词小用了,哪至于有这样的声势呢,毕竟桂花是较为隐蔽的,本就微小的花朵还隐藏在叶腋里,即便是丰盛期,也只有在树下才看得着。路人一般是闻着得香,见不着花。
思量着,还是用第二波吧,平实点,就如桂花自己,没有那么惊艳的。
之所以要整理桂花第二波,再续写桂花,实在是因为有故事。如果没有常州行,对于桂花有过一写也就罢了。(9月底时,上海桂花第一波,满城甜香,作博文记之。)
入10月后,连着假日,以及出门,躁动的心关注不到桂花开与不开,香与不香。返沪后,惊觉不闻桂香。
这是因为在常州时不闻桂香不见花影,猜疑常州没有桂花。看来这个猜疑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江南桂花是盛景,苏州与杭州的市花更是桂花。苏锡常因地理原因,植物应也不会有太大差异。
所以常州不闻桂香不见花影的时间里,想必上海也是一样的不闻桂香不见花影。
所以特意检索了一下,原来桂花一年是要开几次的。
那么就是在常州时桂花不在花季?
那么就是上海的桂花在等待第二波么?
于是返沪后有意在走过路过的桂花树下停足,寻找桂花的身影。
一路寻找下来,还真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含苞待放的桂花,比如腋间枯萎的桂花,比如新老夹陈的桂花,下面依拍摄时间一一上图。为了不打断梳理的节奏,全为原图:
首先是11日与12日连着2天为消食早饭后在小区所拍的含苞待放的桂花,有的金黄饱满一咕噜,应该是即将开放;有的则还带着青涩,不成簇;还有的则是夹陈于枯萎的花瓣间,有一些嫩黄。第一次亲眼见到桂花的花苞,成熟饱满的桂花花苞,个人感觉很像麦仁呢。
其次是12号在参观“上海城市空间艺术节”时在毛麻仓库所拍。应该是移植过来不久,树不是太高,叶也不是很茂盛,所以花苞可以看得很清楚。花苞呈青黄色,紧贴梗上:
仅仅4天,周边的桂花就又开始飘香了。
15日去校医院验血糖,门口就是一株桂花树。
也未见得多么丰茂,但路过时一阵香甜。
抽过血后,下来寻找其花朵,很典型的新老杂陈状态,新开的小嫩花点缀在深黄色的枯萎中,也有另外的韵致。前前后后,俯俯仰仰,围绕着寻找最好的姿态,最好的构图,以求最好地显示桂花的这个新旧交替阶段:
拍得兴起,就想去看看小区的桂花。
前面含苞的桂花已蓬勃地开了:
拍过第一波桂花时的花坛里的桂花树,则新老杂陈现象要比前者明显一些:
放张仍挂在枝上的枯萎桂花与新开桂花的后期特写:
正好地上有一些落下的桂花枯萎花瓣,与挂在枝上看着有些不同,其四瓣的特征仍保留:
据说有的品种一年会开4次,好的,记住关注,不要错过第三波,第四波。
因为第二波,看到了桂花的花苞,也看到了桂花的枯萎。故而本文副标题为“枯萎中的新生”。
期待第三波、第四波带来的更多不一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