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州记(1):琼台仙谷之“唯吾知足”

(2019-07-31 16:17:26)
标签:

摄影

后期制作

杂谈

旅游地理

分类: 游记
 天太热,近2个月未出上海。实在闷不过了,需远处走走,可看着窗外的骄阳,思来想去,还是找了个携程跟团游,去神仙居住的地方找点清凉吧。
跟团游的好处也还是有很多的,特别是景点分散,天气又不好的情况,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步行,轻松度高很多。特别是这样的酷暑下,下车到景区,游玩上车有空调,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周五早晨上博出发,一路向南,从上海过浙北嘉兴,经绍兴,到浙南的台州,车程约5小时。

台州记(1):琼台仙谷之“唯吾知足”     本次跟团游的住宿地为台州市内椒江的开元大酒店,3天的景点依次为4A琼台仙谷、5A神仙居、5A国清寺。3个景点分别在天台县与仙居县,其地理分布如下截图。2县均与市区有约2小时的车程,呈三角分布,分散且不便,这也是选择跟团游的主要原图。


台州记(1):琼台仙谷之“唯吾知足”


        台州号称“八山一水一田”,是有山有水的城市,但其网红的临海景点是温岭市的石塘镇,在市区的更东南,如上图。它不像上面3个景点在上海到台州的沿线上,而需还向东南延伸。所以携程设计的台州路线分别是二条,一条是山景,即我们这次选择的;一条是海景,即去温岭石塘。
台州虽然属于浙东,但仍是山地居多,整个台州地形是西高东低,即山地在西边,海岸在东边。而浙江的地形是北低南高,浙北的嘉兴是富裕平原,浙南的台州传统上则是较贫困的山区了。
所以从上海一路过来,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地理上的变化。出市区后,从金山入嘉兴,一路视野开阔,一扫长时宅居的胸闷。过嘉绍大桥,进入绍兴,特别是进入新昌境后,山恋出现,公路视野限制,时不时为树或则山壁遮挡,难见宽广田野。
新昌与天台接壤,所以第一天到达第一个景点就是位于天台县的琼台仙谷。据有关考据,浙东“唐诗之路”就在这条线上。但这次并没有感受得太多,也较少有就此的渲染与炒作,可能是因为“天姥山”在绍兴新昌境内,围绕这个主题的相关营造不在台州,而在新昌吧。

据介绍,琼台仙谷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是一处比较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灵溪为该景区的主景线。沿溪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著名的有李白题诗岩仙人聚会双女峰元宝石佛手峰等景。 灵溪百丈坑有瀑如龙,下注成潭,潭水晶莹如黛,名龙潭

可就个人观感而言,这个景区没有很特别的景点,一如所有的山谷,所谓的奇峰怪石均不过是牵强附会,在我就只是进山里寻点清凉而已
所以没有拍太多的照片,下图是进谷前的一个石刻,算是到此一游吧:

台州记(1):琼台仙谷之“唯吾知足”

整个景区没有什么与唐诗相关的宣传,唯一有点历史感的大约是下图的朱熹赋天台。不知道诗的真伪,但朱熹与天台确实有许多的关联。

台州记(1):琼台仙谷之“唯吾知足”
        谷中3小时,要说有特别的感受,大约是下图了。这是谷中悬空亭石壁上的一个造型,不是什么古物,介绍说是“唯吾知足”的喻义。或许仙人修道也不过就是悟得这么一点真谛吧。

台州记(1):琼台仙谷之“唯吾知足”

 

新见闻:抽水蓄能电站

临近琼台仙谷时,路过在建中的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听导游介绍才匆匆看了二眼。这是本行程中了解的新事物,也是颇不能理解的事物,即先用平谷电抽水蓄能,在峰值时再放水发电。据说就是赚个差价。所以这种发电站必须2个水库。可惜在车上难以看到其全貌,下图为网图。

回来后查百度,得知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一些更详细资料,它位于浙江省东部天台县境内,距杭州市约150km,靠近华东500kV电网负荷中心,是华东电网理想的调峰电源。电站装机容量120kW,最大水头285.7m,是地形、地质、水源都较为理想的抽水蓄能站址。电站枢纽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开关站等部分组成。

上水库利用现有的桐柏水库加固改建而成,海拔400.28米,主坝为均质石坝,集雨面积6.7平方公里,正常库容1072万立方米,正常水位396.21米,由于库周围有需要防护的对象,为了保证库周居民安全,在大坝右侧设置了净宽为2×6m的溢洪道,堰顶高程394m,并设置闸门以控制水位。装机430万千瓦发电机,年发电3430万度。

 

下水库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148.25m,坝顶长434m,坝顶宽8m,最大坝高68.25m,大坝及溢洪道均为一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相应设计洪水位为146.06m,下泄流量496立方米/秒,下游校核洪水位86.06m,集雨面积21.4平方公里,上游坝坡11.4,下游坝坡11.5,设有两级3m宽的马道。原右岸溢洪道为开敞式溢洪道,布置在石坝头山脊的垭口及其冲沟上,由进水口、溢流堰体、泄槽、消力池和出水渠等组成。溢流堰宽21.5m,堰顶高程141.17m,全长240m,采用挑流消能,上下水库落差230多米,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21.18亿度(三峡总发电量达1050亿度)

https://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8cf0d5137af6510fdc54016b.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