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花季之6月莲花(4),群芳争艳之惑
标签:
后期制作花卉摄影杂谈 |
分类: 花卉 |
仍然是6月底拍的一组上大莲花,前面分别写了荷花池全景、孤芳自赏、交相辉映。其实按照拍摄时的构图思路,还分别有群花、残叶、莲蓬等好几个主题。
本人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兴趣不长久,写了上面3个主题后,热情淡了,莲花放下了。好多事情都是这样,雄心勃勃的西安记到现在也没开始。
今天又是大雨,无法出门,可以继续完成上大莲花系列。
群花也是分3个时段拍的,不写过程了,直接分别上3个时段的效果图如下:
第一时段为早晨7半到8半阳光下,有强烈的光与影。为了加强纵向构图,尝试用了人像美容中的增高,将画面中央部分的花朵拉高了,但与原图比,似乎没有太大的效果,或许这个功能在风景照不中适用。
第二时候是在次日早8点,雨后无明显阳光,多云天。
第三时段是几日后的早8点,当时阵雨,天阴。所以水珠明显。
第一个时段的兴致颇高,花朵拍得较多。到了第二与第三时段,对于花朵的兴趣已减退,在寻找拍摄对象时,把视野更多地放到了残叶、小荷、合起的花苞、水珠等元素上,拍花朵就少些了。
有感:
永远不要相信照片,拍群花时这个感受更加强烈。首篇即介绍了上大荷花池的地理形态,狭窄弯曲的水沟,可这组群芳争艳的照片应该是看不出这点的。
镜头下的风景往往与人眼中的风景大不同,旅游时的这个感受也是非常强烈的。
曾与某人探讨,爱情在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重要?为什么爱情主题在所有的文学艺术中占那么大比例?换个个人专业领域的术语,即爱情是绝对的高频词。但显然这个词频不能对应与其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质疑“文本分析”的合理性。结果被某人讥笑为书呆子。
我想,照片与文学艺术虽是不同的艺术形态,但有一个方面是相同的,那就是以呈现美为目标。对现实与日常进行美化,让人生不那么平庸与苦涩。人们可以去追求美好,去创造美好,去享受美好,更可以美好地活着。
所以,虽然可以质疑照片或文学艺术中美的真实性,但无疑呈现这种美的人在品味上是应该相信的。即他们知道什么是美,他们想望这些美,并希望给人间带来这些美。
前一篇:金银花的玩法:舞台、背景、包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