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才是成功的商业模式?

(2019-05-30 21:56:44)
分类: 海南
什么才是成功的商业模式?

 赵燕菁教授是厦门规划局的前任局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副总规划师。讲:城市怎么能持续增长。
 其实,大到做城市,小到做手绢,要是想实现持续地增长,都需要遵循同样的底层规律。赵教授的分析框架很清楚。
 什么是增长呢?增长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收入减去成本有正的剩余,就是增长了。不过赵燕菁教授指出,在这个公式里,需要区分收入和支出的类型。
 一类收入叫做资本收入,像是融资、借债、卖房子卖地获得的钱,都是资本收入。
 对应资本收入的,是资本支出,比如说盖楼、建厂房、买设备。资本性的收入减去支出,如果还有剩余,就实现了资本驱动的增长。比如一个上市公司融资100亿,建厂房花了90亿,那么剩余就是10个亿。这种增长,是“花钱增长”。
 下一步,如果有了公司总部,建好了工厂,公司业务正式开始运作了,就开始有另外一种性质的支出和收入了,就是运营型的。比如房子的水费和电费,雇员的工资,这些都是运营的成本。但是企业运转起来有了销售收益,这就是运营的收入了。运营的收入减去支出,就是运营性的剩余。这种增长,是“挣钱增长”。
 无论是城市,还是公司,在增长过程中往往都要实现转型:从花钱增长,向挣钱增长转型。
 就拿中国的城市增长来说吧。
 我们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最初就是花钱增长。我们卖土地或者在银行抵押土地,获得了资本收入。有了资本,就去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乡镇都建设成城市,给居住者提供电力、道路、治安等等这些公共服务。
 但是这个模式有瓶颈。一个瓶颈是,能出售的土地存量有限,不能老靠卖地拿钱;另一个是,哪有那么多可建的?北京的七环都已经修到河北、天津了。
 这时候,挣钱增长就变得格外重要了。挣钱增长,靠的是提高城市运营的收入,比如税收。所以城市在建成基础设施之后,总要招商引资,想办法促进企业做大生意,生意大了,纳税也就上去了。
 好,这是赵教授提供给我们的基本框架。有两种收入和支出的类型,一个是资本性的,一个是运营性的。这两个类型,分别对应“花钱增长”和“挣钱增长”两个模式。
 赵教授的这个分析框架里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两种收入和支出,不能混在一起算。资本收入是资本收入,运营收入是运营收入。
 资本收入理应当用来覆盖资本支出:比如卖地的钱,用来修路、修桥、建厂房。运营支出理应当由运营收入来覆盖:比如要用企业盈利的利润,用来发工资、支付养老金。
 赵燕菁教授认为,如果你发现一个城市或者一家公司,长期在用资本性的剩余,来覆盖运营的缺口,那么这绝对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状态。
 比如说,公司因为发不出工资而卖地;再比如说,希腊政府因为付不起养老金,而卖掉了港口码头。这都是在用一次性的资本收入,覆盖运营亏损。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变,那么赵燕菁教授预测,这种商业模式迟早都会陷入“庞氏骗局”。
 那反过来行不行?也不行。因为如果要用运营的收入,来覆盖资本的需求,那增长可就太受限制了。
 赵燕菁教授总结说,商业的成功,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融到足够的资本才去建桥,一个是过桥费要大于维护桥的费用。
 而商业的失败,跟城市的失败道理一样:有资本建城市的很多,但是能创造足够收益活下来的却很少。
 城市规划师赵燕菁教授对于商业模式的分析框架。他认为增长有两个阶段,一个是花钱增长的阶段,一个是挣钱增长的阶段。 无论是看城市还是看公司,都不能只看他们花钱的能耐。当进入了增长转型的阶段,能挣到钱才是真本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