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365我的2023
(2023-12-29 17:35:38)
标签:
365 |
一是我体会到了文中校长不好当的滋味
文中校长不好当,这个话题是我上任时一个文中校友在网上发的,我在多个场合引用这句话,如11月28日海南中学100年校庆的讲座《百年名校的坚守与赓续》中我讲过这个问题,总结了文中校长不好当的理由:1.两校一园的引进,海南教育格局被打破;2.名校长引进,管理与理念大比拚;3.考生人增多,高考考试难度相对加大;4.省会虹吸现象加速度演变;5.文昌人对百年文中有更高的期待;6.面对复杂的教育环境,对一个外来新来校长而言会面临更大挑战。
来文中之前,我曾做过四个学校的校长,说实话,任何一个学校的校长都不好当。好的是,在洛阳圈子里人了解我,领导们熟悉我,知我为人,知我做事风格,知我能力和事业心。到了新的地方就不一样了,没有人了解你的过去,你的为人与能力,他们急于了解你的现在,关注你当下的一言一行。要解决问题,必有新的法子,而他们没见过,会造到非议;要激发动力,必有新政出台,会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会受到攻击;我的一举一动,必然成了大家的谈资。其实,这都是正常的人性,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自己畏于人言,不敢做事,耽误了发展时机。
二是以过程管理赢中高考胜利
2022年9月5日,我走马上任文中校长,文昌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内部管理的不到位让我背负了巨大应考的压力,来校第一年的中高考成绩决定了我的名声和全市人对我的第一印象,开门红的成绩将是对大家质疑全国招聘校长的有力回应。为了取得2023年的中高考胜利,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环境,要解决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要面对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好的是,我有战略定力,好的心态,从不惧别人看法,不怕风言风语,做该做的事,改该的改,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我坚信:只有过程完美,结果才能完美。《教师职称评定方案》出台,一石激起千重浪,不想当班主任的现象没有了,不想上课的人少了,不重视成绩的人开始重视成绩了。为打开工作局面、全面了解学校教学情况,我把自己坚持每天到班听课做为突破口。试想,在学校中有哪个老师不怕校长听课呢?一时间,“你今天被听了吗?”的调侃在校园里风传,更有别有用心的领导添油加醋说:校长听课能办好学吗?
一个小小的听课举动,搅动了文中的一池静水;一个小小的听课支点,我用她撬动了文中这个大球,加速了她的运转。听课只是一个改革的开始而已。面对早读效率不高、组织不力问题,面对宿舍管理中出现的不按时就寝、出寝、内务不整问题,面对教室书桌的书太高、卫生不清洁问题,面对集体备课无人问津,课堂效果良莠不齐现象,我都大敢进行了改革。我知道,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性,我坚持每周一次的党政联席会议,坚持周工作计划、总结、简报制度。我建立起了新的管理模式,实施校级领导下的年级负责制,各年级内设置管理部门,做到学校管理大统一、年级小自治。四月份,由工会牵头选出了文中第一届教工代表,召开了教工代表大会,会上正式通过了《教师职评方案》和《教师职称晋升方案》。为强化高三备考,成立了高三包班领导小组,参与班级的管理与教学。
一个个坚定而有力的改革,一个个坚实而有效的措施,让学校一点点在变,为中高考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三是中高考首战告捷(2023年12月29日)
四月份以后,我对高考800分上线人数心中有数了,从几次联考成绩来看,一定会比去年多,但有没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我心中中充满了期待,但可真是拿不准。清楚地记得,2023年7月26日上午,高考放分的日子,老师们陆续报来高分学生成绩,一会儿是5个800分,一会儿是6个,最终800分以上6人,比2022年多4人,名列全省第四名,700分以上103人,最高分842分,全省排名18名,稳上北清,还有两个高分,834和832分,有望上北清。
优异的高考成绩,象风一样,快速传遍了的海南岛和文昌。至此,高考落地了,成功地落地了,我不会挨骂了。
中考成绩是7月上旬公布的,我知道,高考好,中考也不会差,果然,中考800分以上338人,名列全省第三名。
中高考的完胜,我没有喜悦,只是感到对得起了自己,对得起自己名校长的称号,对得起自己为教育所付出的一切,也对得起龙书记,因为向全国招聘校长是龙书记主推的,他的压力比我大,如果考不好了,他挨的骂会比我多。
四是115年校庆成功举办
五年一中庆,十年一大庆是文中的校庆规矩。今年是文中建校115年,自然要中庆。我知道文昌人爱面子,校友们爱面子,这倒逼自己必须把校庆做的像样子。
校庆的策划是很早的,过了春节就开始了,但因忙于中高考,自然进展很慢,那时也不知道高考考的怎样,假若考的不好,那有心思去校庆?中高考考的好,办校庆有了底气,暑假后,我亲自主导,一天天地加快了校庆准备进程,9月份出台了校庆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10月份开始走访老校长,寻访名校友,征求各方意见,拟出校庆邀请的领导和校友。校庆办的好不好,有两个人物非常关键,一个是名誉校长杨利伟将军,若他能前来,校庆成功了一半。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文中校友符兴主任,符主任曾任海南省人大副主任,对文中非常有情怀,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通过朋友向杨将军发出了邀请,11月上旬我们的邀请才被批下来。我又去海口,让符主任做局,邀请校友们谈校庆的事,大家态度都很积极,让我很感动。
校庆得到了文昌市委书记的高度重视,龙书记亲自拟定主席台座次名单,亲自陪杨将军看校庆文艺晚会,体现了他对文昌教育的重视,对我的支持。
校庆的庆典文艺晚会,我是不担心的,那是文中的拿出好戏,舞台搭在了操场,舞台设备先进,灯光屏响齐上,特邀主持人,校友参与演出,兄弟学校相助,那场面非常宏大,人们非常激情,操场周围坐满了观众,据估计有1万5千多人。
11月23日上午的庆典大会,是校庆的门面。有几个关键点要抓住:会场内外的氛围,邀请领导与校友的级别,庆典内容的安排,庆典的组织。 这一切安排的非常完美,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譬如,接待工作,主要嘉宾首次采用一对一式接待,庆典仪式中加了开场前的方块表演和最后的大型舞蹈表演,避免了校庆中单调的一个发言接着一个发言的流程。
校庆的另一大亮点是设计了文昌少年星---文中少年号的发布仪式。杨将军、龙书记参加,这是史诗级的活动,外人传言,文中校庆发射了一颗卫星。
校庆的目的是为了凝聚校友的力量,这次校庆首次邀请93届毕业生参会,有据可查93届校友的活动,网上点击人数达100多万。
校庆的故事太多了,不说了。网上统计,文昌中学校庆上了头条,流量全国排名53名。
五是发烧的次数多了
8月3号以后到11月底,共发烧了六次,四次去了医院打点滴。分析原因,一是对海南的热和湿不适应;二是5月份阳了之后,没有充分休息,留下了后遗症;三是整天忙于工作,休息得不到保证。不过,进入12月份便好了起来,因为天冷了,身体不热燥了。身体无疑是第一的,没有了身体,一切都是零。
六是坚持写日记了。来文中这一年,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把所想所做记录下来,图个乐子吧,讲个坚持吧,锤炼文字吧!多少年后想看看过去时,有线索吧!
一年的故事是很多的,不想再写了。
昨天晚上,梁士甫给我打电话,说我来海南是对的,起码增加了人生的阅历。是的,还图什么呢,人生不就是经历吗?
想想,因铊中毒的清华大学92级学生朱令去世了,30多年过去了,投毒的真凶还逍遥法外。
想想,俄乌战争打了近两年了,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死于战争?
想想,巴以冲突在上演,以色列在加沙开展清剿战争,每天有无辜的平民在死伤。
我在想,朱令之死,让我们看到了社会黑洞的可怕;战争之惨,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不太平。
我在问,世界的公平、正义在哪里?世界的文明该走向何方?
也许,我是多虑的,我想到了,就写到了,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