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365知识如何学得--谈教学设计
(2022-11-07 15:38:11)
标签:
365教育 |
“知识从何而来,又到何处而去”。这两个问题是老师们上课前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也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知识从何来”,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知识从哪里来的,是如何形成的,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知识的逻辑地位与价值几何。“又到何处去”,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知识,知识有什么作用及如何应用,应用中有哪些变化与模式,培养哪些学科素养。
具体新知学习中,如何做到以上两点,教师要用好、做好“联结、生成、迁移”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联结,即新旧知识融合、新知未知的贯通,解决不知所云,迷惑不解,降低新知学习难度,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如求四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必先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把四边形的内角和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新知与旧知融合的过程。
生成,即诞生新的思维成果或学习产品,学习是一种生长不是复制,建构主义的落脚点是新知识、新方案的产出。解决“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问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追求过目不忘的效果。在求四边形内角和的问题中,学生最易想到的是方法是用量角器度量,另一方法是把四边形化为三角形,这是思维的提升,授课的重点,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的解题思路,这本是数学中常用的转化思想,必须让学生深刻体会并灵活运用。
迁移,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近迁移指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远迁移指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它情境中去。解决“生搬硬套,学而不用”问题,目的是“记得住,用得上,思维活”。这里的近迁移可理解为,四边形内角和和三角形内角和都可用度量而得出,这涉及到了有角就可量的方法,但我告诉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需要严格的逻辑论证。远迁移是指学习了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能不能求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