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7@365关于数学概念的理解

(2022-06-06 08:30:10)
标签:

365

                                             关于数学概念的理解

一、数学知识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数学概念,包括原始或基本概念;数学命题,包括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方法,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史知识。数学概念就像是骨架,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命题就是鲜活的血和肉,而方法就是神经中枢,联系和驱使了骨架和血肉。数学史自然就是整个生命体的成长记录,记录了病变,记录了成长,也可以预见未来的长势。

从脑海里没有概念到形成概念,要凭借自身的经验知识,也要尽可能的符合数学史上相关概念发现或发明的历程。新概念的产生可能是新思想的产物,建立认知结构需要这种深度拓展,探究概念的背景:概念从何而来?如何得出或为什么得出?横向拓展,就要依赖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需要搜索与新概念相类似的概念,是否是进一步的抽象;纵向就看看新概念是否建立在更基础的概念之上。

二、数学概念的特点

 数学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数学概念反映的是一类对象内在的、固有的本质属性,而非表面的属性。数学对象只体现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研究量的关系和形式构造。除了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数学概念还产生于思维结果,作为思维结果的数学概念尽管对数学理论的建立,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有重要作用。但概念的引入及其反映属性与现实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与具体的双重性】既然数学概念代表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那么就注定是脱离现实的、抽象的,使用了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数学概念抽象程度会更高,与现实的原始对象的联系更弱,使得数学概念应用广泛。但无论怎样抽象,高层次的概念总是以低层次概念为其具体内容;另外,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成分,就整个数学系统而言,概念是具体的。

数学概念还具有逻辑联系性】多数数学概念都是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以逻辑定义。其他学科中的概念均没有数学那样具有如此精确的内涵和如此丰富、严谨的逻辑联系。在数学中,诸概念形成结构严谨的一个概念体系、骨架,将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由数学概念的特点来理解概念,概念会源自于现实世界,因此有人认为数学也是自然科学、时发现,但是数学概念要抽象化,抽象依赖于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那么理解抽象的东西借助具体的实例是最生动的,对于理解也是最友好的方式。除了借助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更基础的概念或已经熟悉的概念也是新概念的具体组成,因此数学概念之间有着一种结构或连接关系。数学概念的诞生,很多时候也代表着数学思维的产生及变化,因此理解数学思维也是辅助概念理解的途径,也正是如此有人认为数学是发明。

三、学习数学概念的两种其本方式

数学概念的学习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概念形成的具体程为:辨别一类事物的不同例子,从自己实际经验出发,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提出共同本质属性的各种假设,并加以检验;把本质属性与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新概念与已知的有关概念区别开来。对于初次接触、较难理解的概念,往往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例如,初次接触变量函数的初中学生,可采用如下步骤:

第一步,从具体的实例出发,比如熟悉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问题,可通过列图表的方法,识别其中的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表达方式。

第二步,找出上述实例中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本质属性;经过多次分析比较后可知,一个变量每取一个值,另一个变量也唯一地确定一个值,这就是函数的本质属性。

第三步,以第二步中明确的函数本质属性为依据,辨别若干正反面的例子;如数的平方和数的开方。

第四步,在以上三步的基础上,抽象、归纳、概括出函数定义;第五步,通过习题等练习方式,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建立起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概念同化】学生学习直接用定义形式陈述的概念时,需要主动地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相联系,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理解新概念的方式叫做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过程与概念形成有所不同:

首先,新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相联糸,明确新概念是原有概念的限定,并从原有概念中分离;其次,把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融合,纳入认知结构中,以便于记忆和应用;最后,通过例题的练习解笞,加深对新概念本质属性的认识,巩固新的认知结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