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贪图他房价便宜,他贪图你的...
(2022-09-09 17:16:34)
标签:
房产武汉杨光华 |
开发商想活下去,打折卖房;买房人以更低的价格买房。
一举两得。真的是这样吗?
9月份,武汉有近10个项目降价。
如果放在武汉整个市场,这些项目微不足道。但如果这些项目,单独列在一起,向市场传递是两个字:降价。
本人支持正常的降价打折促销,反对打着降价幌子的炒作。
本文主要针对恶意降价。我为什么说,恶意降价不好?
先说观点。
一是,正常降价与恶意降价有区别,超过30%的降价有风险。
二是,楼盘的定价有逻辑,毛利率低于15%的项目有亏损风险。
三是,降价不要伤害老业主。
01
房地产行业,不是纯市场经济。
定价权,不在开发商手中。价格是申报制,参考周边新房、二手房价格,以及各项成本等。
最近三年,武汉楼盘不允许涨价,主要原因在这项制度。同样,也不能大幅降价,也和这项制度有关。大涨大跌,都不合理。
价格,在最初定价的正负10%—15%,均是正常。
盘点今年1-8月的备案价降价项目,每平米降500-1000元,是很正常的。
精装改毛坯,去掉装修价格2000-4000,直接卖毛坯,也是正常降价。
有些项目先高价备案,再超低价打折开盘,用超低起步价吸引人气。这种做法是违规的。
02
超过30%的降价,为什么说是恶意的?
每件商品,都有正常的成本与利润。
首套房的首付,设定在总房价的两到三成,也是银行专门设计的。
如果降价超过30%,开发商亏本或接近亏本销售,埋下很多“雷”。
你贪图他房价便宜,他贪图你的总房款。
去年在武汉,有多个项目的价格,突然低于原来定价的30%抛售。
一些买房人以为是捡漏时机,后全部套牢。
因为这几家开发商全部暴雷,无法交房。
如今市场相对规范,一个楼盘的价格、利润全部是透明的。
最近一两年拿地的项目,多是平价销售,很难赚钱。除非是之前低价拿地的项目。同样是2万售价的楼盘,一个是3000地价,另一个是1.5万的地价。前者有降价空间。
一方面,新房销售放缓,另一方面,新房供应增加。于是一部分房企降价自救。8月份,有13个项目销售不足两成。
9月份,“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细则将出台,市场恢复将提速,市场将逐渐回稳。
03
正常房价,怎么算出来?
以二环某楼盘为例,总建面9万方,楼面地价1.7万/平米,容积率3,精装。
实际可售楼面地价(隐形地价包括实际可售楼面地价、契税、城市配套费等),1.9万/平米。
可售单方建造成本(含装修、地上与地下成本),0.8万/平米。
保守预测,该项目的实际售价约2.8万。
加上,600多个车位20万每个全部售出,该项目基本打平。
售价低于2.8,车位卖不出去,就是亏本。
再举出一个豪宅定价例子。
以楼面地价3万为例,售价卖5万+。其中有2万的操盘空间。
实际地价3.3万;
实际地价+三项费用(管理、营销与财务费用)+税金及附加4.2万(3.3+0.6+0.3)
地上地下成本 0.86万。
而实际售价并不到5万元。每降价1000元,损失2个亿。
这一套定价逻辑,可以清楚为每一个在售楼盘算账。
如今,一个项目的利润率超过10%,项目就能开工。
投资利润率10%,对于一个纯住宅项目,达到正常的开发预期,最终实现的利润就是零成本持有住宅面积2—4%的配套底商以及所有的地下车位。
卖了,就形成投资利润;趴了,就一直形成存货。一旦加速清仓回笼资金,就必须甩卖。尽管无法达到投资预期指标,但或多或少还有一丢丢钱赚。
一个纯住宅项目,最后达到10%的投资利润率,实际就是赚了点车位。而车位的流动性,是比较差的。
如果达不到20%,最后基本是不赚钱的。达到到20%,其中10%的货币利润,这算是真赚了,再剩点车位,后期打折处理。
去年,头部房企的毛利率21%-26%。多数房企的毛利率14%—18%。
所谓的毛利率,是收入/(成本-期间费用)。常规的管理费用1.5%,营销费用3%,财务费用,按照地价沉淀2年周期,5%的年化,意味着10%。
如果毛利率低于15%,项目就存在亏损风险。
所以,一个项目降价30%以上,一种情况是早期拿地,土地便宜,另一种情况是要跑路,捞钱走人。
04
一些项目大降价,不考虑老业主的利益,欠妥。
如果是纯新盘,开盘时,价格低一些,市场完全可以接受。
如果有大量老业主,特别是刚买房的业主,上个月买200万,这个月同样的房子150万。
房价涨跌,如果是纯市场波动,我们无法掌控。但如果是人为制造波动,老业主损失数十万。这对一个家庭,是多么沉痛的打击。
如果我们自己是这些老业主,我们不心疼吗?家人不抱怨吗?
对于他们而言,房子降价比涨价更可怕。他们担心交楼,能否如合同约定保质保量交房。
张家口等20多个城市规定,要求房价下跌不能超过15%或10%。如果地方政府文件明确规定“下跌幅度”,老业主可依据文件找有关部门投诉。
多数城市则要求,房价上下15%浮动是可以的,超过15%要重新备案。
2021年4月,武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商品房销售全过程监管的通知》。
其中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按照销售方案开展销售活动,并加强销售现场责任人和销售人员监督,对销售行为负责。”
如果某楼盘报的是甲方案价格,而卖的是乙方案价格,就涉嫌违规。
此时的武汉,建议学习上海的限价,不仅限高价,还限低价,成交备案价不能低于预售价格的xx折(上海的标准是5%,深圳是15%)。这样才可以防止恶意降价,稳定市场。
[后记]
从武汉新房的备案价上看,大幅降价的是极少数。
大多数项目是平价、微涨价或微降价销售。
但市场容易被这些极少数项目,带入歧途,被恶意放大后,让人觉得,武汉大降价了。
对于恶意降价,我们记住两句话:便宜没好货;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
前一篇:武汉楼市,真的见底了吗?
后一篇:武汉,我在『未来中心』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