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闫君丽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说课稿 |
《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部分。
一、学习目标叙写(目标续写基于五个方面的思考:课程标准、数学教材、数学参考、学情分析、我的思考)
课标要求: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师用书要求:通过例2解决问题的两种算法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学情分析:课前,对45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项目 |
过关人数 |
达标率 |
三个定律的概念及字母表达式 |
45人 |
100% |
运用三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43人 |
95.56 |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
38人 |
84.44% |
因此,本节课对于利用乘法结合律的探索和发现,放手让学生尝试做,通过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掌握本节知识要点。
我的思考:1.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及认知需求。2.怎样处理教材例题,逐步建立认知表象。3.怎样设置练习,丰富感性认识。4.怎样更好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综合以上思考,细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个:
1、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乘法结合律。
2、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评价方案设计
目标一分解为以下3个学习任务:任务1:认真观察主题图,根据所求问题找出题中需要的已知条件并独立完成例题的两种方法。评价标准为能独立完成例题。评价方式采用交流式评价、纸笔检测评价。任务2:小组交流两种算法的异同点,发现乘法结合律并概括出来。评价标准为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并总结乘法结合律。评价方式采用交流式评价、纸笔检测评价。
目标二分解为以下2个学习任务:任务1:完成相应习题。评价标准为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评价方式采用表现式评价、交流式评价。任务2: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联系。评价标准为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说出自己的发现。评价方式为交流式评价。
评价样题:
1.我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
(检测目标一)
3.
4.火眼金睛:下列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b=△×(○×b)
25×36×4=36×(25×4)
5.学以致用:
(检测目标二)
三、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环节 |
学生的学习活动 |
教师的教学过程 |
评价要点 |
环节一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
抢答游戏: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口算。回忆学过的三个定律,写出字母表达式。 |
出示抢答游戏的幻灯片,提问我们到目前为止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
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
环节二 揭示课题 出示目标 |
齐读出示的学习目标 |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
环节三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
观察主题图,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已知条件并解答 |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 |
会根据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环节四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
小组交流两种算法,说说发现
|
引导学生完成自学2,小组交流讨论出乘法结合律 |
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
环节五 加强体验, 感受乘法结合律的作用 |
完成学案量学中的利用乘法结合律的填空 |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并点评 |
能利用交流获得的规律正确填空 |
环节六 明确意义 总结规律 |
|
||
环节七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
利用所学,完成用学部分。 |
老师巡视批改,及时纠错。 要求:数字书写端正,格式正确。 |
会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
环节八 巩固练习 整合梳理 |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测学,同桌交流: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发现了什么? |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
环节九 课堂总结 升华新知 |
学生畅所欲言,谈本节课的收获或感受。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
四、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http://mail.qq.com/cgi-bin/viewfile?f=C13E463394455ED858E397AD43A88A5EF1B2EECCD8714D8BC93C947CE622387A090FA80D945DC6E319DD192A9E4A58226AB5E672CDF50A7FDE92102463E8FC22C23EE1B608020114A5642D47C9E61104F43D340315F762BD452ED58645C24B00EEC172882B4422F097DFC079440E0F9D65FA80D01F408BE3&sid=BLo5Zrq4pX-jZlcE
(20×5)×2=20×(5×2)
(25×5)×2=25×(5×2)
例2.
第一种方法: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