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儿子从小的时候开始,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精力和淘气,我们经常用“上了发条的机器猫”来形容他,这让我们时时累到筋疲力尽。在他大约两三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因为好奇,在家里不停的去推一个已经破掉的塑料箱子,我们害怕他会被箱子破裂的地方戳伤,给他讲了好几遍不能再推箱子的原因,可是他每次都没过多久就去把那个箱子又找出来又在家里推来推去得。这时候,老公急了,说道:“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听到后突然就大哭起来,说道:“爸爸,我再也不推了,你不要把我扔出去!”
我们当然不能因为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就爱他,孩子不听我们的话,我们就不爱他。同样的,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孩子有出息,有个好工作,能赚大钱,就爱他,孩子过的不是我们所谓的那种“成功”的生活,我们就不爱他,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只能说明我们把孩子的一切都当成我们附属品,他们的好与不好只是牵扯我们的面子,自尊心。也许有时候因为孩子的调皮和任性,让我们心情很不好,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说这样的话,因为这样孩子就会认为如果我顺从大人的话,他们就爱我,相反,他们就不爱我。这样他们爱不爱我取决于我听不听话,而不是因为我是他们的儿子!
2、“如果你能得到第X名,我就给你买玩具!”
儿子从小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为了让他按时完成作业,或者上课认真听讲,或者参加什么比赛得奖,给他任何物质性的奖励!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在某一阶段内有进步,就对孩子许诺,达到目标,就买玩具,买衣服,或者假期旅游等等。但是殊不知,这种进步只是短暂的,并不是治标又治本!试想如果下次要让孩子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那我们就必须给孩子更多的物质奖励才行。更糟糕的是,这样就会让孩子有一个误区,我们上学、读书、学本领等等这些是为了家长们所给的那些东西,而这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想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未来负责,岂不是纸上谈兵?!
3、“这是妈妈给你的,不要让爸爸知道了!”
很多妈妈觉得用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孩子和自己的关系保持更为亲密,甚至会觉得这样就不会有任何人比自己更亲近于孩子。但是不知不觉之中,这就会让妈妈、爸爸和孩子这三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于社会、家庭、性别特征等原因,很多家庭中的爸爸都因为工作等关系,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这样妈妈在家庭中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不能因为想要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就让孩子和爸爸处在相对立的两方,而是应该成为孩子和爸爸之间的润滑剂,让他们的关系更加和谐,尤其是男孩和爸爸之间的关系更是需要注意,做妈妈的更要维护爸爸的权威,这样对男孩的性格培养都是有好处的。所以这就需要妈妈在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和爸爸的立场一致,如果当中的确有什么分歧的话,也一定要避开孩子,通过大人们之间的沟通和协商来达成关于教育孩子的一致意见。(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