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下午,看了《东风雨》。
说来惭愧,虽然自己吃电视这碗饭,但极少看电视剧。柳云龙的《暗算》据说是谍战剧的发硎之作,不看甚为可惜。为了不至于在电影方面也有遗珠之憾,他执导的这部电影处女作我还是去捧场了。
可还是失望了。
导演的处女作分两种:一种是横空出世,让人舌头伸出来晾凉了都忘了缩回来的。比如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连布拉德.皮特看了都赞不绝口,主动打电话希望以后有片子给个机会。或者是一时找不到准星,猛放枪却完全打偏,比如《东风雨》。
这部片子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柳云龙有些用力过猛。
当然,用力是必须的:不论是老上海氛围的营造,小道具的精致,摄影调度上的讲究,都使得本片乍看上去很像一部大片。
可成败关键还是得靠内容说话。柳云龙要搞清的是:电影就是电影,不是话剧或电视剧的电影版。
电影的对白太舞台腔,如果作为中戏或北电的毕业大戏,在舞台上演,那些台词还是很不错的:文艺腔十足,无限哀伤、惆怅与落寞,尽在其中。两个人的每句话都恨不得把主谓宾定状补都带上,使得句子完整而优美,完全可以作为舞台剧范本——可惜,恰恰因此而很不完美。
说起来,电视剧导演向电影进军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拍《征服》的高群书刚搞电影的时候,拍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后来才逐渐找到感觉,一直到《风声》才算是渐入佳境。
在我的观念中,电视剧很难算得上是艺术范畴,因为艺术应该是被人尊重的,而不是一群中老年妇女织着毛活、聊着闲天、骂着孩子,有一搭无一搭地瞅两眼的。当然,电视剧的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易懂而注水多,二十集的剧从第十九集看也能看明白,所以,对导演的宽容度也就大。
但电影尤其是谍战电影完全不同,在偌大的影院,从第一秒开始,你就在全神贯注地看银幕上的每个细节,猜测着人物的真实身份和命运。这种猜测让人有一种兴奋感,就像你和导演在拼智商:导演摆了一个天门阵,就看你能不能将其化解。
可柳云龙这个作品却了无悬念,从头到尾每个章节都事先把包袱抖了出来。就跟看足球比赛,提前有人告诉了你结果一样,那种沮丧是可想而知的。这当然是导演的好意,他拍电视剧拍多了,一直是以该类作品的智商来度人的。
就拿巧换酒杯这个小桥段来说,本来他一晕倒,范冰冰一说:我又对了。这场戏就该喊CUT了,可偏偏范冰冰又俯在他怀里把“饶你奸似鬼,还是喝了老娘的洗脚水”(当然,原话并不如此,煽情得很呢,这属于我看着恼火后估摸其意而进行的栽赃)一类的话重复了半天。这让我很沮丧,因为我觉得像进了幼儿园小班,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我一个句子,生怕以我的智商搞不懂——其实,您还是歇菜吧,我早就门儿清了。
另外,柳云龙固然很帅很酷,但不知为什么,表演却显得紧张生涩。单就本片而言,就连范冰冰和矢野浩二的戏都比他胜了一筹。
出了影院,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雨——天气预报居然言中了,这倒是这一场观影过程中我唯一没猜中的事。
http://s8/middle/5210a680t85193df96607&690
你的眼神一定要空洞、再空洞一些,让敌人和观众一起绝望
补充几句:跟前两次一样,此片又一次没放完片尾就结束了,我对工作人员抗议,无反应。打电话给影城,影城让去拨打12315。拨打12315,告知应拨打12318,但12318周末无人值守。强烈抗议鄙视先天下金棕榈盛世影城的这种行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