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数的意义》教材解析

(2011-06-02 22:04: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教学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后续构建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教材的编写意图

   分数的产生这部分内容教材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插图,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他们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石头的长,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长度单位。发现这根木头长三段多一点。于是在旁记录的人提出疑问:剩下的不足一段怎样记。这个情境比较形象地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份再量的需要。后一幅插图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月饼和一包饼干的情境。通过这两个实际问题,揭示了产生分数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有了分数,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通过测量与分物的实例,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教材首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然后通过插图,从两方面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如一张圆形纸、一张长方形纸、或一张正方形纸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如一把香蕉(4根)、一盘面包(8个)的1/4。
    在此基础上,教材分两个层次加以概括。首先指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然后再指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练习题的解析:第62页的“做一做”,画有一堆糖,有12颗,同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看图写出这堆糖的若干份之几。这一填空练习,既是对上一页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又能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紧接着“做一做”,教材给出了什么是分数单位的描述,并要求学生说出“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在第62页上,教材还采用“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了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2000多年前的中国,以及后来的印度、阿拉伯人所用过的各种分数表示方法。这些多种多样的表示方法或记号,可以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历史面目,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课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难以理解。教学中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动手操作,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五、教学实施的思考。

 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可以设计让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分,自己得到分数,并说明每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而且,这种感知是对分数意义的本质的、整体的感知,而非割裂的、支离破碎的。在对大量具体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所以,教学本节课是应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

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3、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如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6组,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两组占几分之几,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