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姚明应该让身边的球员更出色
文/阿南
从2002年中国男篮确定了以姚明为核心之后,哈里斯的2004年奥运男篮、尤纳斯的2006年世锦赛男篮都是完全围绕姚明建立攻防战术体系的,抛弃了中国队原有的“快、准、灵”的技术风格,在2006年世锦赛上,姚明一个人发挥好坏决定了中国队的胜负,中国队取胜的两场姚明得分占全队35%,效率达33.5;中国队失利的四场,姚明得分占全队29%,效率只有22;对手对于姚明的限制成功与否决定了中国队的胜负。
姚明是顶级中锋毋容置疑,但又不是所向披靡的,爵士的布泽尔、希腊小鲨已令姚明弱点无限放大,各个对手无不了然于胸,再加上姚明大伤初愈,据说完全康复要一年,状态肯定达不到十足,热身赛上就没几次单打硬吃,继续这种与当前世界篮球发展方向相违背的、极端依赖姚明的战术体系,中国队在北京奥运不会走得很远。
给姚明传球,连NBA级别火箭控卫都常招人诟病,的确是一项比较复杂、高要求的工程,低了不行--姚明要弯腰;急了不行--姚明接不住,太软又不行--给抢断;不高、不低、不急不慢传到姚明手上了,姚明又失去了进攻位置或者给包夹了前功尽弃,24秒进攻时间到了、、、列强均深知国家队这种套路,早就成为众矢之的,设计好种种的对策反制约,别人都在想方设法切断其他队员跟姚明的联系,而我们非要给姚明传球而传球,仿佛篮球的最终目标不是投篮进球而是无失误地把球交到姚明的手上,就是国家男篮其他球员场上的全部,这样必定是事倍功半的,而且有本末倒置之嫌,国家队里给姚明传球最好的“法人代表”刘炜不无得意总结说:(大意)我的眼里只有篮筐,姚明就是我的篮筐。
输球了,我们对于战术体系的检讨甚少,更多的是对控卫的责难,控卫的技术固然不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我们也要看到有多少失误是因为传球给姚明造成的?姚明又有多少次因为这种太急、太低、太软的球而产生了失误?这样就早就了中/澳一战姚明、张庆鹏的各5次失误成为中国队这场比赛的并列失误王。
据说一个成功的球星的作用是把整队带动起来,使身边的球员比原来更出色,现在姚明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易建联从无姚热身赛的第一攻击点场均:18分9板,效率榜20,退步为有姚场均:9.83分6板,效率榜10.17
王治郅也在姚明的加入后退步了:效率榜从热身赛10.29退为7.17,场均9.17分3.5板,这还包括大胜伊朗姚易早早下场,王治郅独撑狂刷的数据,距离当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场均得到11.1分,在悉尼奥运会上场均得到13.5分,有一段差距。
朱芳雨、王仕鹏、李楠上场太少难以评价,只有刘炜的数据大幅进步了,效率榜从4.60升至7.00,但我们说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不是二人转,难道我们不应检讨一下这套不能令姚明更成功的战术体系吗?
中国队极端依赖姚明的战术体系在奥运走不远,当然这是尤纳斯考虑的事,我们就是扯淡。
【姚家奥运专题】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