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错失的身高--2 我女儿怎么可能这么矮
(2015-04-18 09:42:53)
标签:
育儿 |
分类: 随笔 |
小安是一家跨国公司的白领,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后,谈话比较投机,便成了朋友。她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女儿15岁,在北大附中读初三,身高168厘米,身材匀称,亭亭玉立,知书达理,是个人见人爱的姑娘。她家小女儿的身材比姐姐粗壮很多,看上去敦敦实实的,性格开朗活泼,比她姐姐外向很多,是个自来熟的主。小安两口子个子都挺高,觉得两个女儿理所应当长得高才是。
我做儿童保健工作三十多年了,无论于公于私都喜欢孩子,也很有孩子缘。最近这十年我潜心钻研身高促进,随身携带的包包里一般带着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逮谁都想给人家孩子评价一下身高,我的同事们戏称我,就像个儿童身高保健的推销员。
去年春节过后不久,小安来找我沟通一下未来我们合作的一些具体的工作事务,完事后她请我吃饭。等着上菜的当儿,我又忍不住犯了老毛病,开始我例行的身高评价询问:“小安,你家二千金多大了?”
“已经11岁半了。”
“现在多高呢?”
“145厘米,在她同学中好像不算高呢。”
“体重多少?”
“40公斤,体重和身高有关系吗?”
“你希望她长多高呢?”
“这还能自选啊?”小安一脸惊愕。“我不希望她长太高了,否则将来找对象会比较麻烦,170厘米就可以啦。”
我心想,她觉得她二女儿现在和同龄孩子比属于偏矮的,却希望孩子将来长到170厘米,只怕是做梦呢。不过以我的了解,这类做梦的家长大有人在。我不禁试探着问:“你觉得她能长到170厘米吗?”
小安往嘴里送了一口菜,身子往椅背上一靠,脸上流露出颇有把握的神情:“我家老二比老大营养好,遗传也不错,身高超过她姐姐应该没有问题吧。”
我一声轻叹,这又是一个对孩子身高想当然、盲目乐观的主,我若不及时敲醒她,弄不好也是梦醒时分悔之晚矣的母亲。
我从包包里掏出我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评价标准》,找到女孩11.5岁年龄的那一行,指给小安看:“你家二宝的身高现在是第25百分位数。”
小安听得一头雾水:“什么位数?正常吗?”
我拿出讲课的派头,认真解释道:“都是11岁半的一群女孩,最矮的那个是1分(第1百分位数),最高的那个是100分(第100百分位数),你家小女儿是25分。如果低于3分(第3百分位数),那就矮得不靠谱了,很可能有病了,需要尽快去看病,排除一下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素素水平低下等内分泌疾病。”
小安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我明白了,闹了半天,我家老二的身高是中下水平啊,原来只是觉得不算高呢。”
我继续自顾自地评价着:“每个孩子的身高生长都有自己的轨迹和规律,你家二女现在的身高在25分的水平,如果没有任何干预的话,未来的身高很可能也在第25百分位数的水平,也就是157厘米左右。”
小安一听,惊得把刚夹到嘴边的一块肉掉到了面前的汤碗里,溅了一身一脸的油渍。她顾不上擦拭,满脸疑惑的神情问:“怎么可能连一米六都长不到呢?我都有165厘米呢。”
我无限同情地看着她道:“我希望奇迹会出现,但现实通常是残酷的。”
小安低头沉默了片刻,忽然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对我说:“我听说身高分早长、晚长,也许我女儿是晚长呢。我当年就属于晚长类型的,上大学后还长了1厘米呢,好像这晚长也会遗传的吧?”
她一张俏脸上满是期待,好像迫切希望从我这里得到肯定的答复。我点点头道:“你说得对,身高有早长晚长之分,但你没有证据,怎么能断定你女儿就是晚长呢?”
我换了一个话题问她:“你觉得你女儿的体型是苗条型、匀称型还是粗壮型呢?”
她想了想:“我家老大肯定是苗条型,老二基本匀称,稍微偏粗壮一点点。本来她没有这么壮的,一直食量不大。最近这一年,突然胃口大开,真是吃嘛嘛香。个子上窜,体重更是突飞猛进。我听说,要想让孩子长得高,先得踹成个肉球,再一拉长,就成了。我一想,也有一定道理,长得壮说明营养好,要长高,也得营养跟上才行啊。看着老二的体型从豆芽变成豆荚,我还在心里美呢,想着让女儿长到一米七的梦想要实现了。”
“体型和身高有关系吗?”她喝了一口汤,还是不忘纠结孩子身高的问题。
“有一定的关系。”我点点头,又开始卖弄:“正常范围内不同年龄孩子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分为不同的档次,身高从矮到高、体重从轻到重,都可以分为第3、第10、第25、第50、第75、第90、第97百分位数七个档次水平。如果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在同一个档次,属于匀称型;如果身高的档次比体重的档次高,属于苗条型;如果体重的档次比身高的档次高,那就属于粗壮型。”
小安不愧是留美的博士,冰雪聪明,一听就明白了,马上对她的女儿们进行了评价:“我家老大应该是苗条型,体重只有102斤。”
我迅速扫了一眼放在一旁的体格生长标准对她说:“你看,你大女儿身高是90分,体重是50分,身高的档次大大高于体重的档次,绝对的苗条身材啊,是我喜欢的型。”
“那你帮我看看我家老二的身材还算匀称吗?”
我早在评价她二女儿身高的时候就已经评价了体重,这孩子身高在第25百分位数,体重在第50百分位数,是个不折不扣的粗壮体型。
我告诉小安:“以我探索身高促进多年的经验,苗条型的孩子,身高晚长的可能性比较大;而粗壮型的孩子,身高早长的可能性比较大。你还在梦想着你家老二会不会是晚长,依我看,不早长就算你的运气了。”
我看着一脸沮丧和失望的小安,心中不忍,忙着安慰她:“不过呢,我说的也不算数,你也别提前郁闷,哪天有空带你家老二去医院拍个左手手骨的X光片,我看看就清楚啦。告诉医生,是为了给孩子评价骨龄。医院的医生不会评价也没有关系,你拍完片子拿给我就好。”想起从前那些朋友们拿来让我帮忙看骨龄的质量很差、让我无比郁闷的片子,我又忙不迭地补了一句:“一定要拍出清楚的片子,和孩子的手一样大的,要拍到手指尖和手腕部的啊!”
这顿饭小安吃得心事重重,完全没有了以往这个吃货对菜们的情意,刚听我说完,点着头夹着包飞快地走了,也不张罗着埋单,全没了以往我们一起吃饭时的客气和风度,把我扔在饭馆结账打包,敢情我给她进行育儿科普教育还得我自己花钱呐。
本节要点:
l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