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世民》(长篇历史小说,1)

(2008-11-11 14:28:21)
标签:

李世民

杂谈

分类: 原创文艺

 

李世民

 

胡子 著

 

作者说明:

 

本故事决不作戏说谬传,力求严格取材于正史,力图详细刻画与唐太宗李世民生老病死相关的历史细节,并从中发现其人格魅力的养成、变化和原因,应算作是人文主义的历史小说。或者算作我的新文艺历史剧探索也不无不可,因为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参照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翻译研究成果来改变传统历史小说的叙事方式。

 

第一回 武功别馆戏二龙 天姿表日济世雄

 

主要史料依据: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旧唐书·高祖本纪》所载善相人史世良应该与此处书生同为一人)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焉。

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

(见刘昫等编著《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

 

杨隋王朝开皇皇帝杨坚即位的第十八个年头,也就是公元五九八年。那年的寒冬腊月特别冷,凄厉的西北风呼啸掠过武功的上空。当是时,那里有个武功别馆跟我们故事主人公降临人世息息相关。我们所说的武功别馆就是后来因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恋母亲思、龙符笃象、览观哽欷、顾侍流涕、潸然不胜、九成梦悟、大发赈济、益穆神皇而鼎鼎大名于史的庆善宫,当时就在离京城长安所去不远的岐州府,也就是今天仍然静卧渭河之滨的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

我们历史上最为英明的君主就快要降临人间了,而他的母亲窦夫人所掌管的武功别馆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奴仆们都在忙碌着备办年货,别馆之中那些管事儿的也是天天往来于京城长安与岐州之间投怀送抱,攀高结远,以图来年能有所上进。没有多少人过问她这个武功别馆女主人临盆之事,因为怀胎似乎还未足月,落地尚有时日。

三百余年的北方豪族生活方式早就将这位汉族窦姓的女儿熏染成了巾帼英雄气概,她不会因为身怀六甲罕人问而失落,也不会因为富贵门庭若市场而焦虑。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秉承了冀州窦氏的文雅壮烈之风:泽居苦水而买庸,水逢泽涸以决窦。(此句由《韩非子·五蠹》“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之句化用而来,本义请各位自己查典;用在此处则指窦夫人性情沉稳,有大家风范。)

窦夫人之所以能以娘家姓得以称之,实乃因为窦氏名高位重。中国历史上东晋至北周三百年间国家分裂,在南北豪强数代纷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士族政治的社会体制。中原华夏汉族上古时期形成的文化风俗正是借助于士族宗亲制度才得以传续、保护、优化,因此才有后来的隋唐革新,因此才催生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新貌。冀州窦氏自东汉中末开始雄踞北方,成为抗鼎匈奴和鲜卑文化南侵中原的豪门大族。

 

要说窦氏为何会成为豪门大族,还得先从窦姓起源说起。窦姓源于三代之首大夏王姓,三皇五帝时为姒氏,属华夏古族。说是因为夏启之后、太康之母后缗生有六子,其中老大太康不争气,继承夏启之君位以后荒淫嬉闹,结果被有穷氏的英雄后羿滞留黄河之北,享有射日传说盛誉的英武后羿因此篡夺了大夏王朝的王权。镇定自若的后缗率领其他五个儿子躲进了文史上著名的洛水湾,哀唱至今仍留在《尚书》中的动情名篇《五子之歌》。窦夫人就是这大名鼎鼎的后缗之女性后裔。你说她遇事镇定自若,难道不是继承了后缗的遗风吗?

至于窦姓是如何得姓的,那是另外一段故事,跟十大名酒杜康的发明者和大夏王朝的中兴之君少康有关。说的是后缗和五子在洛水湾等了太康百日,仍不见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或哥哥回来,便勇敢地投入后羿大军的天罗地网,做了后羿王朝的人质。后羿虽然篡夺了王权,还用了后来为害中原几十年的伯夷氏奸雄寒浞做相,但这大夏王朝的天下也不好管理。后羿便先后启用了五子之中的中康(又作仲康)和相做废帝以号令天下。中康和相不过是后羿手中的玩偶和傀儡,他们都不想做这个废帝为他人做秀,是后缗鼓励他们一定要忍耐,一定要忍耐。传说中的后缗不知怎么搞的在这十几年中又怀上了少康(此时后缗之夫夏启早死去多年),因害怕遭后羿斩草除根,就跑到一个后来称作窦的地方(其实也就是今陕西咸阳某处远古时期的一处地穴而已)生出了少康,并且带着少康回到娘家有仍氏的居地避乱去了。中康和相确实是无法忍耐在后羿与寒浞的铁掌之下做废帝了,还没有等他们俩说什么就一个被请下了台,另一个被谋杀后羿篡权的寒浞杀害了,估计其他三子和太康也都是同样的命运。就这样,匡复大禹大夏王朝基业的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硕果仅存的少康身上了。四十年后,少康在外祖有仍氏及其众多怀恋大夏王朝的旧臣的帮助下剪除了寒浞父子,一举匡复了大夏王朝,为了纪念母亲后缗当年避难窦地生他的艰辛,就让自己的两个居住在有仍氏祖地的儿子杼和宠姓了窦。这窦夫人就是英明神武的三代明君少康之后,你说她如果再生一个英明神武的君王,难道有什么好奇怪的吗?

后来,窦姓就这样历商周之世、跨两汉之代而世代相传,也不知传了多少代,其间常常可见窦姓英豪时杰身影,在无尽的青史中偶尔诉说一段大禹后裔的骄傲与自豪。东汉时有平陵(今陕西咸阳平陵)人氏窦宪(字伯度,两汉之交曾呼啸河西之安丰戴侯窦融的曾孙)风流无人能及,豪风激荡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曾领汉军长驱塞外三千里,大破匈奴刻石铭功而还,“一举而空朔庭,至乃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见《后汉书·窦宪列传》),从此匈奴北遁、裂为东西、西逃难浸,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一千年。故而时有《汉书》作者班固为之捉笔,时有儒学大师郑众为之陷构,时有耿直司徒袁安为之垂泪。窦门豪烈,其风令人仰望青史和苍穹而神思飞逸,令人扼腕长叹大禹之原精而自叹弗如。而这两汉扶风郡的平陵窦门恰好就是窦夫人的世祖。你想想看,有两汉之交呼啸于河西的窦融垫底,又有东汉中叶清肃北疆的窦宪助威,窦夫人的身上还会缺少豪气吗?

   

窦夫人正是窦融的十七世孙女,她的十三世祖东汉大鸿胪窦章比窦宪要晚一辈。虽然公元九二年(东汉永元四年)窦宪被治谋逆事件导致平陵窦门普遍遭殃,但窦融后裔中不少支脉仍能依靠窦宪之妹、章德皇后(即汉章帝后)余威的庇护得以苟全,使得窦章能成为一代大儒,得与马融、张衡、崔瑗当世齐名。到了窦章之子窦统便生出了重大变故,才使得窦夫人的祖上流浪北边与匈奴人和鲜卑人混居通婚三百余年。

公元一六八年,窦夫人的十四世祖窦统正在雁门太守任上,不期因为同门世叔祖窦武与曹操准祖父宦官曹节劫持汉灵帝刘宏被枭首洛阳都亭事件遭灭九族之株连,便横下心来逃亡匈奴而成为匈奴的一个部落大人。每每一想起这段伤心的家族往事,窦夫人就禁不住青泪挂面。想来平陵窦门在东汉一朝曾是何等的荣耀,窦宪之妹和窦武长女先后为汉章帝后和汉桓帝后,一门之中多少公侯伯子男爵,多少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和柱国功臣,到头来却落得个北逃边疆、寄身异族的命运!

但是,前有大夏王朝后缗家族事迹和洛水湾时时回荡心中的《五子之歌》之激励,后有窦章的文章三十集和窦统的忍辱负重之操守,已经在窦章时迁徙至外黄(今河南东北部)的窦门,即便是在窦统时再迁今内蒙、山西、河北三省区交汇的不确定代地,也从来不敢忘却自己是大禹的后代。

后来鲜卑人成为窦夫人祖上所在匈奴部落的主子,居住在代地的窦统后代被迫赐姓改豆陵氏。改姓豆陵氏的窦门儿女,在两个多世纪的北边五胡争霸的历史风云中高风永隽、亮节远昭,至窦夫人尊祖父窦略时再开气象,不但因功复姓窦氏,而且再拜北魏公侯,再现窦门柱国雄风。窦略生有威仪三子,曰窦善、窦岳、窦炽,其中窦岳之子神武公窦毅就是窦夫人的亲身父亲。

   

    (长篇小说第一回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