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教佛教徒蒋扬钦哲白塔寺文化 |
分类: 谈心论事 |
游白塔寺有感
蓝莲花5月9日
前天下午和好友一起提议去寺庙看看。她是居士,我是自称的佛教徒(没有皈依,但自认为是)。我们开车到西四附近,先去看了广济寺,然后步行去了白塔寺。
白塔寺很冷清,红色的寺庙和白色的高塔交相辉映。一进门就看见了牦牛皮缠绕的经幢,又觉得面前这座白塔形容古怪,塔的四周到处插着经幡。原来白塔寺是汉传、藏传佛教合一的一座寺庙。
一位三十多岁的讲解员自愿给我们讲解。他身材瘦小,长方脸,两只豆眼,笑起来神色颇为狡黠,眼角有些细细的皱纹。他对佛教历史颇为熟悉。传说白塔是元世祖忽必烈选择的地点建造的,因有人在这里发现了佛舍利,以及一枚铜钱,上写“至元通宝”,忽必烈于是定国号为“至元”。中国人似乎很善于牵强附会,特别涉及帝王将相的经历。
白塔说不上巍峨气派,只是有些神秘。寺庙里一些穿着袈裟的僧人走来走去,要是在大街上,藏红色的僧袍就会显得很扎眼。
中国人对佛教的态度是相当功利主义的。其实对哪种宗教都差不多。我奶奶因为怕火葬,听说天主教徒可以不火葬,七十多岁了还信仰了天主教,在家里墙壁上贴了一张圣母玛利亚的画像。天主教的教义哪里吸引她了,她从未跟我们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不过最后去世的时候还是实行的是火葬。
我祖父母以及我父母那一辈,对各种教大抵是什么都不信,但什么都信一点,大概跟西游记里的大杂烩差不多,玉皇大帝和观世音菩萨总是出现在一个画面里。只要对我有用,那就拿来。佛教讲因果报应,做善事可以转世为天道、人道,做坏事会堕落到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因为贪恋有一个好的来世,所以要做好事。我相信民间愚夫愚妇信佛多半处于此因。
如此皈依佛门,并不是说就是坏事,但如果仅仅以此理解佛法,实在是太片面了,也太小看佛教了。佛是鼓励人向善的,但善本身并不是目的,佛教教的是人觉悟的法门。做善事只是法门之一。一个觉悟了的人,本身就是至善的。
同样,供佛、求佛、拜佛都只是手段,对佛祖的虔诚依然只是手段,证悟才是最根本。真正的大师看绝不会拘泥于形式,在他们看来,僧衣、佛法,各种仪式都是形式。藏传佛教传人之一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曾说过,看一个人是不是佛教徒并不需要看他是不是穿着僧袍,或者是否吃素。一次偶尔的开戒和一段短暂的风流韵事并不能表明此人就不是佛教徒。
十年前我读法华经、华严经,并不觉得有多好,现在重新接触佛教,有了全新的视角。佛教对人心理深层次的探究,实在是让现代科学难以望其项背。最近我忽然有些明白了,以前看经不懂经,看佛不信佛,是因为我自己还没有体悟真理的能力。最近几年觉得生活中的无奈、焦虑、痛苦太多,如果不寻道,就会痛苦至死,可以说是佛教救了我。
俺一个朋友批禅宗是佛教速成班,只有审美上的意义,俺不是很同意。把禅宗当佛教速成班的人是吃七个饼饱了就认为只有第七个饼有意义。当你悲伤时你就是悲伤,当你快乐时你就是快乐,禅宗教你的就是快乐地活在当下,真有安住在当下,才能顿悟。凡是不执著就是好的,但这种心理上的不执著是否等同于不消极避世?是否还需要积极投入行动?对恶人是否也应慈悲为怀?如果拘泥于一些说法,旧的痛苦去了,新的痛苦又添。
蒋扬钦哲仁波切说,通过佛教觉醒之后,佛教也将抛弃,因为佛教只不过是通往真理的一条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