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泾县志(1988—2005)》人物索引差错遗漏

(2014-06-20 13:04:00)
标签:

股票

人物

部分

清朝

泾县

《泾县志(1988—2005)》人物索引差错遗漏

江涵秋影/

 前段时间,我在看1996年版《泾县志》(以下简称前志)的时候,发现最后一章的人物传略体例很成问题,收录的千把人物,混杂在一起,排列顺序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既不是按照生卒年也没有分类,又没有索引目录,如果不是特别熟悉,如果要临时查找某个人物可以说比较困难,当时就想,准备自己制作一份《1996年版〈泾县志〉人物索引》之类的材料。

 最近我又花286元从网上买来《泾县志(1988—2005)》(方志出版社2012年)(以下简称续志),翻看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在其850页至854页如我所期望得那样,制作和收录了一份《前志人物名录》附后,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可谓不谋而合殊途同归,这样查找起来就方便了很多。

 但遗憾的是,前天( 618日)下午,我比照前志一一核对,发现就这么一份简单的人物名录,差错和问题就不少,据我统计:共有39位人物40处有错误或者失当,涉及七类问题。除了两类5人的问题程度稍轻外,其他都比较严重。这些差错和问题凸显了续志编纂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如何敷衍,如何不负责任!现大致按照错误性质分门别类并按照错误严重程度从小到大一一罗列如下,供有兴趣的人士参考:

一、格式有瑕(4人):近现代部分,倒数第三行最右边四人吴亚雄吴晓飞吴作民王秉珪”四人没有和上下行对齐,均应向右移动半格(非一格)。此类问题严重程度最轻,但是也最不易引起重视,认为只是没有对齐而已。孰不知,志书要十分严谨、认真、权威,不得有丁点差错、疏漏和失当。不仅内容不得有错,体例也要得当,格式也要规范。

二、字体未改(1人):唐朝部分第一行倒数第二位的韦焕字宋体未改楷体。在书籍排版中,有的异体字、疑难冷僻字等即便可以在电脑上打出,甚至也可以正常显示,但是印出来却不能显示,表现为一个空格、空心方框或者一个竖长方形黑条等。其实字并非生僻字,改用楷体是完全可以印出的。下面的元朝部分第四位郭雷焕就是正常用楷体的。为什么韦焕这里不改楷体?岂不是执行双重标准?

三、位置排错(1人):明朝部分第三行第六位的左晔位置错误,按照前志排列顺利,应该排在第二行倒数第二位的王弁、倒数第一位的王浚之间。

四、女性未注(1人):明朝部分最后一行第二位的刘瑾娥未在其后加括号标注女性。按照续志体例,其他女性人物均在姓名后面标注女性,此处也不能例外。

五、缺失漏录(2人):清朝部分遗漏了前志中的赵必洗,应加在第三行倒数第三位的赵岳生之后。第852页烈士名录部分,遗漏了胡绍志,应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行第四位左邱保之后。

六、人名不一(2223处):这类问题最普遍数量最多,跨度大、范围广,某种程度上说也比较严重。

1.宋朝部分第一行第二位的汪文琼,前志中作汪文谅

2.明朝部分倒数第二行第五位的左堂芳前志作左棠芳

3.清朝部分第三行第四位的洪乘轩前志作洪承轩

4.清朝部分第四行第一位的赵廷辉疑应作赵廷挥。按:前志中人物传略处作赵廷辉,但是诗文中署名及宣纸部分又作赵廷挥。到底是赵廷挥还是赵廷辉?针对这个问题,最近,我查看了不少资料,发现两种写法都有,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5.清朝部分第九行第四位吴葆荪前志作吴葆孙

6.近现代部分第四行第五位的吴鹏三前志作吴朋三

7.近现代部分第八行倒数第二位的徐兆堂前志中作徐兆棠

8.852页烈士名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倒数第二行的童达喜前志中作童答喜

9.抗日战争部分第二列第十三行的曹权限前志中作曹权根

10.第一列第十五行的董德坤前志中作董德伸

11.右起第三列倒数第七行的陈方荣前志中作陈芳荣

12.倒数第五行第四位的赵允宝应该作赵允葆。不过前志中也是作赵允宝,其实和泾县党史、革命史上的著名人物赵允葆是同一个人。前志中对同一个人出现了赵允宝”“赵允葆两种不同写法。

13.烈士名录解放战争时期第二行第一位的王同前志中作王同河

14.右起第三列第九行的陈恒绰前志中作陈亨绰

15.第十四行第三位的王德开前志中作汪德开

16.第十四行第六位的谷少南前志中作谷绍南

17.第十九行第四位的张腊桃前志中作章腊桃

18.第一列倒数第十行的徐兆堂前志中作徐兆棠。按:这里的徐兆堂(棠)和前面提到同名人物是同一个人,分别出现在人物传略和烈士名录中。

19.854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倒数第八行第三位的董金昌前志中作董金星

20.倒数第二行第一位的王绍欣前志中作汪绍欣

21.泾县籍国民党军队抗日阵亡将士名录第一行中的朱金銮前志中作朱金鸾

22.第一行中的刘杜春前志中作刘社春

23.第二行中的何隆彪前志中作何隆标

按:这22个人名中,有些是字形相近相似,有些是同音字、读音相近,有些是两者兼而有之。究竟是前志误,续志进行了更正;还是前志对,后志录入错误呢?抑或是两种写法并存,都对呢?我不得而知。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不是很有名,有的年纪轻轻就牺牲了,如果没有更权威更原始的资料查考,也很难搞清楚了。如果连泾县志都出错,都不一致,都不能相信,我还能相信谁?退一步说,即便是对前志的更正,也应该在后面作一说明,否则读者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但是,不管是前志错还是续志错,反正是不一致,都是泾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搞错了,都是他们不严谨不认真不细致,态度马虎敷衍造成的。

七、人名错误(8人):

1.清朝部分清朝部分第四行倒数第一位的时可,前志作赵时可。根据我的了解,赵时可应该是正确的。

23.第十行倒数最后一位的朱珔翟、第十一行第一位的思瀷,是把后一个人的姓弄进了前一个人的名中去了,分别应该作朱珔翟思瀷。朱珔是清朝时期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不肖说泾县,就是在全国,他的贡献、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很大。作为方志编纂者,怎么能把他的名字搞错?实在不应该!顺便说一下,不读存,也不读蹲和尊,而是读jiàn(见)。这个字笔画比较简单,却比较冷僻,连《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收此字。

4.清朝部分倒数第三位的潘俊德应该是潘骏德。潘骏德同样是一个比较知名的人物。

5.近现代部分第一列第四位的朱永瞻应为朱永(贝睿)在这里说明一下,此人的第三个字是一个加一个。因为这个字属于生僻字,目前电脑上几乎打不出,暂时只能写作贝睿

6.烈士名录抗日战争部分第六行第五位的刑道密应为邢道密

7.烈士名录抗日战争部分荀(大日)豹,第二个字由”“二字组成,应该为上下结构,打不出来,书中却被排成了左右结构。这个字笔画虽然不复杂,但是却非常生僻,很多人都不认识,几乎所有的字典词典也都未收,是泾县特有的本土字,很多地名中就含有这个字。《中国宣纸发祥地——丁家桥镇故事》有一辑就收录了吴放驹的一篇文章,专门论述了这个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看。

8.第二列倒数第五行的原有山应为袁有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