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善培:泾县大山深处的农民画家
(2009-09-29 22:08: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作品】 |
[人物档案]
陆善培,男,59岁,家住泾县茂林镇铜山村,农民,高级书画师。泾县老年书画协会会员、泾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颜真卿研究会会员。
[获奖经历]
2005年8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夕阳红全国老年书画大赛优秀奖
2005年12月,被泾县老年书画协会评为优秀会员
2005年12月,首届“柳公权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2006年10月,作品入选书法导报社、河南名家书画艺术研究会主编的《羲皇书画名家精典》
2006年12月,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书画展银奖
2007年9月,作品入选《第三届任伯年全国书画大赛作品集》
□ 江涵
[阅读提示]
《皖南晨刊》8月15日第3版曾刊登了一篇稿件,讲述的是泾县一位农民画家独自摸索,竟然创出一个全新的画种——宣纸烙铁画,在被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那么,一位农民,怎么突然成了画家?他学画是偶然的吗?这位奇人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精彩和传奇人生?近日,笔者专程来到他的家中,对其进行了专访。本期《深度》我们就为您讲述这位普通老农在艺术道路上独自前行的平凡故事。
农民和画家的双重身份
泾县作为宣纸之乡,艺术氛围向来浓厚,书画者爱好不在少数,但大都分布在县城和一些乡镇的街道上,而且大多有着稳定的工作。可在泾县茂林镇铜山村的大山深处,却有这样一位老者,他每天除了日常劳作之外,就是在家痴迷画画。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学画是从几年前50多岁时才开始的。
铜山,名副其实,位于泾县最南部,距县城50公里。海拔高、人烟稀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在任何一个地方,抬眼望去,看到最多的就是山和竹子。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开门见山”这个成语就是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59岁的农民陆善培在铜山住了大半辈子。
陆善培在当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有茶园和山场,平时靠种茶和林木为经济来源。他年轻时当过木匠,学画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却在当地小有名气。通过自己勤奋钻研和虚心求教,几年来他已先后在国内多项书画比赛中获奖,一些作品还被人索去悬挂于室内。
2004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别人向他介绍起泾县老年书画协会这个社团,一辈子从来没和艺术沾边的老陆好奇地问那人老年书协是干什么的,那人就耐心向他解释。不知怎的,他忽然间一下子就来了兴致。就此,他开始了学画的历程。2004年9月,他经别人介绍加入了泾县老年书画协会。前些天,又被泾县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画室依山傍水
几年前,他买了下一处靠河边的老房子,把家安到了这里,并精心布置了自己的画室,起名“培苑”。新家在铜山小学旁边,典型的徽派风格建筑,墙壁班驳,地面也是大块的条石铺就,好一处原生态的老房子。再看那门楣上,“铜山旅社”几个字和文革期间的标语依稀可见,门前是古朴沧桑的石板路,这里坐望青山原野,面对潺潺河水,倒也是一处潜心作画的好地方。
老屋的正中间就是他的画室“培苑”,一步入其中,明显能感觉出这幢老屋里的几分艺术气息。画室除四周悬挂着他早前创作的中国画,“平时也有人专门来我家,或欣赏,或切磋交流。”
因为老伴外出打工,大女儿嫁到外地,小女儿也不在一起生活,所以平时无人打扰。除了忙农活,闲下来的时间,他都在这处幽雅宁静的住所里画画。一边山上劳作,一边看看山景,一边安心创作。
最擅长画竹子
老陆的画作题材丰富,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竹子等,到目前为止,他已创作出数十幅作品,他比较满意的作品有《竹石图》《马》等。有抽象也有写实,人物画有曹操等,可能是平时见的比较多的缘故吧,他最擅长的就是画竹子。
“有些是要通过实景观摩,有些是要想象。”面对一幅表现朱元璋的画作,他给笔者讲了一个说朱元璋在做皇帝前拜了一块石头的故事。“画人物题材时,胡须最难画,对画笔也很讲究,得一根一根地画。”老陆视力不太好,所以更加吃力。有的时候,画一幅作品,个把月才完成也是有可能的。
他很谦虚,有时他会和别人相互切磋,有时会请别人帮助他指出毛病和缺点,“自己的缺点没有办法看出来。”
木匠生涯为学画打下基础
别看现在老陆画画挺像那么回事,可他一家人可以说和艺术几乎都没有什么关系。他祖上在巢湖,生在木匠世家,除他自己外,家人还有多人以木匠为营生。1966年一家逃难来到泾县,后来继承祖上衣钵做了木匠,再后来还走南闯北地做过生意,再后来,木匠不做了,生意也不做了,干脆回到铜山,安安心心地住了下来,在附近的山上种起了几亩杉树和茶叶。
人常说,大器晚成,老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短短几年时间,他就由一个农民转变成一个书画爱好者的蜕变。县内不少有名的画家对他的画作予以好评,认为其作品确实具有一定水平,同时他的很多画作也被人主动索去挂在屋内欣赏。他还曾经多次获奖,不少都是全国性的。
用烙铁在宣纸上作画
在宣纸上写写画画倒也罢了,可生性爱动脑子的老陆不满足于用传统画笔作画。今年3月,他居然突发奇想,想用电烙铁作“画笔”。经过反复多次试验,还真就成功的自创出一个新画种——宣纸烙铁画,不少人看过他自创的画作后都啧啧称奇。笔者第一时间获悉后,率先进行了报道。
新画种创作取得成功后,可不得了了。省内的《安徽商报》《安徽日报》《合肥晚报》《皖江晚报》《宣城广播电视报》《安徽市场报》《皖南晨刊》共7家报纸相继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有的还放在头条显著位置,新华网、新民网、中安在线等数十家国内主流新闻网站也进行了转载。当然,也引起了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公共频道等多家电视台的浓厚兴趣,遂于7月多次来到泾县陆善培家中进行采访、拍摄。
奇人亮相电视媒体
8月8日是首个全民体育健身日。当晚,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节目播出关于他自创烙铁画的新闻。随后,公共频道《新闻午班车》《新闻故事会》栏目也多次播出。
《第一时间》将陆善培冠之以“江淮奇人”的雅号,题目是“农民画家烙铁作画”,节目持续了约3分33秒。电视画面中,展现了他家门口小桥流水田野的优美自然风景、陆善培现场创作烙铁画的场景、悬挂在其画室“培苑”中的多幅画作以及他接受采访等诸多镜头。据悉,宣城电视台记者也将于近期前往采访。
目前他已创作了约30多幅宣纸烙铁画作品,很多人愿意出高价买他的作品,他都婉言谢绝。陆善培告诉笔者,对于宣纸烙铁画这一新画种,目前他仍在继续创作和研究,希望不断改进技艺水平和画作质量,提高观赏性。
老陆还告诉笔者,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在县里也像其他画家一样,举办一次个人画展,把自己的作品展现给更多的人欣赏,甚至让自己的作品走出泾县。
“我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平时就喜欢画画,一日不画就难受”,“画画可以陶冶我的情操,修身养性。”看来,画画对他来说,是乐趣,是享受,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知他这个朴素的心愿能否完成?
(注:本稿已经刊登在《皖南晨刊》2009年9月29日第7版《深度》上。是我9月24日下午应该版编辑唐燕群的约稿而专门写的,是在此前对受访者先后三篇报道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9月25日中午修改好,同时发出去。(9月28日晚上)电子版上线。这里贴出的是我的原文,但是编辑在使用时又作了局部删改,包括主标题、小标题,标点、段落顺序、语句用词等。所以与报纸刊登的稿件在文字上会略有出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