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双语安琪奇妙吧早教 |
分类: 妙趣 |
文、安琪
这篇东西躺在草稿箱里N天了,让我一拖再拖的。不想拖成无言的结局,再说,这件事情也总是萦绕在我心头。好吧,那就出来曝光吧。
大概2个礼拜前的事情了,先来讲讲这来源。
那天中午和几位朋友在外面下的馆子,同时也把小尾巴妙妙带去了。吃饭当然会点些尽管是垃圾但是却貌似不可或缺的果汁啊饮料啊之类的。
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是女同志,到午饭结束,果汁还剩下一些。扔掉可惜,J就提议说给妙妙拿回家喝。我当然是不从,就说拿回家给我老妈喝算了。
这下倒好,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妙妙开始惦记这果汁了。就拎起果汁瓶,压根就没有要和任何人分享的意思。我就开始横加阻拦了。
我说:“妙妙,这个果汁是拿回来给阿婆喝的。如果你要喝的话,就得和阿婆一起分着喝。一人喝一半吧。”
妙妙听了不悦,人类是不是有个通病:只要别人动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会有所不悦?
妙妙坚持说果汁是她一个人喝的。我当然坚持说NO。
妙妙拗不过我,就勉强同意说:“阿婆喝一点点就好,其它的她要喝。”
我当时的火您可真是没看见,怎么可以对老人家如此不恭?还是从小把你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啊!
但是尽管如此,我依然平静地说:“你有两个选择。1,你一点都不要喝了,果汁全部给阿婆喝。2,你和阿婆一人一半分着喝。你选择哪一个?”
看着那诱人的苹果汁,妙妙就是心有不甘,加上我母亲又不是很配合我。她是觉得干脆就给妙妙喝了算了。所以,妙妙还是想与我抗争到底,而且伴着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你给未来眼泪鼻涕,我就给你来个冷战。于是,我心一横就说:“妙妙,你要哭也可以的。那请你到房间去哭吧。”
妙妙当然不干了,继续耍赖,试图达到目的。我依然是不急不躁,把这小丫头拎到房间里门一关,让她在房间里哭个够。
可以想象当时这个小魔头是怎样的歇斯底里,她在房间里又哭又喊:“妈妈,放我出去!妈妈,快来抱抱我!”
就是不!但是我当然不能因为孩子在气头上,我的火气更比她胜一筹,我只是平静地在门外说:“你先哭吧,哭够了慢慢想。想清楚了妈妈再抱你。”
当我说完那些话后我就不再说话了。她一开始还是在房间里又是跺脚又是打门的。也许是看到这招不灵了,也许是哭累了,她开始停止哭泣,继续求饶我:“妈妈,放我出来吧。我不哭了。”
听她情绪好转一些了,我说话了:“那果汁谁来喝?”
门里面的她又开始沉默了,这个果汁就是个宝啊,她就是舍不得啊!
又是半晌,她又说话了:“妈妈,放我出来吧。”
我在门外问:“那果汁怎么办呢?”
“阿婆和我一起喝。”
“阿婆喝多少呢?”
......又是无语。
我继续牵引:“你还没想好吗?”
好半晌,她终于说话了:“阿婆一半,我一半。”
“是真的想好了吗?”
“是的。”
听到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我纵使有铁石心肠,也该放她出来了。小丫头,一出来不是到处找果汁,而是扑在我的怀里,双手紧紧抓着我不肯松手。这个感觉就仿佛是她要失去我一样。这时候我并没有推开她,而是更加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走到厨房,拿出属于她的那份果汁,让她坐到位置上喝。一边喝一边讲点轻松的打趣打趣她:看看,我们的小公主都哭成啥样子了?看那小脸都哭花啦!这个时候小恶魔终于破涕为笑了。
见此,我又说:你看,你现在喝了一半,还剩下一半,阿婆可以喝。同样多的果汁,却能给两个人喝,你觉得这样不好吗?(我原来说的什么东西忘记了,反正大概就这个意思吧)也不知道她是否听懂了,但是她的确是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后来被我们母女俩气得下楼的母亲上来了,妙妙见了,马上就说:“阿婆,快来喝果汁。”声音里没有半点的不情愿。
其实这不是她第一次被关在屋子里了,如果说起初我对她采取这样的措施还稍微有点于心不忍的话,那么现在我已经完全能够冷静了。因为我确保孩子在房间里是没有危险的,其次,我就在她门外,从未曾走远,所以她是安全的。
再反思一下孩子为啥有这些“自私”的行为。其实,我到目前都没把她那天的行为和“自私”联系起来。她只是特别喜欢那个东西而已,喜欢的东西就想占有,这应该是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只是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没有任何的正确导向,这种心理就有可能演变成自私。
再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否有哪一个环节让孩子觉得老人是不需要我们去尊敬的?不管答案是有还是无,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什么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什么叫做言传身教?大概就是这样吧?
最后反思一下我对孩子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孩子关进房间去面壁自然不是最佳的方案,但是目前我真的想不到更合适的招。我想,纵使这样依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是有两点,是绝对肯定的——
1,通过这样的经历,孩子慢慢会知道,仅凭哭闹不一定能达到目的。
2,通过暂时的与孩子分离,可以让脾气暴躁的父母更加有个自我冷静想出更好的办法的机会。
3,不管用什么方法来惩罚教育孩子,最后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依然爱孩子。即使是犯错了,我依然爱着孩子。她犯错的时候,我比任何时候都爱她。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孩子出来后要抱着我,我一定会更紧地抱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