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奇妙吧批评的艺术双语安琪 |
分类: 育儿心得 |
文:安琪
其实妙妈是个脾气超差的人,经常动不动就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可就是这样一个臭脾气的妈妈,我自问在近乎4年的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对女儿发脾气的次数却居然少而又少,咆哮和体罚更是排不上号(当然也有失控的时候)就连堂姐上次来家里看到我都忍不住惊呼:“哇,妹子,你那臭脾气咋在妙妙面前收敛的如此完美?”
“嘿嘿,不知道吗?爱能完善一个人。”听了姐姐的话,我更加大言不惭。
暂停两秒钟,这并非说我就是多么多么地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其实在这几年的光阴里,我对妙妙当然是能赏识的赏识,可是该批评的时候也决不会姑息她。尤其是随着妙妙一天天地长大,她的自主意识日益加强,还真没少惹我生气。可是究竟该怎样批评自己的孩子才能行之有效呢?下面我来总结一下自己用过的小办法,希望自己能继续将良好的品质发扬光大。
多说请,少说不要。这个经验应该是得益于这些年学习英语的经历。我发现,说英语国家的人往往说please比说don't的频率要高得多。我常常想,其实这不仅仅是语言的不同,更是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观念不同,为什么我们不能从正面解决一个问题而要首先看到问题的负面影响呢?因此当我发现女儿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我尽可能地做到避免说“不要”。比如当她把碗落在桌上忘记收拾的时候,我不说:“不要把碗落桌上。”却说:“妙妙,请你把碗放到厨房去好吗?”换位思考一下,我肯定是听到后者心情更舒服。
多暗示,少指示。孩子虽然年龄小点,但是思想却很大。有些事情我们并不需要用命令和指示的口气去表达自己的不满。还记得有一次陪妙妙跳舞的时候,她的小脚的动作有点让老师不太满意。老师并没有直接说“妙妙,你的脚的动作错了,或者妙妙你的脚应该这样放”之类的话,而是很委婉地说:“我刚才就说过,我最喜欢妙妙的小脚了,笔直笔直的像一支铅笔一样的。”妙妙一听,马上把自己的小脚伸得比开始还笔直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就很有批评的艺术,明明是在说我们的小妙妙脚下动作错了,可是却让小姑娘听起来还是在表扬她一样。后来回家的路上她都很高兴,到家里就告诉家里人说杨老师很喜欢我的小脚
尽量就事论事,避免感情色彩。很多时候当孩子犯错了,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话:“你怎么又这样?”“我不是说了要你小心点吗?”“你再这样的话妈妈不喜欢你了。”......这些话我们常常是不经大脑思考就从嘴巴里蹦出来了。不过我扪心自问,这些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话我的确很少很少说。比如当妙妙回家的时候因为急着要玩而不愿意洗手,我会说:“妙妙,你看看你自己的小手。”她就会看看自己的小手,我就问她:“感觉脏吗?”她就说:“脏。”然后我就说:“是啊,妈妈仿佛看到小虫子要爬到你嘴巴里然后到你的肚子里去了。”走到洗手盆前乖乖洗手去了。
宁愿让孩子去面壁,也决不打骂孩子。其实这点我也做得不够好了。印象中我应该打过一两次妙妙的小手的,还记得那次晨妈问我有没有打过妙妙。我就是这么说的:“有过一两次吧。”紧接着晨妈又问我:“打了后有用吗?”我傻了,回忆下好像还真没啥用吧。反正不管有用没用,事后我自己挺后悔的,就觉得自己挺没用的。
多一些客观描述,少一些主观评价。尽管妙妙的习惯还算得上不错啦,但是她毕竟只是个小孩子。想想我们成年人有时候都会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又何况一个三、四的小孩?比如,她也会因为玩了玩具不去收拾,她也会因为回家脱了鞋子不去摆放整齐,她也会因为想要偷懒而直接把垃圾丢在桌子上......回忆一下这样的情形真的有不少。这个时候,我不会选择去正面批评她,只是叫住她:“妙妙,看看玩具是不是要回家了?妙妙,看看你心爱的鞋子怎么这样东倒西歪了?妙妙,你看到桌子上的垃圾吗?”尽管不是每次都有效,但是这样的对话,十有八九她还是合作的。其实我也真的试过强制性的措施,可人家就是不买我的帐。
......晚了,就此打住吧。总之,批评有如赏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精髓,往往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我希望自己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体会出教育中更真更美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