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来吧,孩子》的印象

(2010-09-24 18:38:14)
标签:

文化

池莉

育儿区

来吧

孩子

小姐

你早

分类: 家有书童(破万卷书)

文/安琪

首先,申明这篇文章只是自己看书时候随便想到的,纯粹是个人想法,不想遭到池莉粉丝的攻击,各位承让哈,嘿嘿。

http://www.tsys123.com/uploads/userup/0810/0615334J1V.jpg

我一贯比较喜欢池莉写的书,然而读书时代看得比较多的还是她的一些长篇小说比如说《小姐,你早》、《来来往往》、《细腰》等等。当然时隔多年,现在书中的种种我差不多也忘记得差不多了。

 

早些日子利用到图书馆给学生去借阅一些图书的机会顺便也给自己“捞”了一把。想想也很久没看书了,也该给自己充点小电了。不过在图书馆里转来转去的,老是转到了育儿区。看自己逃不出母亲的这个圈圈,于是老老实实地在那里找寻起来了。突然一本《来吧,孩子》映入我的眼帘。说实话,首先是这四个字吸引了我。这四个字,仿佛是对一个朋友轻轻呼唤,又仿佛是一个慈祥的老者在温和地召唤着自己的孩子。拿起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这本书就是池莉的大作。名人究竟是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的呢?好奇心驱使我将这本书借回家了。

 

无疑这是一本好书,更无疑池莉的女儿更是一个优秀的孩子。用我们图书馆的管理员说:凡事能写出书的,他们的孩子都优秀读《来吧,孩子》的印象 呵呵,她总结得还挺精辟的。就是哦,一般的家长孩子若出息了,立马会有不少人来约稿写书替出版。

还是先不说其它的吧,来说说这本书吧,来说说我对这本书以及对池莉养育女儿的几个印象。

 

印象一:池莉对女儿的基础教育三大原则:

1。 和小朋友玩

2。 到大自然去

3。 给她讲故事

池莉在书中写到,这就是他们家的三项基本原则,每一项都是从孩子的快乐出发。哇咔咔,貌似我也是对妙妙做的啊,O(∩_∩)O哈哈~,莫非,我的孩子也会成为优秀的人??读《来吧,孩子》的印象

 

不过,玩笑归玩笑,话说回来啊,这三点还的确应该是每位家长都要遵守的准则呢!

 

印象二:似话家常,彰显智慧

池莉像是唠家常一样叙述女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出国求学,并没有过多的专业说理,或者说哪本书上云云。当然,本是作家出身的她,对于描述女儿的故事的时候更是笔触细腻。但是每个女儿成长的故事背后又都透出一个母亲的养育智慧与细腻心思。

 

印象三:池莉对女儿作出的牺牲让人感动,也值得人学习,更让人深思。

其实说到这本书,与其说她的育儿智慧让人难忘,还不如说我更加愿意再谈谈她书中描写家庭巨变的那一段。并非我八卦,非要拿别人的私事来说事。刚好那一段有一天我遭遇一个家长向我的同事诉说她的家庭巨变的事情让儿子情感上难以接受并从此无心学习。那位妈妈在我同事面前更是一类洗脸一筹莫展。

这样的巨变,池莉也遭遇着。可是她选择的是:“忍字当先”,为的就是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给女儿一个快乐的童年。当她后来发现自己与丈夫的婚姻已经完完全全到了尽头的时候,她悲喜交加,喜的是自己终于解脱了,悲的是她的孩子即将面临一个破碎的家。痛定思痛后,她告诉自己:你是母亲!你得让你的孩子,在你守护的家庭空间里,拥有夜夜的好睡!

于是她打开的家门,她又去把它合拢了。在和丈夫的约定下,他们在女儿面前依然维持着婚姻的模样,尽管已经一切无法挽回,貌合神离了。就这样,池莉将她那段其实早已破碎的婚姻支撑到了女儿初中毕业。那个时候,女儿已经渐渐长大,能学着承受人间百态,更能体会母亲为她做的牺牲。

其实,像池莉这样的婚姻,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又何止一桩?像我遇见的那个学生妈妈的婚姻,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又何止一桩?为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是撒手离去还是夺门而出?这真的是需要当父母的理性去看待的一个问题。

 

读《来吧,孩子》的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