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网络
文/安琪
前几天朋友要我写一篇关于育儿的东西,其实我对育儿差不多是个“瞎子”呢!很多育儿专业知识一窍不通,完完全全地是跟着感觉走的那一类。不过朋友托付不能辜负呢!于是想啊想啊,想了下面这些关于家中有入园的孩子的一些事情。希望朋友不要骂我太敷衍了事才好。
妙妙目前正好三周岁两个月,也正好上幼儿园小班,当然在此之前她已经上过一年的小小班。好像曾经听什么人说过,孩子入园的最佳年龄段是24个月到30个月之间,也不知道对不对,不过还是写出来让各位爸爸妈妈参考。
妙妙入园的时候是26个月,尽管她也和很多孩子一样,经历过不习惯、哭泣,但是最终她爱上了幼儿园。这一年的小小班生活,让妙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对规矩概念的缺失到现在在饭桌上都开始要教训起我们吃饭时不要讲话了;她从一个孤单的小小孩到一个拥有了一大帮小朋友的快乐女孩;她由一个胆小内向缺乏自信的小女孩渐渐走向开朗活泼与自信。
也许很多爸爸妈妈面临孩子即将上幼儿园的问题都会或多或少有些困惑或者忧愁:我的孩子到了幼儿园会受欺负吗?我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会天天哭吗?.....其实,这种种的顾虑我也曾经经历过,不过经过一年的历练,我也渐渐变得强大起来了,对很多问题都会理性去思索并尽量合理地解决。从妙的身上,作为她的妈妈,我也悟出了些许心得体会。正可谓: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现在写出来和众多爸爸妈妈分享分享。
第一愁:宝宝表达能力不强怎么办?
家中有个就要上幼儿园的孩子,可是却不怎么会表达。这可怎么办呢?尽管说我和妙妙爸爸都是从事语言工作者,但是妙妙似乎并未继承我们的优良基因。我记得她18个月的时候都还基本知识说两个字的,而且是重叠字!最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从小是外公外婆带,由于老人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普通话绝对是不标准而且让人费解的。久而久之,妙妙的普通话里总是夹杂着家乡的方言,我当时那个担心啊!不过担心发愁于事无补,努力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回忆起来,我的做法如下:
1.
大人多与孩子交流尤其是妈妈。每一个妈妈都是孩子第一个而且是最好的翻译官。当孩子说的什么话别人没法听懂可是基本上妈妈能听明白,而当你能明白孩子说了什么的时候,孩子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因为TA能与人沟通了,也无意中刺激了TA的表达欲望。
2.
多为孩子读书讲故事。在读书或者讲故事的时候应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偶尔问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引导鼓励孩子去表达。
3.
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去玩。孩子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当然,他们的语言也如此。我在观察妙妙的过程中发现,她在和同龄人玩尤其是比她稍微大一两岁的孩子玩的时候学东西学得特别快,包括在语言表达能力上。
4. 最后一个当然首先得在孩子入院前跟老师沟通好,让老师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
第二愁:宝宝自理能力差怎么办
首先要说明一点,宝宝的自理能力并没有速成班。
对于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觉得家长的观念需要改变。孩子能做的决不能代替TA做;孩子不会做的应该鼓励TA做;孩子做错了的时候不能打击TA;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TA适当引导;有意识地让TA帮点小忙;孩子有自己做事的想法的时候应该表扬TA。
第三愁: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关于这点,我曾经根据总结过一篇五招让孩子上吃饭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只写出梗概。
办法一:正面引导,积极鼓励
办法二:搬来宠物,投其所好
办法三:书和媒体,有效利用
办法四:抓住机会,反面举例
办法五:规定时间,坚持原则
第四愁:宝宝睡眠习惯不好怎么办
应该说妙妙从小的睡眠习惯还算是差强人意的。虽然说有时候节假日她也会违反常态睡得稍微晚一点(因为这点我没对她有特别的要求,想着人总得有个放纵的时候
)但是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时候,她基本上是雷打不动的晚上8点开始洗漱,8点半上床,9点应该睡着了,中午更是少不了一个午睡。在关于哄孩子睡觉方面,大家可以去看自编自导诱妙入睡
当然那里写的只是某几次的事情,如果说要让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还得从长计议。下面这些方法可以供大家做个参考:
1. 跟老师沟通,让老师尽快了解孩子的睡眠习惯。
2.
家长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在周末打乱孩子的生活习惯。不能说大人在看电视或者活动而要强迫孩子睡觉。
3. 如果宝宝有依恋物,应该允许TA带着去幼儿园,抱着睡觉,可以减少孩子的孤独感。
4.
避免负面教育,比如说:“你不睡觉,老师不喜欢你了”这样的话。应该以正面引导为主,比如说:“老师说你今天在幼儿园睡觉有进步哦。她很喜欢你”
第五愁:宝宝缺乏分享意识怎么办
1。不要强迫孩子。3岁的孩子基本都已经具备自我的意识,因此才会有我们成人所谓“自私”行为。我的想法是先去观察孩子。
2。不要随意下定义。我们往往在孩子没有做出分享的行为的时候会来一句:怎么那么自私呢?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因为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其实是出于一种本能。他们并不知道这是自私的行为,如果这时候家长这么去评价往往是在强化孩子的自私意识。我的想法是,还是得耐心等待。
3。自己以身作则。有时候教育任凭你讲上一箩筐的道理,孩子没法真正明白。我们做家长的还不如给孩子来个潜移默化。不要等着让孩子先去分享而是自己先在孩子面前做个表率。
4。适当保护孩子的物欲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珍爱之物。孩子有时候不愿意与人分享,是因为太喜欢那个东西是一种害怕失去的心理。作为父母最好先给孩子一种安全感,不要强迫孩子一下交出所有的东西,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拿什么跟别人分享。然后问问孩子这时候的感受。
第六愁:宝宝分离焦虑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