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iddle/520c1212t88b813eada99&690
这次走的是晋中和晋南。一直向往着看黄河壶口瀑布,今年春天,终有空儿前往。5 月14 日早8:00
从西客站乘和谐号去太原,由于是周五,车厢里一半座位空着,第一次乘和谐号,很新鲜,车厢中随便蹓跶,座椅宽大舒服,卫生间设施也很人性化,和飞机上的一样,不同的是座位上的行李箱是开放的。支起座位前的小桌,有杂志看,预备了垃圾袋,嗑瓜子,聊天,3
个小时,一会儿就到了。在并州饭店午餐,乘车去平遥,十几年前也曾到过平遥古城,印象很不错。路上要1个小时,满目的黄土高坡,坡上的树木变绿了,一层一层、一弯一弯的梯田里也长出了绿色的麦苗,煞是好看,几次拍照均未成功,车速太快。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特点年代虽久远,保存很完好。距今2700多年的古城完整地保留着城墙、街道、店铺、民宅、庙宇。走进城墙,一个不大的城池吸引了我,空间不很大,四面墙却有十几米高,高墙上端还挂着铁栅,内有铁球,这要是关上城门,里面的人一个也跑不出去呀!原来,这叫瓮城,真够形象的,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瓮中捉鳖。古人真是够聪明。当然女儿墙、敌楼不但据有观赏价值,也有实用价值。来到城内,见到一段城墙完全用黄土夯成,墙身象极了金字塔,古老的文明显然有相同之处。原来这个古城的城墙是用素土夯成的,最外一层再砌上砖。我脱离了团队,心里很安静,耳边没有喇叭的聒噪,漫步古城,欣赏古城,着实是一种享受。
这儿的街道很规矩,怪不得有“小北京”之称呢。我登上了横跨在南大街的市楼,这是古城里最高的建筑,是明朝时修建的,俯瞰南北、东西大街,店铺鳞次栉比,游人熙熙攘攘,过去应是商人熙来攘往,店家的招牌旗幡各具特色,特别是每家必挂的红灯笼衬着青砖黛瓦,格外有韵味,最好看的是南大街,遥望城门,翘檐四张,木制阁楼,青砖门洞,街上房舍整齐气派,由其是票号、镖局,更是透着讲究。要不怎么说是金融一条街呢,即便是现今的北京大街上,最气派最讲究的建筑那一准儿是银行。街上游人如织,如能换之于古衣,便真如置身于明清呢!
当然,古城里浓重的商业气息让我感到不那么舒服,门票120 元,可参观20 多个景点,但绝大多数游客时间有限,最多能参观3至4
个景点,但一律要买通票,纯属霸王条款。想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很难,城里及城周边没有,恐怕是觉得不如炒菜赚钱吧,一小碗面条要25
元,没啥味道。没吃饱,回到临汾去吃当地小吃,好吃又便宜。
http://s6/middle/520c1212t88b815f021b5&690
第二天,5 月15
日,去吉县看黄河壶口瀑布。路况尚可,只有一段路因为要修高速,有许多工程车,所以堵车。听师傅说,修好了高速,从临汾到壶口只需2
个多小时。车在吕梁山脉上奔驰,一个个胳膊肘弯相连,一座座山脉相接,翠绿的山峦扑面而来,墨绿的山洼倒退而去,春天的黄土高原有了绿色的装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山间地旁开满了黄灿灿的苦菜花,
不禁想起《苦菜花》的歌词“苦菜花儿开闪金光,朵朵鲜花映太阳”。这次亲眼看到这花,好像触到她坚毅的性格,不论环境有多简陋,并不能影响她的成长与美丽。春风中,花儿点头,示意我懂她。要到壶口的时候,先出现了十里石槽,一看便知是黄河水冲刷而成。现在的水还不是很大,可以走到石槽里,槽底的岩石被冲刷得平展展的,有些地方就像黄土高原的梯田,层层叠叠,高大突兀的也没了棱角,圆圆的,憨态可掬。石槽上架了一座彩虹桥,如遇水大,可在桥上观看。当然,这也是取了“霓虹戏水”的意境。追寻着“旱天惊雷”般的咆哮声响,眼前的黄河真正是在奔腾,在怒吼。当我看到她的一刹那间,周身的热血沸腾,大喊一声,而后便怔怔地站在那,感受那千军万马的磅礴气势。水底冒烟,美仑美奂,水雾飞舞,泽润周身,如在轻洗。河水历经千里山峡,滚滚激流直逼壶口,突然间,束流归槽,滔滔黄水犹如四海倾倒,千山崩泻。直立奔跑的黄河令人叹为观止。我张开双臂高喊,好像不这样就无法表达我激动的心情。返回临汾的3
个多小时,我的心情仍不能平静,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民族魂,我会永远以她为傲。
http://s13/middle/520c1212t88b817a1c07c&690
第三天,5 月16
日,自助早餐后,乘车去洪桐县,参观洪桐大槐树景区。对这个景点,我有自己的看法。大槐树象征移民的故乡,寻根问祖,很有意义。我也很想了解那段历史。很想亲眼看看那饱含亲情的大槐树。听导游介绍现在由煤老板在此修了景点,门票由去年的
60元改为现在的80
元。我承认山西是块好地方,历史很厚重,否则我不会三进山西,以后还会再去。遗憾的是这里的商业气息太重了,不知以“一信、二义、三利”为诫的山西巨商乔致庸知道后会有何想法?可惜!可惜!当然,景区修得不错,也很排场。最重要的还是了解那段历史。
下午,去了灵石县的王家大院。据说隋文帝时,此地降一巨大陨石,以为祥物,遂画地立县,以石为名。王家大院给人的感觉一是大,有“民间故宫”之称,可见有帝王的气派。面积25万平方米,开放了三个院落,“高家崖”、“红门堡”、“孝义祠”,当我走过前两个院落后,就累得已经走不动了,实际上这三个院落只占了王家大院的四分之一。站在城墙上,但见青砖黛瓦绵无尽,遥望方知天地宽。飞檐亭阁垂花门,背依高原顺自然。气势磅礴今犹在,琳琅满目愉心神。身在京城知帝赫,亦有王家山乡间。可叹!可叹!
二是它的艺术之美,什么是艺术美,就是欣赏价值,让人看了还想看,我的感觉真是看不够啊!砖、木、石三雕在这里成为传统文化积淀的建筑装饰,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屋脊上的砖雕鸱吻兽一律是张口的,也许是王家居官的人多,蕴含望风畅言的意思吧。屋顶的烟囱也颇为讲究造型,用砖雕成亭阁式,是独一无二的艺术。所有的木雕,凡有纹路,必有思路,有图像就有意象。刻“戟”、“磬”,便是“吉庆”,加上“如意”图案,便成了“吉庆如意”。这“如意”若佩上两个柿子,又是事事如意。这一件件雕刻简直是一篇篇绝妙的文章。无论学建筑还是学文学,亦或是美术,无疑,王家大院是我们的老师。石雕更是刚中见柔,别具一格。这儿独有的上马石,抱鼓门枕石,垂带踏垛,竹子门,贝叶匾额,渔樵耕读,还有活生生的石狮、石猴,石刻的门挡,不可能一一道来。
此次旅途短而精,平遥的古韵,壶口的壮美,王家的气派一一收入我的旅游宝囊中,积累、消化、收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