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京城已近盛夏,桑拿天袭来,无处躲闪,那叫一个难受。刘璎的老家在京西门头沟的黄安村,她为人热情爽快,提议带我们去那里避避暑气,顺便再摘些杏儿。丽丽比我俩长几岁,慈眉善目,特有姐姐的味儿,我是以小卖小,特各色,但她俩从不计较,我们性格不同,对郊游却都是情有独钟。
周六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上莲石路,这是新修的一条公路,可直达门头沟,再走109
国道,经雁翅、斋堂水库,到清水镇,向前不远,看到一个写有“百花山”的路标,路标向南有一下坡道,车离开109
国道开下来,再走村里修的盘山道,经过塔河村,山的最深处是黄安村。
从车上下来,伸伸胳膊,直直腿,毕竟在车上己坐了两个多小时。一阵阵山风吹过,带着甜甜的杏子的香味,顿觉神清气爽,乏意全无。我心中慨叹道:“这儿是真真正正的天然氧吧呀!”
我们住在刘璎的一个远房妹妹家,刘璎唤她“老丫儿”,当然这儿的“老”是“小”的意思,这么叫,既是当地的习惯更是亲切的表达。老丫儿很能干,照老话儿说,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是村里的会计,写得一手好字,论家务活也操持得有板有眼,她炖的红烧肉,我们吃着就是香,地里的曲曲菜、苋菜、马齿菜、扬菜经她手这么一拌,真是delicious
!
见我们进来了,她忙端出一笸箩刚摘的杏儿让我们尝鲜。我动作最快,拿起一个放在嘴里嚼起来,清香的汁液弥散开来,吃着甜,闻着香,我和丽丽不约而同地高声道:“太好吃了!”见我们这么喜欢,老丫儿说吃过午饭带我们去采杏。中午我们吃豆角焖面,是用灶火烧的,面条是老丫儿自已擀的,原汁原味,是蔬菜和粮食的纯香,吃在嘴里,浑身都感觉踏实自然,不似城里的饭菜,放诸多调料,以味厚为美。
本该小憩一下,可谁也睡不着,催着老丫儿去摘杏,丽丽还想采些野菜,带回去包饺子。我们拿着兜子跟在老丫儿后面上山了。时值正午,一轮硕大的红日放射着光芒,山间的空气清甜芬芳,天空蓝盈盈的无一丝儿杂色,我们去的是西面坡,此时的杏儿们正忙着晒太阳,好把自己的脸儿装扮得更红呢。老丫儿说:“这几年政府下了大力气,养山、护山,核桃树、杏树都包给个人。”她还是一名护林员呢!怪不得山谷是这么翠微,杏儿是这般香甜。绿叶间点缀的果实,象一串串红色的小灯笼,喜气洋洋的我们捡个儿大的,颜色红的摘了起来,馋嘴的我边摘边吃,见我吃得不亦乐乎,刘缨提醒道;“老话儿说,桃养人,杏伤人,还是悠着点吧”。我立即刹了车,想我这表现早已逾越了老话儿的界限。不必说香甜诱人的杏肉有着丰富的营养,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需维生素及无机盐类,单说它的药用价值亦很高,在中草药中占很重要地位,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格物丛话》中说:“杏实味香于梅,而酸不及,核与肉自相离,其仁可以入药。”这是对杏果赞誉有佳呀!在南太平洋上,有一个岛国叫裴济,是世界上仅有的一个没有癌症的国家,据说那里的人常吃杏干,可见杏儿对人体健康的重要。那老话儿说的“杏伤人”指什么呢?原来从中医理论上讲,杏儿属热,故有小毒,吃多了会对筋骨造成伤害,还会旧病复发。从现代营养学讲,尤其鲜杏酸性物质多,吃多了,会伤胃。看来再好的东西也只有吃对了才能百益而无一害。
我们边聊边摘,不一会儿每人的兜子里已是鼓囊囊的了。高大古老的核桃树华盖般为我们遮阳,脚下田地里长满了一行行碧绿的豆秧,谷子苗也在阳光照耀下节节拔高。不时有在田间劳作的人儿向我们问好打招呼,见我们是城里来投奔老丫儿摘杏儿的,特别拿出家里最好的杏儿让我们尝,这些用山泉水滋养的杏儿,都格外香,格外甜。正像这山村里一日甜似一日的生活。
我爱黄安村,这古色古香的小山村留下了太多的古风古韵,房屋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灰色的石墙,纯木雕花窗棂,装有兽面门钉的厚厚的宅院木门,带有蝙蝠寿桃的垂花门,写有五谷丰登的照壁,以鹅卵石铺地的院落。如果你想拾级而上到各家院落,那先要通过一个过街搂,这个讲究明清时就有了,清朝更为盛行。拱形的城门起城关的作用,上面的阁楼实际是寺庙,是用来祈福的。整个北京城仅存五座过街楼,门头沟有四座,其中一座就在这黄安村。我们边欣赏,边拍照,走过古朴沧桑的过街搂,似穿越时空隧道。这儿的人们他们过着简单朴素宁静的生活,夏天的傍晚,人们坐在一处宽畅地儿,一边砸着甜杏仁一边聊天唠家常儿,凉风拂过为人们消消暑气,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在倾听人们的话语。我亦能感觉到他们的幸福与满足。什么是生活的真谛?难道不是想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吗!
这儿的人家都有院子,种上各色菜品,红的西红柿,绿的柿子椒、黄瓜,韭菜,紫的茄子,黄的黄花菜,想吃什么随手一摘,不用担心污染。还有各种果树,海棠、石榴、京白梨、甜杏。离老丫儿家不远,有一处院墙,格外吸引人。房子建在山坡上,所以院墙特高。墙内一棵杏树枝繁叶茂,瀑布般越过墙头倾泻下来,一棵棵红色的杏果点缀于翠绿的枝叶间,将墙面装饰得鲜活烂漫。更有隐居山村的高人正手握画笔观景素描,,我分明见画的左上角有题字:赏心悦目。
我不禁怦然心动,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太有魅力了,生活在这儿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建着甜美的日子,懂得欣赏的人在这里真是看不尽,赏不完,品不已,爱不够。可不是嘛,那高耸入天际的百年银杏树,那有着光荣历史的昌宛专署旧址、昌宛专署党校旧址……,这个山村不大,竟蕴含着如此美妙的生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