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天很舒服,没有往年的黄沙满天,取而代之的是几场久违的雨水,好像也有了“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愜意。可别耽误了这么美妙的日子!约上仨俩好友去潭柘寺。
交通极方便,驾车从石景山莲芳桥处上莲石路,一直向西到门头沟石门营环岛左转,有路标提示,不足三十分钟即到。
早闻寺内有古树名花,享誉京华,今将亲眼所见,心中不免有些兴奋。进得寺来,已感片片春风拂面,清清爽爽,清清香香,如能时时刻刻捕捉到她,吸吮到她该有多好!
春风将帝王树的枝丫拂绿了,它告知我们又一年的春天来了。虽有耳闻它已一千四百岁,但站在它面前,我还是被惊吓着了。试着张开双臂拥抱它,方知它的粗壮,试着仰头观望它,更知它的高大。据说银杏树是很古老的树种,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我不由得对它心生敬慕。历史的年轮记录着每一个冬去春来,古老的帝王树见证着六代的繁盛兴衰。
它身后的斋堂三圣殿就因年久失修而不复存在,三圣殿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献王出黄金百两捐助。到清代,康熙帝手书“具大愿力”制成匾额挂于三圣殿门上。其时盛况略见一斑。
寺中的兰花,我本无能力以文字传其神,就像你面对大自然的杰作,无论是傲然耸立,白云相依的雪山,绿如翡翠、娴静飘逸的圣湖,或是在珠峰大本营眺望日出的辉煌;你只能感叹他们太美了!是整体的美,是纯粹的美。正值春雨过后,毗卢阁东侧的“二乔玉兰”花瓣紫中带白,两色交相辉映,十分艳丽,难怪人们用二位美人来相誉呢!三国时期,东吴乔公有两个女儿,是当时出了名的美女,长女大乔嫁给了孙策,二女小乔嫁给了周瑜,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道出了“二乔玉兰”一名的来历。
用古代美女来誉此花,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寺中的玉兰植于明代,至今已有4oo
多年的历史了。在北京我们常见的是白玉兰,紫玉兰很少见,这种紫中带白的“二乔玉兰”便是稀罕物了,而如此古老的“二乔玉兰”也只有在这寺中才能见到,春季一来,繁花锦绣,满寺馨香。
寺虽不很大,但漫步其中,细细品味,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眼不舍离去,心亦不舍离去,留下些牵挂吧!过年春天,我们还会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