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李不言自成蹊----记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正高级教师常爱森

(2022-04-23 11:16:13)
分类: 我的散文

桃李不言自成蹊

----记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正高级教师常爱森

 

秋雨如丝,悄然飘落,窗外的沃野在风雨中愈发呈现出娇艳的妩媚,在溪旁路边,垂柳依依,长丝拂拂,悬挂于枝头的累累硕果,亦橙黄绿的饱满色彩,无不诉说着秋天的丰收和喜悦。

我坐在窗前,伏案翻阅采访常爱森老师的笔记,思维翻腾不已,这位淄博第七中学的正高级教师,41年的教书育人生涯,用心血浇灌的这朵爱之花奉献给了莘莘学子。2018年5月13日人民网“图说中国”以《常爷爱森》为题作了报道,这是对他35年班主任工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2020年12月被淄博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局确定为高层次人才。“人间春色本无价,笔下耕耘总有情。”“愿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李自成蹊。”他说:“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奉献。”“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才不负党对人民教师的殷殷嘱托!”这话落地有声,不能不令人感到他那美好的心灵和燃烧的激情。

古齐灵秀出名师

我与常爱森老师是多年的文朋诗友,1963年1月13日出生在临淄区金山镇西张村,齐国故都临淄这幢人文荟萃的圣城,家乡丰厚的齐文化积淀,独特的人文景观,坚定了他走治学之路的信心。先天的基因与后天的磨炼,使他具备了朴实刚毅的气质和宽厚坦诚的品格。敏而好学,勤于思求,治学严谨,热心写作,为其特长。按说,这位早年毕业于淄博师专的高材生,且在教坛叱咤执教几十年,已是副教授职称,理应满足了。可他“学海无涯苦作舟”,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又在山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进修班学习并毕业。他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先后在全国省市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多次获省教科成果一、二等奖。更使人敬佩的是爱森先生对教学工作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为教书育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他曾在山区执教16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所教的初中语文成绩名列全第一,特别是1985年9月第一个教师节,22岁的他被临淄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班主任,在乡镇中学是何等不易

1993年,临淄区教委率先在南仇进行“五制”改革。这是临淄区一所教学基础设施齐全的学校,但管理软、人心散,致使全校上下人心浮动,就像一叶失控的小舟。临淄区教委决定在全区竞聘校长,挑逃精兵强将,达到能人治校之目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年方30岁的他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区28人中,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出任南仇中心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他上任后,对学校这种涣散局面,一心扑在教学管理上,推出了“上台阶,强训练、细矫正”的课教学模式,并率先垂范,兼任两个班的语文课1993年12月被评为临淄区第一届教学能手。校长就是学校的一面旗帜, 工作、教学、教研三不误,在他影响和带动下,全校教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率先在全区中学开展创造教育、影视文化课研究,师生潜能得到极大释放,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短短几年,南仇中心校成为区域名校, 1994年8月(淄博日报》头版,以“念好改革经,唱响摇篮曲——南仇镇教育“五制'改革初建成效”为题作了报道。1996年再次被临淄区评为教学能手正当他仕途飞黄腾达的时侯,他却义无返顾的辞去了校长的职务,专注于他的教师生涯

起步于山区教学16年拼搏奉献竞聘校长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辞去不干是为了新的方向与追求;那时的教学能手没有虚的成分是才学与汗水凝结而成的从山区中学走进淄博七中不是一般的跨越没有金刚钻接不了瓷器活

当下黉门育英才

1996年8月,他调入淄博七中任教。作为语文教师,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师德和优异的工作业绩赢得广大师生、家长以及社会的赞扬和肯定。作为班主任,他注意把传道授业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以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渊博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他备课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教案严谨认真、科学实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成绩在级部名列前茅,多次在学校教案和作业评比中获优秀奖;所班级,在竞赛辅导中,连续6年获淄博市中学生征文比赛指导奖、作文竞赛辅导一等奖,淄博市首届普话大赛指导奖团体一等奖;1997年5月临淄区教师下水作文竞赛一等奖学生作文辅导一等奖。

2004年8月,淄博七中在建校史上第一次高三成立美术班,学生来自一个级部各个班级,这些学生大多不爱学习、自由涣散,自我期望值低,缺少内驱力,在家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许多人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宽容精神相对淡泊。再加上当时高中的大规模扩招,生源大战的烽火硝烟,使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科缺陷或思想品德缺陷,或双重缺陷的学生进入了这个班级这样的班级组合是罕见在班级管理上难度最大,由谁担任美术班班主任呢?成为了学校领导班子的难题,校长办公会多次讨论研究,最后让常老师担任。“难教”的背后,是对今天的学生的“不懂”。理解万岁,理解是双向的。他不苛求学生过多地理解教师,他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认真地了解每个的学生,深入细致地读懂学生这本书。他花了两周的时间跟班里的每个学生搭起感情交流的桥梁,耐心细致的与学生谈心、交心,对每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目标理想有了初步摸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局面形成了。对症下药,绝对不能用虎狼式的猛药暴风骤雨式的训导,只会扩大好不容易才缩小的代沟,采取和风细雨春风化雨的方式,正面、反面、侧面因势利导,因人施教。”他又说:“教育工作如雾里看花,隔靴搔痒;教学工作中不知学生的困惑,学生已懂的不厌其烦,学生不懂的蜻蜓点水,与学生愿望相悖教育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在他的精心辅导培育,所教的美术特长班连续三年应届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均出自常老师的班级,2006年更上一层楼,所教的理科美术班有24人考入中央美院及全国重点院校,实现了淄博七中理科美术历史性的突破。同年他荣获淄博市“教学工作突出贡献奖”2009年8月荣获淄博市普通高中教学先进个人;2012年8月荣获全市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正像他说的:“我愿做太阳的使者,带着一丝丝阳光,把光和热输入学生的心灵。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常老师所培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有成就的不计其数,其中,2000年毕业的宋景涛现担任淄博骏马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毕业的张笑园成为淄博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2004年毕业的卢茜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2008年毕业的魏腾飞考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务员2010年毕业的王琳晓在201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山东厅”担任讲解员,受到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的接见并合影。

人一生中,不只是为了赚多少钱,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心中的梦,一种尊严,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是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好的前途。2015年毕业路鑫哲、许晓萌、吴哲等多名同学,在他指导下高考语文分数均在130分以上,都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刘明轩被厦门大学录取,2019年保送清华大学研究生。特别是张可心高考语文143分,成为全省单科第一,被北京大学录取2019年保送北大研究生。正如母亲所说“如果没有常老师高一、高二给她打下的坚实基础,如果没有常老师高三心理辅导和作文指点,高考语文分数是达不到这么高的。” 2015年高考后几个家长送给常老师的一幅大字:“爱森恩师”,已经充分说明他家长心中的地位和自身的价值。

2018年全市一模考试中,他所教的16班语文平均成绩116.5分创造了淄博七中语文历史上平均分新高。高考成绩突出30多人考入一批本科,其中孙汇泽考入北京服装学院,大二的珠宝设计,获全国珠宝大赛一等奖,大四被保送本校研究生;凌云舒考入南开大学,大四被保送清华大学;毕嘉琪考入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和2000年参加春晚的舞蹈演出,2019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晚会演出。

2020年所教的高三文科20班高考语文成绩120分以上9人,占全年级的五分之一。教学相长,在这个充满爱意的学校大家庭中,他寻觅到了和学生共舞的舞台,寻觅到了教育的快乐。辅导学生徐子天晓的《十七岁的清晨》获得第十六届“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初赛复赛一等奖,《阿金》荣获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一等奖,游记《英国游记》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2018年第4期),现为澳门科技大学秘书部副部长。

得,归于学校;失,留于自己,纵有千种柔肠,更与何人诉说。为了把七中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英才,再苦再累,他都觉得值了!柔肩担重任,敬业敢奉献,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在同事、学生和家长心中是最美的老师。

花开教研竞芬芳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备课、教学是必备的基本技能。2002年后,他逐渐感到自己知识容量的“缺陷”,那就是对新的教育理论的欠缺和不足。先在自己的班里做了各种尝试和探索,再争取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执教公开课。渴望走出封闭的空间,渴望获得更开阔的视野,是他当时内心深处最迫切、最真实的需求。他想要突破自己,要化茧为蝶,要行走,要向上,不断地向上……

面对这种情况,给自己订阅了一些理论杂志,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育文摘》等,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先后阅读了教育经典《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学心理学教程》《一生的学习》等十几部,在文学名著方面,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做了拓展阅读,对《三国演义》《红楼梦》《苏东坡传》《史记》《资治通鉴》等进行了重新解读,并不断运用到教学中。还对当代一些名家作品《边城》《平凡世界》《乡土中国》进行了解读赏析。对孔子、陶行知、蔡元培、魏书生等教育家进行研究,他经常掩卷沉思:我是不是应该以经典为动力,也在教育上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没有把它当做一项任务,而是从心底真正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当成一种事业前进的动力。在经典中,寻觅到了做人的快乐;在经典中,寻觅到了知识的宝贵;在经典中,寻觅到了教育的真谛。阅读、解析、教研,让他一路成长一路高歌。

1993年9月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获淄博市宣传部一等奖1994年 论文《学校工作与控制论管见》发表在《淄博社会科学》(第六期)1994年10月在《淄博师专学报》发表论文《 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1996年10月在《淄博师专学报》发表论文《应重视的审美原则——浅谈和谐在语文课堂中的效应》2001年7月《浅谈中学生行为强化训练》荣获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届优秀论著评选二等奖;2001年8月论文《激活想象,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创新素质》获第五届全省创造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4月在《作文报》上发表论文《重视章法》,6月论文《激活想象,培养创新素质》获省教科所二等奖,2002年6月猜中山东省高考作文试题《心灵的选择》2003年12月在《教科导报》发表论文《高考语文复习三要》2004年又在《淄博教改通讯》(第四期)发表论文《教法就是学法》2005年10月论文《教与学的关系》在《齐鲁人物》发表2006年再次中高考作文试题根据寓言写话题作文;在教学的空闲,他还尝试文学创作,2006年8月与石峰合写的3万字的报告文学《扬大医品牌》在《时代文学齐鲁人物》发表。

一个虔诚的信徒,他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愈感到书海无涯,愈发求知若渴而不舍。从2007年起,他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践,对高考作文如何获得高分大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注意搜集整理了不少高考文科状元作文的范例和自己学生的范文,并一一给予点评讲析。为能使其学生在考中获得有益的启迪,他充分利用自己教学的业余时间见缝插针、笔耕不辍。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他满怀倾吐的渴望坐在桌前,让那胀满胸臆的激情如同贮存胃囊之中的酒香一般重新嗝上来,化作黑黑的字在白纸上散发芬芳。同年2月出版了个人专著《高考作文高分解密》(中国戏剧出版社)。《高考作文高分解密》一书,全书共分七章:高考作文考什么;审题——心灵的显爱镜;想象和联想-思维的双翅;文体——自由的旗帜;感情——流动的血液;整散结合——规丽的美容;闪光点——考场作文的“七里香”。应该讲章章都可称佳作,每一章几乎无不漾溢着凝重的诗情、浓郁的氛围和深婉的哲理,读来令人感怀不已。

从此他致力于语文阅读写作研究,2008年12月主编《导学大课堂(高三)》(华文出版社);2009年8月主编《传记选读》《新闻阅读与写作》《常用文体与写作》(西苑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主编《史记选修》(知识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主编人教版《语言文字运用》;2014年8月出版主编修订《语言文字运用》(知识出版社);2015年11月论文《树立自我作文形象》在《作文成功之路》发表;2018年10月论文《参悟“词的活用”妙解高考难题》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发表2019年5月论文《高中作文高课堂构建路径探索》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全国中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论文大赛一等奖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深读教学理论,开阔了他的视野,打开了他的格局。投身经典,又给予常老师广博的文化浸染。思想的厚度,理论的深度孕育出累累教研硕果。他是最勇敢的开拓者,他是最坚定的领路人。

三尺讲台倾爱心

“尽最大努力,留最小遗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期良好教学素养,加上他认真、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在40多年的三尺讲台上,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让很多学生和家长追捧。他始终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倾注真情,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问题教学法”,并在年级备课组和学校数学教研组中推广应用,促进了全校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他过硬的业务水平和突出的教学成绩也引领着周围的同事们,他所在的备课组在历次全市统考中都能名列前茅。

荣誉是什么?荣誉是对你的肯定,也是对你的鞭策,为了学生,他是鞠躬尽瘁——2004年至2006年腰间盘突出严重,忍受着痛苦的折磨,没有任何怨言,没有请一天假。在如此不堪负重的情况下,2004年8月,当学校安排他担任美术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时,他二话没说,迎难而上,真正品尝心酸、委屈、烦恼、郁闷的滋味。难道他不懂天伦之乐,不愿得到家庭的温暖,不是的,但他不能啊!教学就是他的命。他怎能弃大家而顾小家呢?那时的美术特长班学生文化课较差,不是猛抓文化课,关键是既关心学生的生活,又关心学生的健康,还要关心学生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他把思想工作置于班级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抓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并在班内积极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当年这个班级考入名牌大学的人数超过了其他班级的名牌大学人数。

2002年至2006年,常老师连续5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爱心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每周检查宿舍,先看看宿舍卫生是否干净,学生床铺是否整齐,遇到气温变化的时候,提醒同学们增减衣物、棉被等等。每次考试前提醒同学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各种证件、学习用具要带齐。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总之,学生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几乎事事关心。学生生病时,带去看病。家长感激,学生感动。

穿新鞋,走老路,缺乏深入改革的紧迫感。在“满堂灌”“填鸭式”受到批评之后,就兴起了“满堂问”的谈话法;在“谈话法”过时之后,又出现了以应试为目的、以练代讲的“满堂练”。虽然,教学方法表面上在不断变化,但实质上还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好学生是学习主体与教师是教学主导的关系,没有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小小三尺之地,拳拳报效之心。四十年还在学做老师,这是为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唱独角戏,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昏昏欲睡。从2017年1月开始做课题研究,他调查发现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形式单一的课在50%以上,课堂教学效率高的只占20%,课堂教学效率一般的占60%,效率低的占20%。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等。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才能深入进行研究,及时的反思才是课题研究成果最好的呈现形式。只有从解决问题入手,才能引起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经过两年的课题申报、立项、实验、结题等漫长的过程,2018年12月“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研究”课题(课题批号:EDU5746)荣获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三尺讲台,一方热土,有太多的镜头可以定格。变化的,是日渐沧桑的容颜,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对学生,对教育难以割舍的热爱。因为他深深地爱着七中这片热土。

砥砺奋进天酬勤

在成绩面前,常老师从不因此而居功自傲,还是那样谦虚做人,扎实做事,也从不向学校索取半点报酬,不向领导提一点要求。他除了积极完成好分内工作外,还乐意完成学校临时安排的各种分外工作,每次学校安排他做一些“杂活”,如同组的女教师生孩子、生病、有事情,找他代课,他都毫不犹豫地爽快答应,对待分外工作他一样认真投入,想方设法出色完成。从2012年后,淄博七中五十岁还干班主任就剩下他一个,他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不管同事的议论,依然津津乐道的从事他的班主任工作。

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正是受这些教育家的影响,正是受七中人精神的感召,他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和同事的榜样,自觉强化教学业务与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忠心事教、精心施教、静心修德、潜心育人,以丰厚的学养影响人,以淳朴的匠心塑造人。恪守“教书育人,文道统一”。既注重做学问的熏陶,更注重做人的教化,以负责任的态度,关爱每一名学生和身边的青年教师。除了潜心教学,多次展示观摩课、示范课和公开课,在培养青年教师上,他倾尽心血,先后又成为临淄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一人获淄博市公开课一等奖,一人获淄博市优质课一等奖

教师职业,需要老师时常更新思维、迭代知识、打破舒适区、重构自已的教育系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教育人要有自已的笃定,给予学生成长确定的、一生受益的教育。常老师从熟悉教材体系、知识结构、年段目标入手,对所教学科横向、纵向知识网如数家珍,再根据年段特点设计课堂、创造课堂、创生课堂,把“学”和“习”,“讲”和“练”,“学知识”和“育人”完美融合,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常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大先生”和引路人。他说“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会自我珍惜,学会相信自己,才会有自尊、自信,才会有激情去学习和生活。”每次月考,班上同学都会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对于退步的同学,他从来不是批评,而是帮助他们在态度和方法上找原因,帮助他们端正态度、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他始终坚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为了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常老师按照ABCD把班上的同学分成16个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每小组在小组长督促下共同进步。

高中语文教学,绕不开高考。怎么发挥学习主体的有效性呢?要深知学生的弄懂、理解、迁移,形成能力发挥出来,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他说,工匠只能教你方圆规矩,不能把自身的造诣传给你;武术教练只能传给你招式动作,不能传给你功夫。因此,把学生推到学习的最前沿,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思索、去把握。那么教师能够做什么呢?要设法努力突出学生的作用。谁在学习?谁要参加高考?是我们的学生,就是要给学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有计划有顺序有效果的积累巩固消化吸收。他始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主动认识、归纳、把握规律,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激活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念,使学生处于意气风发的状态中学生的语文成绩低分高分也就成为了必然2020年淄博市一模过后,一位学生的妈妈给他微信留言:“常老师您好。孩子一模考试成绩是132分,全校第二名。不仅作文考了56分,连阅读也提高不少。常老师作文课太有用了,唤醒了她的语文能力,特别感谢老师!”。

“为了使自己不断提升进步,不光学生要考试,更考老师我每天至少研究十套高考模拟题,了解每年的高考题型变化、把握高考题型的难点。”常爱森说,2020年的高考题就较以往的有很大区别,要自己做过才会知道。2000年6月8日《济南头条》刊登了他的《2020年全国新高考l卷(山东)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2001年以关系型思辨作文三次猜中全国新高考l卷作文命题。

35年的班主任,58岁还和青年教师一样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2020年12月临淄区区政协主席董红光在视察淄博七中时,专程看望了常老师,并深深地向老师鞠了一躬。这既是最好的奖赏,也是无言的点评。

十年的教学征程是勇担重任的壮举,是超越自我的心灵洗礼,更是迎接未来的成功起点。常老师迎来了一级又一级,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在平凡的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执着追求着。他用自己的心血成就了满园春色,更收获了满园桃李。“桃李不言自成”我推开窗子,陡然沉浸在一个构想的幻境中,桃李盛开,春花璀璨;花红映日,彩虹满天。我想,这春雷春花不正是和秋果秋实交相辉映吗?愿常老师继续奉献余热,为教育事业增辉添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