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铁生《故乡的胡同》训练
(2020-12-29 15:17:47)分类: 高考(备考方法、考点、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
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拉倒。那时,寺庙多已消失或改作它用。
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十八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关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魄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很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重心不在写故乡,也不在写胡同,因此开篇作者对自己的故乡做了独特的界定,这有助于凸现胡同与“我”之间的联系。
B. 作者以胡同为线索对自己四十年生命历程做回顾,其中用“小男孩”这样的称谓来指称自己,叙述中有种间离感和审视意味。
C. 小男孩不停地看太阳,等候着母亲回家,是因为他知道太阳落山后妈妈才能回家,小小年纪却颇为懂事,能够体谅母亲的辛劳。
D. 作者回忆往事时保持着情感的克制,不做过多渲染,多选择有代表性的细节作描写,表现出超越生活悲喜、坦然面对命运的达观。
5. 请根据“我”在胡同里生活的经历,简要分析胡同“构成了我”的具体内涵。
6.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6. 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进出胡同后总说胡同“构成了我”,然后分阶段叙述往事,最后用想象俯瞰胡同作结;按时间顺序继续,主体部分作者将自己四十年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进行叙述;首尾照应,文章开头写“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结尾写“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形成照应;行文转换自然巧妙;如第六段结尾写老太太“信教”,第七段接着写“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第七段结尾写“寺庙多已消失或改作它用”,第八段接着就写寺庙改成的校园。”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题中,C项,“我”认为妈妈是从太阳那里回来的,是依恋母亲的温暖,不是认为“天黑后才能回家”“懂事”“体谅母亲的辛劳”。故选C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重要字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语言环境,联系情感或主旨理解其深层含义。第三四段,写“我”“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认为“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奶奶买一糖葫芦慰劳我”说起“我”出生时的事,可见胡同带给我亲情的温暖慰藉;当然,也有“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的痛苦经历;“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胡同带给“我”温柔的慰藉;青春期“我的第一个校园”“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也带给我伤害;“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胡同带给我对未来的希望;“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魄从轮椅里站起来”“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让我懂得了爱与“让人放心”的坚强。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谋篇布局等结构的特点分析;注意抓住文串联章的线索、前后伏笔照应、过渡等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文章开头写“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说胡同是“我”全部的生命,随后通过对“四十年前”“另一年”“有一天”“第一个校园”“成年后”“离开故乡三年”“合欢树长大了”“我的妻子来了”的种种描写,写出胡同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是总分结构,并可以看出明显的时间顺序;第二段写“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与最后一段“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相互照应,构成首尾回环的结构;在文章叙述过程中,转变描写角度的过渡也很自然,如,“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下一段开头就是“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写“那时,寺庙多已消失或改作它用”后,下一段接着是“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衔接巧妙而不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