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在一瞬间”审题和例文
(2020-11-27 09:22:31)分类: 高考作文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成长就在一瞬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确定文章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本次作文的题目是“成长就在一瞬间”,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
要写好本次作文,对“成长”“瞬间”的理解是关键。“成长”是个老话题。本文不是要求写成长的经历,而是要求通过一件事来表现自己在某方面“瞬间”的变化,即成长。根据此意选择材料,在叙述事件时,注意紧扣文题中“瞬间”一词,突出对某一细节的描写,充分地表达自己当时“瞬间”的心理活动,写出自己在这一“瞬间”精神、思想、性格上的某种变化,说明自己突然“长大”了。文尾对自己的“瞬间成长”进行议论,写出感悟到什么,表达自己欣慰、欣喜之情,以自我鼓励结文。
参考立意:
这次作文的立意较为宽泛,只要能够表现出学生的精神上的健康成长,给学生以饱满、昂扬的正能量的感受都可视为正确立意,比如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犯了错误,遇到难以释怀的事情,对未来的迷茫,老师、家长、朋友,甚至陌生人给与自己物质上的帮助或精神上的鼓励,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或是教会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法都可以师合适立意,总之,只要能给学生以学习、生活、人生以正确的积极的启发,立意可涉及尊重、责任、包容、责任、合作,等等。
例文:
成长就在一瞬间
“成长,漫漫过程。”有人曾这么说。我却不以为然,坚持我的原则,成长也只是一瞬间罢了,或许你会奇怪,或许你会赞同,或许你会不语。那是你的观点,我不否认。成长是什么?是细沙,从我的指尖中快速流下。是沙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可是,这些沙子,沙漏从未改变,却已经成为泛黄的记忆了。
记得那次,我一个人站在窗前,默默转着笔,任由风摆弄我的头发。这时,班主任轻轻走过来了。她身着一身素白的连衣裙,那么神采飞扬。随风扬起她乌黑的秀发,飘来洗发水淡淡的香味,她虽不说话却掩盖不住她的气质。她的脸上带着和蔼而甜蜜的笑,笑得那么真诚,那么纯洁,那么醉人。班主任伸出手,轻轻地放在我的额头,和蔼地说:“怎么,没有精神啊,站在这窗户前,不感到冷吗?”我惊愕地望着她,我没有想到老师这么关心我,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慌忙摇着头说:“不冷的,风吹吹有精神。”她轻轻一笑,就像圣洁的天使:“是吗?小心点儿,不要感冒了,别开那么大的窗。”她伸出手为我关上了窗,“别冻着了。”我看清了她的手,干裂粗糙,和她的外貌实在是不大符合,只是她纤细的手指依然是记忆中的美丽。老师已经离我远去,但我一直记得她刚才那甜蜜而醉人的一笑,像含羞草一样简单而干净的笑,真美。她的话语瞬间温暖了我的心,让我瞬间感到长大后要成为她这样的人。
课后,我无意看到老师正在改着我们的卷子,她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动。我抿抿唇,抹去泪水,我端着一杯热水,走向她的办公室。“老师,喝杯水吧,暖暖身子,别太辛苦啊,您也需要休息。”老师跟我当初一样,也错愕了一下,她开心地接过水杯,依旧甜甜地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对老师的关心啊,孩子,你长大啦。”虽然是老师喝着水,但是因为是我端的,我感觉好像是我自己喝的一样,一股暖流传过全身。暖暖的阳光照了进来,把我和她的背影拉长叠加,浓浓的师生情弥漫在我们的周围。
我觉得我真正成长在那一瞬间,就是老师在窗前对我说话的那一刻。如今这件事已经成为了泛黄的回忆和珍贵的宝物。
生活告诉我们:成长的路上,岁月会瞬间告诉我懂得感恩,懂得给予。于是,我们不再慨叹岁月的平淡,学会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于是,我们对这近乎平淡无奇的岁月多一份热忱,少一份冷漠。——这便是瞬间的成长。驻足人生的驿站,回首往事,往事似一棵大树,每片翠绿的嫩叶记录着每一次的刻苦铭心的成长。
行文结构:
本次作文的题目是“成长就在一瞬间”,开篇先说有人曾说“成长,漫漫过程。”然后说自己认为成长也只是一瞬间罢了。然后记叙老师关心自己的事情,自己也懂得和理解老师的关心,进而在老师工作时,主动给老师端去一杯热水。最后指出瞬间成长的意义是“成长的路上,岁月会瞬间告诉我懂得感恩,懂得给予”。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