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沁园春·长沙》训练题

(2020-10-28 07:54:32)
分类: 高考(备考方法、考点、试题)

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完成下面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寒秋    立:站立。   B. 层林尽染    染:染红。

C. 鹰击长    空:天空。   D. 谁主沉浮    沉:沉重。

2. 下列对这首词中意象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山红遍中的用得极妙,它是表色彩的形容词,此处赋予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 漫江碧透中的字极有特色,它是整个的意思,即放眼望去,整个江中碧绿通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

C.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儿游动得欢愉自在的景象。

D.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万类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霜天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霜天,实际上隐含当时我国所处的政治气候。

3.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触景生情,托物起兴。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好秋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 是慨叹的意思,它由的内容而来,而发,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

C. 这三句除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还包含革命领导权在谁手里的问题,表现出主人公的高度革命责任感。

D. 大地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自然界、民族、国家等,还包含领导权应在谁的手里的问题。

4. 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1. D    2. B    3. B   

4. 景物:山、林、江、舸、鹰、鱼。作用:写出了秋天里各种事物奋发向上、积极超越的勃勃生机,突显了诗人想要改天换地的豪迈之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实词意义的能力。

A项,句意是: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解释正确;

B项,句意是: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解释正确;

C项,句意是: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解释正确;

D项,句意是:该由谁来主宰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呢,意思是沉陷,沉没,解释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的能力。

B项,沉重的感受错误,漫江碧透是说江水清澈澄碧,给人以深厚的绿意,但并未有沉重的感受,这也与整首词的意境不。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探究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B项,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分析不当,应为亢奋的激情。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引出下一句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幸的问题借此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因此,并无郁郁不思的感情,而是亢奋的激情。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万山红遍写大山,层林尽染写树林,漫江碧透写湘江,百舸争流写船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写鹰、鱼等,秋天里的各种事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突显了诗人的豪迈之情。

(二)

阅读《沁园春·雪》,完成下面小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词到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B. 《沁园春》是词牌名,不同的词牌在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C. 《沁园春雪》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对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D. 《沁园春雪》的下片具体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进而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抱负。

6.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7. 下阕中的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5. D    6. 这几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国雪景的生机和活力,既写出了作者内心涌动的豪情壮志,又表达了作者对眼前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 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等人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中有贬,委婉的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

D项,具体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错误,《沁园春雪》的下片没有具体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而主要是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角度鉴赏诗词的能力。

解题时,我们需要研读句子,思考它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比喻:以银蛇舞动喻连绵之群山,以白象奔驰喻起伏之高原。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是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仗工整。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顽强向上的性格,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词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词的下片用字引出对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的评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而暗含褒扬,肯定秦皇汉武等人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