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常爱森
常爱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938
  • 关注人气:2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阅读测试(答案)

(2018-11-11 07:30:51)
分类: 高考(备考方法、考点、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也。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后十余日,光与张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长信少府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于是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选自《汉书 夏侯胜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B.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C.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D.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士,为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与现代的“博士”有所不同。

B.崩,指天子、帝王的死。根据《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 死叫“卒”,士死叫“死”,庶人死叫“不禄”。

C.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以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D.诏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后,改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夏侯胜通晓经术。他跟随始昌学习《尚书》及《洪范五行传》;为太后讲授过《尚书》, 为此在他去世之后,太后还为他穿了五天的孝服。

B.夏侯胜直言敢谏。宣帝即位后想褒扬汉武帝的功业,群臣附和,唯独夏侯胜坚决反对,认为不宜为武帝立庙乐,他因此受到弹劾而下狱。

C.夏侯胜生性直率。因私自传播皇上的话受到责备时,他援引尧帝之言传布天下之例,坚持辩称自己并没有做错。他在朝中素有直声,也深得宣帝信任。

D.夏侯胜仕途坎坷。他开始被征召为博士和光禄大夫,又曾两次升任长信少府,后因被弹劾下狱而去职,最后升为太子太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2)人臣之,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  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嵩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间。

弊裘苏季子④,历国未知还。

[注]①晚年诗人出夔州至潭州,诗写于其间。②越嵩(suǐ),古郡名,治所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季子,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指人奔波劳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的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

B.诗的颔联描写越嵩与荆蛮之独特的气候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

C.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情境。

D.诗前三联对仗工整,写雁猿,写山水,写边境,虚实结合,视听结合。

E.诗的尾联,借典抒怀,抒发了诗人要像苏秦一样建功立业,实现梦想。

15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要求:自选话题,修辞相同,句式一致。6分)

夜空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才能滋养草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自然向每个人敞开怀抱,我们总能在那里获得人生的启迪。

答案10   11   12   

13.(1)夏侯胜挡着昌邑王坐的车子上前进谏道:“天久阴而不下雨,这就要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了,陛下还要出门到哪儿去呢?

2)作为人臣的合宜行为,应该说正直的话,而不苟且迎合别人的意旨。我想说的话已经说出口 了,即使死我也不会后悔。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本题主要理解句意断句。句意:武帝虽然确实有打败四夷开拓疆土的功绩,但是他杀了许多大臣和百姓,使老百姓的财力穷竭,挥霍无度,天下已被消耗得很虚弱,百姓流离失所,死去的人超过一半。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B项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两次升为长信少府”说法有误。夏侯胜第二次任长信少府为复职而非升官。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当”译为挡着,“乘舆”译为坐的车子,“者”译为的事情,“何之”译为到哪儿呢。(2)“谊”译为合宜行为,“顺指”译为迎合别人的意旨,“虽”译为即使。

14BE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B项,“诗的颔联描写越嵩与荆蛮之独特的气候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说法错误,此联中“沙尘”“风雨”,暗指战争、动荡不安的局势,并非实指气候现象。E项,尾联借用典故,暗喻诗人人生之艰难,漂泊之苦;“建功立业,实现梦想”,过度解读了诗歌主旨。故选BE   

15.①“尘沙”“风雨”喻指战事、动荡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②借季子敝裘的典故与独猿失木的现象,抒写了诗人漂泊(羁旅)之苦;③借雁衔芦草而飞的现象,流露出前途迷茫之悲和思乡之痛。

语言运用1.【答案】 森林有无私的品格,才能哺育万物 大海有宽广的胸襟 ,才能容纳江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