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桐城光其军
桐城光其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18
  • 关注人气:3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韵平遥

(2013-02-20 20:17:39)
标签:

平遥

古韵

散文

情感

分类: 行走记忆
  
                                   古韵平遥
                       文/图/光其军
  凌晨时分抵达平遥,最先看到的是睡了的古城。城墙是青灰色的,或许是驮着灯光的原因,有些还会泛出淡淡的黄色。青灰与淡黄的交织,看着就是一种神迷心醉的古韵。城门是开的,幽深的门洞连着逼仄的街道,两边商铺的檐下挂着的是一溜红灯笼,暗红的灯光映衬着街道的冷寂。寒风嗖嗖刮过,红灯笼左右摆动,让屋檐上的雕刻在灯光中影影绰绰,也让街面上的光影扑朔迷离。车子驰过空寂的街道,声响很脆,增添着古城的静谧。忽然看到有一对人走在街上,女的红色的披风摇曳在夜色里,构成着一幅完美的画。
  正看得呆,车猛地停了,抬眼一看,原来是到了下榻的客栈。推开雕花的木门,我就把自己隐居在了一扇雕花木窗后面的炕上。有一弯下弦月悬在天井的上空,窗棂上就散落了一些寂寂的月光。枕着淡淡的月光,这夜,我什么都不想,只愿意静静地沉在古城深处。
  清晨走上大街,街面冷寂,一扇扇雕花的木门里面,似乎还沉浸在梦乡。晚间看过的红灯笼,已经熄了光,一只只悬在屋檐下,增添着古城的喜气。随意看一眼千百岁月雕饰的街巷,虽然现代的物象明显,但明清的印记仍然渗透在斑驳的墙上,灰色里透着古典,这让眼前浮现出往昔的街市生活。也就想到古城应该就是一本古书,那些曾经的风云就嵌在了字里行间。只是我阅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坠于历史,在时间的褶皱里,体味了什么叫沧桑和厚重。
  渐渐地木门“吱呀”的开着多了,间或走出一些人,也走进一些人。有人吆喝着买卖,招呼着游人,有人忙着摆摊设点,有人插着手对我而望。我不喜这些热闹,就走入曲折狭窄的小巷,确实冷清多了,很少遇到行人,就是遇见几个,也悠闲地遛在狗的后面,享受着慵懒时光。抬头再看逼仄的巷子上空,碧蓝色的天空与清一色青砖灰瓦相辉映,纯净得如孩子的眼睛一般,几丝白云飘浮在上面,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有马车从巷子尽头驶来,马铃儿叮当叮当的声响里,古城就开始了一天的时光。
  站在古城墙上,俯瞰古城,晨光中它像一只乌龟静伏着,一任市声的噪杂拂过。脚下的城墙,宁静、平和和沉穆,似乎都浸染了风霜。轻触厚实的墙砖,就仿若摸到了悠久的风骨。弹弹城墙,砰砰响声里,似乎就跳动着晋商的脉搏,或者是响过大漠的驼铃……
  而在厚重的城墙上行走,我不知自己是多少个过客了,只是匆匆的脚步,动摇不了坚厚的城墙,只是感觉那些青砖,早已承担了太多的东西。风又从垛口刮进来,迎风而去,仿佛听到了风里的号角阵阵,又疑是几百年前的鏖战了。岁月悠悠,多少个朝代在风里,升起又落下,不变的依然是这坚如磐石的城墙。
  步入平遥街上,满目的皆是青砖灰瓦,数不尽的飞檐雕壁、高耸的城墙市楼和鲜亮的灯笼金匾。似乎每一条古朴的街道,都很沉稳;似乎每一块斑驳的青砖,都是古朴。走在这样的街上,应该穿着马褂和长衫,或许才能融入进去
  走进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它的门脸实在貌不惊人,黑色的大门早已斑驳。牌匾上的字虽己黯淡,但“日升昌”这个号牌却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蒙尘。对于日升昌票号,余秋雨就在他的《抱愧山西》一文中写道:“这是今天中国大地上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所在。”此话,说得极为到位。在正房厅,光绪皇帝亲笔的“汇通天下”的匾额高悬着,难道这就是光绪皇帝肯定当年晋商的声音?时光回朔,日升昌的大门,开启又关上,关上又开启,其间目送了多少的人来人往?想当年日升昌的创始人雷履泰,坐在店里,运筹帷幄,谈笑风生,又该是怎样地意气风发?
  在平遥古县衙,由很多的小导游利用节假日在义务做导游,看到寒风中的他们,我好奇地请他们讲解下,没想小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竟比专业人士不相上下,这可能就是古城的一大亮点了。在县衙的一处堂前,我对一幅对联感起了兴趣。联曰:“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这联中“愧”字少了一点,“民”字多了一点,意即给民多一点爱,少一点愧。今天我们看来,实是意味深长。仔细地阅读这对联,突然发现它是有灵魂的,我阅读它,感觉它充满善意,语重心长,很直白,把道理又讲得透彻,不知道平遥历任县太爷身处其中,能否践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准则。民心可鉴,这对联对于启迪今天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官员,还是非常适用。
  走进平遥,触摸历史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历史深处吹来的风,无形中我就被引着,迷失在了千百年前就设下的局里。然而,我抬头仰望,天空依旧碧蓝,阳光还是那样的阳光,只不过,檐头上的华丽砖雕,高大的城墙,深深的车辙,幽深的宅院,庄重的票号以及各种商铺,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我仔细凝视着,蓦然就发现,纵横交错的沟壑中,溢着古韵。
  http://s15/mw690/520be33fgd626fdfee79e&690
http://s6/mw690/520be33fgd6270cb532e5&690


http://s12/mw690/520be33fgd626fed3d65b&690

http://s15/mw690/520be33fgd626ffa9a2ce&690

http://s12/mw690/520be33fgd6270055047b&690

http://s3/mw690/520be33fgd6270146cac2&690

http://s14/mw690/520be33fgd627024af3fd&690

http://s12/mw690/520be33fgd6270397768b&690

http://s13/mw690/520be33fgd6270597e7fc&690

http://s11/mw690/520be33fgd627079d0c6a&690

http://s1/mw690/520be33fgd62708b1b690&690

http://s11/mw690/520be33fgd6270973b2b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