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六年级
(2017-06-12 10:15:47)《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48-49页内容,及相应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
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
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
那么,比例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1、做一做
2、填空
(1)(
(2)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
(3)比例尺分(
(4)比例尺
3、判断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2)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4)地图上量得5cm的距离表示实际400m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厘米。(
(6)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4、团结路的实际距离是1800m。
(1)量一量团结路上在图上的距离,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2)将这幅图的比例尺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6、附加题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是需要大家探索的学科,希望大家多多发现问题,多多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