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拱振桥

(2025-02-27 09:28:19)
标签:

杭州拱振桥

趴蝮

大运河

杂谈

分类: 有关杭州

   拱宸桥(Gongchen bridge),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内连接拱墅区两岸的过河通道,位于京杭大运河水道之上,是杭州市拱墅区运河两岸唯一的古石拱桥,也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拱振桥拱宸桥东的廊棚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拱宸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横跨京杭大运河。桥身长约98米,高约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大运河南端的标志性建筑。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据《钱塘县志》记载,当时的举人祝华封为缓解两岸居民船渡之苦,自行募集资金建造了拱宸桥(亦有说法为商人夏木江倡导修建)。“拱”字本义为两手在胸前相合,有恭敬、环绕之意;“宸”字指北辰所在,是帝王的代称,所谓“拱宸”意指百姓对皇帝的拥戴。“拱宸”二字多见于中国古代城市建构的北方,如开封古城的“拱宸门”,上海、广州古城的“拱辰门”等等,今日天津的“北辰区”即是“拱宸”这一命名习惯在当代的延续。
杭州拱振桥   此后三百余年间,历经风雨的拱宸桥历经了三毁三建。第一次是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由浙江布政使段志熙倡导捐筑;第二次是浙江巡抚李卫在雍正四年(1726年)捐俸重修,将桥加厚二尺,加宽二尺;第三次重修则是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杭州富商丁丙主持,这次重修成的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拱宸桥。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进入21世纪以来,拱宸桥先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杭州秉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对桥体进行多次修缮。如今的拱宸桥,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两侧以素面石栏围护,栏板间立48根望柱。由于桥下运河航运繁忙,为避免船撞,于主孔上、下游共设置四个防撞墩,每个防撞墩上均雕有避水神兽,龙生九子之一的趴蝮(音:b xià;又名蚣蝮,音:gong fù)。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拱宸桥下的神兽叫蚣蝮(gong fù),也叫趴蝮(b xià),又被称为避水兽,性喜水,喜吞食水妖,通常被设立于大桥的桥柱上,寓意着大桥可以永远避开水害,保佑一方的平安。
杭州拱振桥   相传,蚣蝮是龙的儿子,出生于公龙与母鳄鱼的爱情之中,因此,蚣蝮的形象不仅有着龙头的头像,还拥有着两只犄角,身子、四肢和尾巴上也如同鳄鱼一般覆盖着鳞片。 
杭州拱振桥   蚣蝮,又被人们称为“趴蝮”,在古代的建筑中,常常可以在排水口或桥涵之处看到它的形象,被视为能够保佑桥梁和建筑的安全,同时也是水文化的一种体现。蚣蝮的形象常常被刻画得十分生动,它的身躯庞大而结实,身上布满了坚硬的鳞片,每一片鳞片都象征着它的神秘力量。
杭州拱振桥   它的四肢强壮有力,能够支撑它在水面上游动,同时也可以在陆地上行走。在传说中,蚣蝮的性格既威猛又善良,它是一位勇敢而聪明的守护者。每当洪水来临之际,蚣蝮会挺身而出,引导洪水流入大海,保护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杭州拱振桥   同时,它也是一位热爱自然的神兽,常常出现在山川湖海之间,与自然和谐共处。总的来说,蚣蝮是一种神秘而富有魅力的神兽,它既是水文化的代表,也是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的体现。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桥栏两旁设有四十八个望柱,柱头雕刻仰莲。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拱宸桥历经多次坍塌和损坏,面临重建和修复的难题。清顺治八年(1651)和清同治二年(1863),桥梁因年久失修和战事损毁而坍塌。清光绪十一年(1885)再度重建,因质量问题修复不久又出现裂缝。此外,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杭州时在桥上筑堡垒,导致桥梁进一步损坏。近现代,拱宸桥进行了多次大修和加固工程,尤其是2005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全面修复和防撞墩重建,维护难度较大。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大运河杭州段是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重要构成,它作为江南运河的南端以及浙东运河西端的起止点,是京杭大运河与浙东运河两大运河体系衔接转换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在两大运河体系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大运河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
杭州拱振桥   大运河杭州段全长约110千米,包括上塘河、杭州塘、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西兴段(以下简称西兴运河)等多段河道。上塘河为江南运河浙江段故道,前身为秦始皇修筑的陵水道之一段,隋代大运河全线贯通后,一直至元末,为大运河南端的主航道,长28千米,现主要功能转为水利行洪。
杭州拱振桥   杭州塘南段开凿于元末,为运河主河道,是现今江南运河浙江段东线,长41千米。中河开凿于唐代,南北纵贯杭州城区中部,北接上塘河,南接龙山河,长8千米,现为城市景观河道。龙山河原是中河通钱塘江的水道,始凿于吴越钱镠时,现南起闸口,北至凤山门,连接中河,全长4千米,与钱塘江已不相通,为城市景观河道。西兴运河始凿于西晋,南宋时与山阴故水道连通,成为浙东运河的重要河段。
杭州拱振桥   20146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杭州段遗产共包含11个点段,分别为江南运河片区的杭州塘、上塘河、杭州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片区的西兴运河等5个遗产河段,拱宸桥、广济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和西兴过塘行码头等6个遗产点。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两边的桥栏不一样,应该是多次修复的原因。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桥面宽阔平坦,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也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观赏体验。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拱宸桥的结构敦厚朴实,远望高大巍峨,气势雄伟,是江南三孔薄墩联拱桥的典型代表。桥身采用纵连分节并列法砌筑,整桥用条石错缝砌筑,桥栏两旁设有四十八个望柱,柱头雕刻仰莲,拱壁顶部和中拱券内有“双龙戏珠”和荷花的浮雕装饰。桥名寓意“拱手相迎”和“帝王宫殿”,象征对帝王的恭候和运河的政治意义。拱宸桥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运河南端、杭州北边繁华市镇的标志,设计旨在连接一代人童年回忆和美好梦想,体现了重要的地理和历史意义。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京杭大运河南端

杭州拱振桥京杭大运河简介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拱宸桥定为浙江省文保(2005年)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拱宸桥东为运河文化广场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2013年拱宸桥为全国人保单位 

杭州拱振桥京杭大运河全景图

杭州拱振桥拱宸桥下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凉亭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拱宸桥及附近景点介绍

杭州拱振桥介绍拱宸绿道,一条步行、骑行的绿色开放空间。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远处高大的建筑是“百瑞运河大饭店” 

杭州拱振桥杭州湖墅八景图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南北通达”牌坊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背面“利泽千秋”
杭州拱振桥

杭州拱振桥运河文化广场的景致
杭州拱振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