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卧龙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西安碑林博物馆斜对面),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卧龙寺于1957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寺,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年-189年)。隋朝时期被称为“福应禅院”,距今已1800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后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 据清道光十年(1380)《熏修卧龙寺记》碑载:“昔汉明帝梦佛入中国,悦之,因建祠南郊而致祭焉,灵帝(168-189)时敕赐创修为寺,于其中讲《楞严经》,上为国家保平安之福,下为生民致安乐之庥,遂题其寺额曰“福应寺”,而神之梗祀至此隆,人之崇奉至此愈多矣。 清同治七年(1868)《卧龙寺重修碑记》载:“宋初有禅师,法名卧龙,太祖曾幸此寺与谈佛法,机缘相契,以为先兆,遂改为卧龙寺。”又据《金石萃编》一书记载,卧龙寺“崦”字碑上有太宗皇帝的赞偈。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避难至西安,德清(虚云)和尚随驾,曾陪同至卧龙寺礼佛。慈禧太后给卧龙寺带来新的繁荣。施银千两重修殿宇,并建立石牌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还亲书“慈云悲日”、“三乘迭耀”匾额赐寺,并为山门书额“敕建十方卧龙禅林”。 民国年代,卧龙寺尚保持着东、中、西三院,占地面积16、7亩,殿宇、廊庑、僧寮200余间,泥塑佛像菩萨像57尊,基本上保持清末原貌。 民国十三年(1924年),康有为因公莅陕,历游诸寺,曾题书“卧龙寺”三字门匾一面。民国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朱子桥、井松生等先后捐资维修大殿、法堂及念佛堂。据了解。民国以来的历任住持有圆印、圆心、圆耀、宝生、范成等。 1931年,朱子桥将军等人筹资修整了大雄宝殿和禅堂,同时广购佛经,创办了佛学国书馆。后又请太虚法师来讲经说法。对东院、西院房舍都进行了整修。1949年后,政府多次拨款修整殿宇。装修佛像,使这座佛教古刹更加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卧龙寺现占地面积15亩,分为中院、东院和西院三个院落。中院占地面积6亩,寺内的主要殿堂分布在这里。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石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后大殿为法堂。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