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的城墙(三)

(2025-01-06 10:51:10)
标签:

西安的城墙

敌楼

魁星楼

垛口

建国门

分类: 西北风光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现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明城墙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从隋唐皇城算起,西安古城墙已经有 1400 多年的历史,从明初扩建府城算也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西安的城墙(三)   唐末天裙元年(904年),驻防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因城大不易防守,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改筑。天祜年改筑时放弃了长安的外郭和宫城,只把皇城加以改修,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门,北开玄武门,以便防守,但对城垣并未扩大或改修。以后历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西安称为奉元城,是西北的一个重镇。西安的城墙(三)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大将军徐达率军从山西渡河入陕,元守将遁逃,徐达占领奉元城。明朝廷改奉元路为两安府,是西安得名的开始。西安的城墙(三)   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十一年(1378年),西安正式构筑城墙。城墙用黄土分层夯筑。墙顶内外沿筑女墙,外沿女墙有垛口5984个,内沿女墙无垛口。城墙外壁四周每隔120米有一马面,共计98个,上建墩楼。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其中城西南角为圆形。西安的城墙(三)   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将城墙外壁和顶面砌了青砖,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魁星楼距西安城墙南门城楼东侧约667.5米处,建有一座祭祀主管文运之神——魁星的魁星楼。该楼初建于明万历乙未年(1619年)九月,后遭兵火所毁,清代虽有重修,但明清建筑终未保留下来。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今天看到的楼体是1986年重新整修的。它为台基式结构,重檐,四坡攒尖顶式建筑,通高14.65米,边长9.4米,楼体一层边长3.5米,高6.1米;二层边长3.5米,高5.5米,上饰彩绘。
西安的城墙(三)   魁星根据《辞海》中的解释,第一种即指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又名“璇玑”。这四颗星排成一个方形,其状如斗,而古人又称它为“羹斗”,因此《说文》中解释“魁,羹斗也”。这四颗星也被称为“魁星”或者“斗魁”。因为魁星有主文运的神权,于是在宋元以后的孔庙和府学附近都建有魁星楼供学子们祭拜。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匾额“状元及第”

西安的城墙(三)匾额“飞黄腾达”

西安的城墙(三)匾额“鹏程万里”

西安的城墙(三)匾额“大魁天下”

西安的城墙(三)   垛口为城墙顶部外沿垛墙之间的缺口。明西安城上的垛墙,两垛之间相距0.6米的缺口,即为垛口,是为瞭望和射击而设,为城墙的防御工程设施。西安城墙之垛口数量,全城计有城垛5984处。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女墙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往前走 

西安的城墙(三)和平路城墙北侧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和平路城墙南侧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敌楼是古代建筑在城墙敌台上的城楼。明西安城墙共有九十八座向外凸出的敌台,每座敌台上皆建一座敌楼,共有九十八座。明代西安城墙之敌楼,均为歇山式重檐二层楼式建筑。敌楼作为城墙之上沿线所建之楼房,其战时用于守城防御,供各段城守部队进行指挥瞭望传令,放置器械物资等,平时则供守城军士巡逻者遮风避雨休息之用。属于一种增强城墙防御的设施。
西安的城墙(三)
   1986年开始,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对明代所毁敌楼进行重建,至1989年年底,共建敌楼十二座,其中南城墙敌台上七座,东城墙敌台上五座。2006年在西南城角两侧、北门两侧共建六座敌楼。重建的敌楼参照明代原制均为砖木结构歇山顶重檐二层楼。

西安的城墙(三)敌楼、敌台简介

西安的城墙(三)   敌楼是古代建筑在城墙敌台上的城楼,用以驻守士兵,是城墙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建的敌楼按照明代原制,均为砖木结构歇山顶重檐二层楼,楼下有台基。底层楼门向内,外壁开三窗,周设回廊。二层外面楼壁开箭窗三孔,左右无窗,楼体通高9.22米。现城墙共有敌楼24座,颇为壮观。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城墙高大的墙体外侧,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凸出于墙体外侧的一段,这就是马面(或称为敌台、墩台、墙台),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两敌台之间皆相距120米,火力交叉点为60米,恰是古代箭、弩、飞钩、掷枪等射远类与抛掷类武器的有效射程和杀伤范围。一旦敌人攻城攀墙,便可在主体城墙之外,形成一组组高空密集交叉火力网,毙敌于城下,使敌人难以接近城墙,以提高城墙的防御功能。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流水槽 

西安的城墙(三)   城墙高于地面,须有上下城之通道,方能联通城墙上下,这种通道,就是城墙上的马道与阶道建筑。明代西安城共建有十一处登城马道,其中七处建于城墙周边内侧,四处建于四城门内城楼左侧。
西安的城墙(三)   建于城墙周边内侧的七处登城马道,皆为砖砌滚坡式建筑,坡道右边内侧有1.5米宽的便于步兵上下的阶梯道。马道坡呈25度,宽6米。高与城顶海墁齐,贴于城墙内壁。为双阶梯左右两坡,形状为等腰梯形,底边长100米,顶边长10米。马道旁砌有护墙,下端道口设门栅,大门朱漆,称“大红门”,驻兵防守。 

西安的城墙(三)和平路南侧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卧龙寺简介 

西安的城墙(三)唐宗仁坊简介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东大街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

西安的城墙(三)张学良将军公馆简介

西安的城墙(三)建国门出口

西安的城墙(三)   建国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在建国路区段南城墙新开城门,故名建国门。西安的城墙(三)   建国路街道虽然短小,却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据历史学者考证,唐代名臣长孙无忌就住如今的建国路。民国时期,震惊中国外的西安事变,其重要人物张学良将军的公馆就坐落于此。如今张学良公馆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门规格为3门洞。 
西安的城墙(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