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小雁塔(三)

(2024-11-22 11:06:52)
标签:

西安小雁塔

地震三离三合

白衣阁

杂谈

分类: 西北风光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及荐福寺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西安小雁塔(三)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网络下载图片)西安小雁塔(三)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西安小雁塔(三)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包砖,但没有修复塔身的裂缝(至1965年经过一次整修,才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西安小雁塔(三)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还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   在小雁塔基座前,竖立着两块石碑,分别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所立的《补修荐福寺宝塔记》碑和雍正十二年(1734)所立的《荐福寺来源碑》。

西安小雁塔(三)雍正十二年(1734)所立的《荐福寺来源碑》西安小雁塔(三)   记载了康熙丁巳年(1677年),西安巡抚杭爱迎紫谷禅师驻锡荐福寺,其后紫谷禅师多方化缘,重修小雁塔基座,使荐福寺殿宇得到全部修缮的过程。碑文载:“大清雍正十二年岁次甲寅姑洗(农历三月)吉旦,署吴堡县知县赵酉撰文,退迁谷口继可明珠篆额,天水行者笑微了然书丹”。赵酉,字文山,甘肃秦州人,贡生。《荐福寺来源碑》的下部刻有《荐福两廊宗派图》:宗派真如若太虚,寂照圆明性,清净恒湛然,本来无体用。绪派隐显蕴玄宗,心融万法通,一乘宏大教,道德自兴隆。后续派洞彻精纯理,传灯证祖纲,灵机含妙意,源远永流长。 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所立的《补修荐福寺宝塔记》碑
西安小雁塔(三)   记载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二十六年(1687年),重修塔院、补修塔基的情况。碑文载:“大清康熙二十九岁次庚午仲秋吉旦,岐黄弟子李文芳沐手敬撰,关中后学许汉章沐手敬书并篆额”。
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部分构成,塔身为四方形,青砖结构。原为15级,约45米高,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大地震时,塔顶被毁掉两层,现存13层。1989年测定塔的总高度是43.395米,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26
西安小雁塔(三)   小雁塔的基座为砖方台,塔基座南北各开有一券门,青石门相,券门下为青石踏步。石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底层北券门外紧靠塔体的砖砌门楼,系清代增建。塔基座南侧有清代石门坊,南额刻有“万汇沾恩”,北额刻有“不二法门”。西安小雁塔(三)   基座下有地宫,为竖穴。基座之上为塔身,塔身底层高大,二层以上高、宽递减,逐层内收,愈上愈促,以自然圆和收顶,故整体轮廓呈现出秀丽的卷刹。 
西安小雁塔(三)   小雁塔的塔身单壁中空,塔壁不设柱额,空筒式的内部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塔身上为叠涩挑檐,塔身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塔身表面各层檐下砌斜角牙砖。每层南北各辟券门,以起到采光透气的作用。
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小雁塔经历无数风云故事,而最有名的即为“三离三合”。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陕西发生6级大地震,小雁塔塔身自上而下被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
西安小雁塔(三)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九月,一位名叫王鹤的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西安小雁塔(三)   此后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小雁塔因华县大地震“塔裂为二”,嘉靖四十二年复震,“塔合无痕”;康熙辛未“塔又裂”,“辛丑复合”。对于一座砖塔而言,经过数次地震开裂而不倒塌,反能自然复合,也确是一件奇事了。西安小雁塔(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古代能工巧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样,虽历经数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令人叹服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西安小雁塔(三)白衣阁为明代创建,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场所。西安小雁塔(三)   单檐歇山式楼台。砖砌高台12.9×9.20米,正中有券洞。上建殿宇面阔3间,进深2间,周围设回廊,廊深0.8米。台两侧设砖梯。灰瓦屋面,四翘角,素面清水脊,勾头滴水。

西安小雁塔(三)砖台南面上部镶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白衣阁》石匾额。 

西安小雁塔(三)白衣阁背面
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   在白衣阁的北侧,竖立着两块石碑,分别为清嘉庆十六年(1811)所立的《重修荐福寺碑记》和《重修荐福寺地藏王殿》碑。

西安小雁塔(三)   《重修荐福寺地藏王殿》碑位于白衣阁北西,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立,长安崔尔进撰文。
西安小雁塔(三)   碑文记载了明神宗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王用宾捐资修葺地藏王殿及崇祯九年(1636年)至十一年(1638年)荐福寺主持无昙募资重修的过程。崔尔进,字抑庵,陕西长安县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  
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   《重修荐福寺地藏王殿》碑阴上部为布袋神僧像线刻图,为时任荐福寺主持无昙所绘。上题:大雄示观,弥勒尊佛。双泯见闻,两忘知觉。袋囊弃置,飞锡抛却。酣然一睡,天地何物。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重修荐福寺碑记》碑位于白衣阁北东,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立。
西安小雁塔(三)   碑文记载了清嘉庆年间,居士赵联第首倡捐修荐福寺小雁塔,得到众人响应,历时五年修缮完毕的过程。碑文载:“赐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靖边知县灵石翟凤翱撰文,大清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夏五月彀旦”。翟凤翱,山西灵石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己丑科进士。
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重修荐福寺碑记》碑阴为捐资修缮者姓名、店铺名称及捐献银两。。 
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

西安小雁塔(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