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7645702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杭州曲院风荷(二)
(2024-06-23 12:57:39)
标签:
杭州曲院风荷
名石苑
绉云峰
迎熏阁
波香亭
分类:
有关杭州
竹素园是杭州西湖的景点之一,就在岳王庙的西面,面积
2
万平方米。旧称湖山春社,为清浙督李卫建。凿池置石,构筑亭轩,栽培四时花木,引桃溪清流,屈曲环注,有曲水流觞之意。乾隆御书“竹素园”。今内通江南名石园。
竹素园西侧为“江南名石苑”,
集中陈列了各种名石奇岩。
“叠云石笋
”
其中,太湖石绉云峰为石中极品,以瘦、皱、奇而著称,有“形同云立,纹比波摇,体态秀润,天趣宛然”之称。 此石与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并列为江南三大名石。
据传,清初此石在广东提督吴六奇府上的花园内,海宁袁花镇的查伊璜(崇祯六年举人)曾助吴将军于风尘之中,吴将军发迹后邀请查举人到其府上小住。在吴府的花园中,查举人看到有块奇石耸立,见此石如遇知己,一赞三叹。
数月后,查举人回到海宁的家中,惊讶的看到自己喜欢的那块奇石(也就是“绉云峰”)竟然立在了自家的花园之中。原来吴将军看到恩人常去花园赏石拜石,在查举人走后就派人将“绉云峰”千里迢迢水路运到了恩人的花园里,投其所好。
嘉庆年间,海宁马桥人马汶(字容海)得此石于海盐顾氏败垣中。至道光初,马氏因嫁妹石门(今桐乡崇福镇)蔡家,此石作为陪嫁物随往。后因蔡氏家业衰落,马汶之甥蔡锡琳(字小砚号笑拈)联想到此石“确系”不祥之物,遂与同里徐宝谦太守商议,将其裹以红绸投送至江南名刹福严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因浙省文史馆副馆长海宁张宗祥之意,将此石迁移至杭州洪春桥苗圃之中,最后方“定居”在岳坟前的“江南名山苑”内。
绉云峰高有
2.3
米,削瘦、却不寒伧,正得风骨毕现。整座石峰气势直起,但姿态曲折,在刚健中又透出了妩媚。绉云峰虽高,但中腰最窄处只有
0.4
米宽,融挺拔与灵秀于一身。石的表面布满了皱裥,如同刀劈斧削。
绉云峰石全身褶皱特多,体态秀润,玲珑多窍,有“形同云立,纹比波摇”的天趣,石上刻有“绉云峰”三字,十分引人注目,有西湖奇石之称。
(网络下载图片)
曲院风荷中的拜石揖卉
匾额“拜石揖卉”,对联:
几树梅花数竿竹
;半潭秋水一房山。
进入
“拜石揖卉”
圆洞门,横披是:“诸花香处”对联是: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
圆洞门背面
圆洞门内有一石鼎立
往南走
进入一座院落,
沿假山台阶可上去。
上面是“迎薰阁”
八角门眉额“香泛金
卮
”
八角门一侧
迎薰阁是为游人凭高赏景而建造的好去处,登阁远眺,可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风景。清风徐来,荷香阵阵,沁人心脾,化人烦忧。
清朝有个官员曾写诗想念杭州西湖的迎熏阁:“迎熏阁外绿波肥,十里荷香人未归。若许梦中身化蝶
,
今宵应傍藕花飞。”
八角门背面“薄业”
迎熏阁在曲院风荷景区的北端,是一栋两层建筑的楼阁,形态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重檐矩形楼,架空建在湖上。
阁东建有一座歇山卷棚顶临水轩,轩前筑有观景平台。
迎薰阁南侧
站在迎薰阁往南看
对面是
迎薰阁
东侧
石桥
西侧石桥
桥边一亭
风微亭在以迎熏阁为主体建筑的西南面,建在风荷湖的半岛边,
紧挨着有一座石桥,通往前方。
为一攒尖六角小亭,取名自南朝宋谢瞻《于安城答灵运》一诗“绸缪结风徽,氤氲吐芳讯”之句。
风徽亭正面横匾“风徽”有柱联
:野翠生松竹,
潭香闻芰荷。
波香亭位于曲院风荷景区风荷池之东
波香亭
为一“人”字形钢砼仿木结构的玲珑别致亭子,以清人许承祖《曲院》诗中“泻入波心水亦香”句题名。
亭内两柱上有楹联,楹联为:
野翠生松竹,
潭香闻芰荷。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杭州曲院风荷(一)
后一篇:
杭州曲院风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