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茅家埠

(2024-06-07 09:45:13)
标签:

杭州茅家埠

上香古道

静趣同山亭廊

玉涧桥

“黛色参天”八角亭

分类: 有关杭州
   茅家埠是西湖内湖,位于西湖以西,东望杨公堤,西接龙井路。清中叶以前,茅家埠一带仍有大片西湖水面。香客常常乘船在茅家埠登岸,经上香古道去天竺诸寺进香。
杭州茅家埠上香古道上有两座相对的牌坊。一座在茅家埠船埠头;一座在村西,龙井路旁。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往东写着“云升远壑”,里面是茅家埠村。(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往西写着“乐情在水”往西走,可以走到梅灵北路。
杭州茅家埠(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茅家埠背面“暖风净宇”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   玉涧桥。杭州自古水系发达,运河、西湖、湿地形成交通网。清代以前,茅家埠一代仍有大片西湖水面。旧时,苏北、杭嘉湖一带的香客,上香是坐船来的。
杭州茅家埠   他们从艮山门摇着小船进西湖,在茅家埠上岸,或是从湖滨雇条小船一路划到茅家埠码头,再从这条小路去天竺诸寺上香。携家带口,推着小车,行走在乡间古道上。   
杭州茅家埠   泊船靠岸,仰望西面,天竺山形如“天门”,便知佛国圣地近在咫尺,心中多了一份庄重。过去上香的人多,每到佛事季节,香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好不热闹,养活了沿途斋堂、商铺、酒肆、客栈,形成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西湖香市”湖边还有醉白楼遗址,相传白居易曾在此楼痛饮数日,取名“醉白”。
杭州茅家埠   上世纪40年代前后,湖滨到灵隐通了公路,人们改乘汽车去灵隐寺。水路上香的人越来越少,这条历史悠久的上香古道终于渐渐废弃。2003年修复的上香古道,只剩下短短的一小段,两边是仿古美食街,有人在路边喝茶、用餐、打牌,上香古道没有了香客,已经名存实亡了。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静趣同山”亭廊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   “静趣同山”亭廊位于杭州茅家埠景区,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诗句:清气若兰,虚怀当竹;情趣在水,静趣同山。意思是说:竹里面是空的,人的心胸像竹能容纳;兰花的香气很淡,很清新,人的品性如兰花清雅质朴。心情是否好,如同静水流深,安静时候的感觉则如同山峦绵延。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沿静趣同山亭廊往前走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看见“玉涧桥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   玉涧桥又名玉建桥,原位于桐庐县印渚镇丰收村。为双孔石拱桥,全长29.1米,宽4.8米,拱壁为纵联分节并列式砌法。该桥建于明代,《徐霞客游记》载“桥甚新整,居市亦盛”。2003年按原貌迁移保护至西湖杨公堤景区。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   玉涧桥最早是和徐霞客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一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行走中国三十余年,后人把他的游记编成了一部《徐霞客游记》,其中的《浙江游记》中,你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又一里为玉涧桥,桥甚新整,居市亦盛,又名排石。山始大开”。徐霞客的笔记为玉涧桥在历史上留下了最初的记录,也让这小小的玉涧桥开始为人们所知。
杭州茅家埠   玉涧桥到底建于何年何月,已经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出了。只是根据当地的传言,这座桥建于明洪武十七年,也就是公元一三八四年。一直到了三十多年前,印渚镇丰收村一张姓农户在修建房屋时挖出一块石碑,这才揭开了玉涧桥建造者们掩藏在历史迷雾的面纱,让他们始为人知。
杭州茅家埠   这块石碑上面记载了当地顾氏一门孀寡造桥的史绩。当初,顾氏从外县迁至当地,家道不幸,男丁大多早夭,竟至满门四代二十多位寡妇,仅存两个男儿,尚未成年。于是她们委托一位和尚四处募捐,加上积蓄建造了一座双孔石砌拱桥,以去灾祈福,初名玉界桥,后渐渐被叫成了玉涧桥、玉建桥。顾家后来成为了桐庐当地有名的世家,延续数百年。
杭州茅家埠   
据县志记载,明成化丙申年间——公元一四七六年,天下大荒。朝廷命各级官府发动民间捐粮。顾氏当家顾廷璧慨然捐粟三百石,以济灾民。在后来出土的《于潜县顾廷璧尚义碑记》中,清楚地记载了这件史实。碑文中道:“输粟济民虽非有大功”,但“于其民而有仁民之惠”,“今以英名刻之于石,使声闻垂于万古之下耿耿而不磨,上有光于先世,下有荣于后人”。在饥馑之年,顾氏不但能自给,还兼济民间,已然透露出他们是世族大家的讯息。到清康熙年间,族中有夫人被朝廷封为诰命,显赫一时。至此,顾氏在其家族发展史上也登至顶峰。也是在那时,他们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宗族祠堂,传说中的祠堂“雕栏画栋、工艺精湛”。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静趣同山”亭廊尽头是“黛色参天”八角亭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   “黛色参天”亭,重檐八角攒尖顶,亭台一体。站在“黛色参天”亭往外望去,江山无限景,尽在视线中,远山叠黛,湖面如镜,赏心悦目。“黛色参天”亭上有一对联:佳客联翩来古道,扁舟容与泛清波。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草亭“芳竹晴阳”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   旧时,苏北、杭嘉湖一带的香客,上香是坐船来的。他们从艮山门摇着小船进西湖,在茅家埠上岸,或是从湖滨雇条小船一路划到茅家埠码头,再从这条小路去天竺诸寺上香。这里就是茅家埠的码头,百年前,前往灵隐寺烧香的香客们,就在这个码头弃舟登岸。杭州茅家埠   茅家埠码头牌坊,上有对联:“渡湖海江河登岸不唯通佛国,来东西南北安心自可悟禅机。”

杭州茅家埠牌坊的另一面复有对联:“古寺遥通中天竺又上天竺 ,长堤回望里六桥连外六桥”。

杭州茅家埠码头旁边的雕塑

杭州茅家埠乘船而来的香客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坐在岸边休息的香客

杭州茅家埠茅家埠水域水面开阔,岸线曲折,体现了自然、粗犷、野趣的风格。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茅家埠码头后面有一水池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往这边走 
杭州茅家埠

杭州茅家埠都锦生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