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2024-05-04 09:41:07)
标签:

无锡惠山古镇

下河塘

黄斗南先生祠

高忠宪公祠

王武愍公祠

分类: 江苏风景

   惠山古镇以古祠堂全国之最,古祠后花园之典雅堪称。寺中有祠、祠中有寺,园中有祠、祠中有园。沿街祠堂群、沿河祠堂群、临泉祠堂群、寺中祠堂群。“出郭楼台三四路,游人不得见山容”,一幅祠堂庙宇林立的历史长画卷,一座中国古祠历史博物馆。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溪山第一楼对面有一条河,为龙头河支流,烧香浜。烧香浜与龙头河交汇处有一石板桥,王家桥。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桥上写着“重建王家桥”时间看不清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当年去惠山的陆路,主要为始自老城厢西门的五里街。乘船去惠山寺的香客和游人的水陆,从大运河无锡段中流的黄埠墩向西拐入惠山浜,溯流而进,达惠山。惠山浜从宝善桥至浜底龙头下的那部分河道,又称龙头河,他们均得名于镶嵌在浜底驳岸上的石龙头。龙头河与惠山直街平行。由于龙头河比较窄,当时的香船便停在宝善桥西南侧的烧香浜内。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往东看,有一圆形拱桥。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往北(东北方向)看龙头河,那边应该是宝善桥,因为维修,被挡住了。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网络下载图片)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往南(西南方向)看龙头河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下河塘与长寿里交汇拐角处是“爱莲亭”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爱莲亭里有石碑,上面刻着周敦颐的《爱莲说》。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爱莲亭旁边光霁祠,也称周濂溪先生祠。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光霁祠原称濂溪周夫子祠,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祀主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散文旷世之作《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祠堂大门门楣上悬有一块雕龙竖匾,其上的“光霁祠”三字为乾隆帝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亲题。“光霁”一词来自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对周敦颐人品的评价“光风霁月”。(详见无锡惠山古镇二十九周濂溪先生祠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黄斗南先生祠位于下河塘14号,始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祀明太仆寺正卿黄正色 。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门额“黄斗南先生祠”,吴小如题写。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黄正色(1501-1576年),字士尚,号斗南, 无锡人。嘉靖八年进士,授仁和知县,后改广东南海知县。其人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政声日隆,百姓敬佩。嘉靖十六年(1537年)任监察御史,巡抚安徽;嘉靖十七年召为南京监察御史,tangke中官鲍忠、驸马崔元等,被wu下yu,戌辽东三十年。穆宗初召还,迁南京太仆卿。旋告老怀乡,隐归故里。著有《辽阳稿》。与顾洞阳同为“锡谷四谏”之一。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往前走(西南方向)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蔡氏宗祠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蔡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五十年,祀主不详。现存三进,一左厢房和两院落,每进均为三开间,高一层,传统木结构,小青瓦履面。第一进门屋两侧山墙各有一方“蔡氏家祠界”界碑,系此祠旧碑。第三进两侧山墙水磨砖垛头雕刻精美。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继续往前走,杨贞节祠。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杨贞节祠,祠为三间两进一天井形制。主祀赠知州杨希曾妻侯氏,清乾隆五十年(1785)建,后废。民国初改为杨氏宗祠。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现在为咖啡馆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前面是杨藕芳祠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杨藕芳祠始建于民国年间,规模较大,是杨姓宗祠,主祀无锡籍清末主管民族工商业、李鸿章的心腹杨宗翰。祠堂是壮观宏伟的西式建筑,具有洋为中用的风格。(详见无锡惠山古镇三十杨藕芳祠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张文贞公祠,位于下河塘杨藕芳祠旁,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裔孙张毅清独资在惠山寺塘泾购地建造,主祀无锡张氏始祖张文贞公——唐相张柬之,袝祀本支嫡派祖先。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祠堂为四开间楼屋.两进院落整齐,占地360平方米,是惠山祠堂建筑最 常见的形式。其享堂高敞,马头封火墙形态优美,厅堂两侧砖雕图案十分精美。祠堂为典型的民国早期建筑,保存完好。20088月至20099月,对张柬之祠进行了修绪,拆除了原封闭祠门的墙体,恢复原祠门,对二楼木结构进行修缮,基本恢复了原有祠堂的风貌。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张柬之(625-706),唐襄阳人,字孟将。以贤良召用,对策第一。中进士,合任合、蜀二州刺史、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因狄仁杰、姚崇荐弓。授风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主持政事。武后召为司刑少卿。神龙元年( 705),武后病,柬之逼武后归政,杀张易之兄弟,复中宗帝位。因功升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但后来又被武三思诬陷,乏新州司马,又流放泷州,最后忧愤而死。追谥文贞。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网络下载图片)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九号别院”,一个茶馆。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进入院落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里面花草茂盛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正厅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匾额“圣开堂”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厅内像会议厅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王武愍公祠,即王恩绶祠,位于惠山古镇龙头河下河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惠山祠堂群中原状保存最好、环境也最优美的一所祠堂。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王武愍公祠又名王恩绶祠,清同治十三年(1784)年建,占地2200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四进。王恩绶(1804-1855),现代著名红学家、原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曾祖。年轻时曾受林则徐赏识,咸丰五年赴武昌就职,时太平军已围城,有人劝其留守军中,以保将来,不听,遂用绳子入城,与知府一起督兵巷战而死。追谥“武愍”,准予在立功地和本籍建专祠。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清同治年间奉旨敕建,规模宏大,庭院深深,20世纪80年代曾经大修,基本保持着原状旧貌,分中、西、东三个部分,其庭院布局及建筑风格均具江南特色。中部的工宇殿,规模较宏大,为整个祠堂的主体建筑。东院水池边,尚存洪钧撰书的碑刻一方。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现为惠山泥人博物馆所在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高忠宪公祠 主祀高攀龙,附祀高攀龙从子高世泰。祠奉檄创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遭火灾后,移祀于城中高子止水祠,乾隆元年(1736)曾孙高嶐在惠山旧址复建。以后每年由县署春祭祀止水,秋祭祀惠山。咸丰年间祠毁。同治十三年(1874)知县廖纶倡捐重建,原祠规模宏大,有戏台、牌坊、花园等。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后改建为居民楼。修复前,仅剩3间门厅及一条备弄。2008年起,惠山古镇办分二期修复,恢复为现状。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高攀龙(1562-1626),无锡人,字云从,改字存之,号景逸,明末东林党首领之一。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供职于大理寺,后授行人司行人。二十一年,贬为广东揭阳县典史。弃官回锡,筑水居于五里湖畔,家居二十七年。三十二年,与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聚众讲学、议论朝政,影响较大。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顾宪成去世后,高攀龙主持东林书院二十二年,世称“高顾”。天启元年开始启用,官至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五年(1625),魏阉党毁东林书院,高攀龙亲临瞻悼。生平有“三不”自诫:“一字不可轻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六年(1626),闻逮至,于三月十七凌晨投池以终。崇祯初昭雪,谥“忠宪”,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进入高忠宪公祠大门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高攀龙当年曾联合无锡士绅成立了慈善组织——同善会。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2022年开始筹建无锡慈善大讲堂,选址惠山古镇下河塘7号高攀龙祠。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往里走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无锡慈善大讲堂建设记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正厅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墙上是“善举济世”宣传图片  
无锡惠山古镇(二十八)下河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