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2024-02-28 11:02:34)
标签:

寄畅园

锦汇漪

七星桥

嘉树堂

无锡锡惠公园

分类: 江苏风景

   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锡惠公园之内,是无锡的古典园林。寄畅园引惠山泉水成为园中水景,巧妙地利用借景手法,在园内可以见到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倒影在池塘的景象,布置相当别致。寄畅园曾是明朝归乡官员的私人园林,与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从知鱼槛北口出来,徐行几步,就是由七块石板拼成的七星桥。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寄畅园水池南北长而东西窄,于东北角上做出水尾,以显示水体之有源有流。中部西岸的鹤步滩与东岸的知鱼槛对峙收束,把水池划分为似隔又合的南、北二水域,适当地减弱水池形状过分狭长的感觉。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北水域的北端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再分划为两个层次,南端作成小水湾架石板小平桥,自成一个小巧的水局。于是,北水域又呈现为四个层次,从而加大了景深。整个水池的岸形曲折多变,南水域以聚为主,北水域则着重于散,尤其是东北角以跨水的廊桥障隔水尾,池水似无尽头,益显其疏水脉脉源远流长的意境。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锦汇漪上斜跨一条贴水石板平桥17米,由72米长的石板铺接而成,全桥古拙朴实,是园中横跨水面,贯通东西,连接清响斋与嘉树堂的重要通道。此桥朴实无华,名“七星桥”。乾隆皇帝曾吟有“一桥飞架琉璃上”,之句,就是说的此桥。所以取此桥名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在星夜晴空,水天一色,置身清澈宁静水面,畅观北斗七星,犹如凌云登空。西北相对廊桥,不数步为精致飞檐翘角的小亭,背依浓荫蔽日古香樟,前临游鱼跳跃、清波荡漾的锦汇漪,即为涵碧亭。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七星桥东面临水的是“涵碧亭”。亭四方架水上。飞檐翘角,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历史。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过桥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嘉树堂在七星桥的北堍,面阔三间,硬山顶,前有卷棚顶出廊,是寄畅园北部最重要的建筑。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堂前擎檐柱上有联:“瑶台倒影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堂内悬挂的“嘉树堂”匾额由著名书法篆刻家王能父题写。两边对联“千年人家诗书传;百代承名寄畅园”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嘉树堂简介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乾隆十一年(1746),秦道然九旬大庆,秦蕙田回家拜寿,大宴亲朋。为避免园子再次遭受政治牵连的命运,秦蕙田乘机对秦家十八房代表建议,将含贞斋改为宸翰堂,以供奉康熙帝在寄畅园题写的诗章和匾联;同时,将嘉树堂改为双孝祠,供奉迁锡第六世祖、明代诏旌的孝子秦永孚、秦仲孚兄弟,配祀秦耀、秦德藻等祖先。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恰巧此时乾隆帝要南巡了,而秦道然一场官司,家财耗尽,一时无力修筑,当时秦德藻诸孙之中号称富裕者,只有秦瑞熙(瑞熙为秦松期第五子,松期为德藻次子)一人。于是,秦家公推秦瑞熙综理整顿事项,由其出资银3000两进行修葺。由于独资修葺祠园,秦氏家族议定园产由秦瑞熙一房(第22房)子孙世代掌管。从此,寄畅园确立了稳固的地位,避免了分割、转让、没官和失修等因素的破坏,也不会因某一人的意愿、变故而危及此园,得以流传后代、保存到现在。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嘉树堂西侧石额“闻韵”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嘉树堂东侧石额“浣绿”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往东走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月门“大石山房”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进入月门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明弘治年间,画家孙艾在常熟城外虞山一块岩石上筑屋,称大石山房,孙艾尝引客来此诗画聚会。查良镛先生某祖先查慎行清康熙年间曾游孙艾大石山房,遗诗“又作西城半日留,短筇筋力试山游。爱随云气穿仙掌,笑插花枝上佛头”。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明正德年间,秦金建造凤谷行窝时,依孙艾大石山房之意,在此筑屋一座,亦称“大石山房”。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一个小小的廊桥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往这边看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现今的大石山房是依原样重筑,纯粹的民房,面阔三间却只有二间前檐廊。它的屋顶很俏,倒不是俏在单檐单脊悬山顶;而是俏在正脊脊墙上的砖雕。这是民间所称的“丹凤朝阳”图案,此处是双凤,它们朝向祥云上的一轮红日展翅,那轮红日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这所房屋的式样和装饰都说明它真是山中民房,很符合“大石山房”之谓。官宦幽园中忽见一座草民山房,即有情调转换,也是一种节奏变化。大石山房在古代园林中叫“对景”,现在叫“对比”。秦耀重修寄畅园后,为嘉树堂旁大石山房题诗一首:寒崖挂苍藤,一石塞云栋。夜半月明中,天风吹欲动。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沿廊桥走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民国15年(1926),由秦亮工、秦毓钧等组织寄畅园董事会。以春秋二祭余款量力修理,在池(锦汇漪)东一带建清响斋、涵碧亭,缀以长廊,与大石山房相连,以后又重建含贞斋。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进入“涵碧亭”后身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涵碧亭东侧月门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涵碧亭背面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涵碧亭正面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涵碧亭内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再回到嘉树堂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向东看是七星桥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向西看是八音涧假山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无锡锡惠公园(七)寄畅园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