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江金山(十)

(2023-12-04 09:22:22)
标签:

镇江金山

中泠水

天下第一泉

王仁堪

芙蓉楼

分类: 江苏风景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零泉、中濡泉、中泠水、南零水,唐代时就已闻名天下。中泠泉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柱,直径七米,十分宽敞,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十分风凉幽雅。池北建有两层楼房,楼上楼下为茶室,环境幽静,林荫覆护,风景清雅,是游客品茗的最佳之处。镇江金山(十)   王公祠,纪念王仁堪所建。王仁堪(18491893年),福建闽侯县人,字可庄,清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状元。因直言敢谏,尤其是对迎合慈禧太后,动用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一事,敢于直言不讳,发表自己的观点,故而受到其他官员的排挤,于光绪十七年外放任镇江知府。镇江金山(十)   据文史专家张守群考证,“天下第一泉”又称“中泠泉”,从唐代起就享有盛名。其泉眼原处于波涛汹涌的扬子江之中,由于在每天某个时辰喷出的泉水高于江面,且水质优良,因而被人们发现。这是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但取水不易。据说人们守在船上,要用竹竿拄着特制的铜瓶在特定的时辰沉入江底,利用特殊的技巧机关打开瓶盖方可取到真正的泉水。镇江金山(十)   那么,“中泠泉”何时被谁人评为“天下第一”的?最初见于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这书根据陆羽《茶经》略加发挥,尤重品水,“天下第一”系大臣刘伯刍评语。而“金口玉言”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只将“中泠泉”评为第三。镇江金山(十)   历经沧桑千余年,第一泉终于随着金山一道“登陆”,但很快就湮没于一片芦苇丛中。清同治九年(1883),侯补道薛书常陪同都转庞省山等官员寻访该泉时,金山寺僧人已不知泉址究竟在何处了。按古人“子午两时,泉涌更旺”的经验,薛、庞等人终于在芦滩中找到了泉址,命石匠砌成方池。镇江金山(十)   王仁堪任镇江知府时,发现此处喷出的泉水宛如串串珍珠,其味甘冽,是地搞旅游开发的“经济增长点”。便招来工匠,重砌石池,在池畔盖楼建亭,又亲自挥毫书写“天下第一泉”5个大字刻于池壁。同时,筑堤、种荷、植树,形成了今天的一泉景区格局。令人称奇的是,如今的“王公祠”居然和清代地方民众在这里修建的王公祠走向基本相同,大体是在同一个位置。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   当年江水西来,到金山分为三泠:南泠、中泠和北泠。泠者,水曲也。第一泉位于水的中间曲线下,故名“中泠”。唐代张又新的《水记》和刘伯刍的《水经水品》称中泠泉水为最。
镇江金山(十)   唐代著名学者刘伯刍也将天下名泉分为七类:镇江中泠泉水为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苏州虎丘泉水第三,丹阳观音泉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泉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为第七。
镇江金山(十)   第一泉与金山在江中,清朝末年与金山同时登陆后一度失守。清同治八年(1882),光绪镇江知府王仁堪遂筑池种荷植柳,立“天下第一泉”五字。中泠泉水色如翡翠,醇厚甘甜,“盈杯不溢”,名贵而神奇。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1952年,人民政府拨款对中泠泉进行了全面的修缮,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   历代文人墨客为中泠泉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句,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太白楼》文天祥: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镇江金山(十)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苏东坡: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镇江金山(十)   《将至京口》陆游:卧听金山古寺锺,三巴昨梦已成空。船头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风。城角危楼晴霭碧,林间双塔夕阳红。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塔影湖畔,第一泉旁,坐落着一幢远近闻名的芙蓉楼。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   芙蓉楼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
镇江金山(十)   清道光、咸丰年间,因兵乱被毁,成了一片废墟。芙蓉楼香消玉殒了。清诗人瑞清悲愤地写道:“几度欲将遗址觅,不知何处采芙蓉”。一九九二年,镇江市政府顺应民意,挖掘、发扬文化传承,在塔影湖畔重建了此楼,让这朵“芙蓉”绽放在金山脚下。
镇江金山(十)   这座楼是仿古建筑。重檐、歇山式,分上下两层。高十九米,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楼由三部分组成:芙蓉楼居中,东北为冰心榭,东南为掬月亭。楼、榭、亭,三者虽分实合,曲槛、回廊相互贯通,浑然一体。给人的感觉是雕楼画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气势恢弘。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二楼中央,高悬着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芙蓉楼”三个大字。

镇江金山(十)芙蓉楼介绍

镇江金山(十)芙蓉楼廉政文化课堂

镇江金山(十)芙蓉楼后门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进入后门 

镇江金山(十)门厅西侧小门,门额“紫云”。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门厅东侧小门,门额“步霞”。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屏门背面,《重建芙蓉楼记》1992年。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屏门两边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进入一楼大厅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银杏木线刻蓉楼话雨》王川作 

镇江金山(十)唐三彩陶瓷画《木芙蓉图》王川作 

镇江金山(十)唐三彩陶瓷画《水芙蓉图》王川作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从前门出来  

镇江金山(十)上面匾额“襟山带江陈从周题,下面匾额“景澄流绮”李宗海题。

镇江金山(十)楹联:气接鸿蒙中流开远势,山浮杳霭一柱倚高空。

镇江金山(十)   在芙蓉楼的两侧,有两座仿古建筑,与芙蓉楼形成犄角之势,东北面为“冰心榭”,是展示中泠泉的水质和演示茶艺的场所。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匾额“茶艺”,楹联:客到座中宜数碗,水是人间第一泉。

镇江金山(十)芙蓉楼前

镇江金山(十)   芙蓉楼东南面是“掬月亭”,是观看湖中的三座石塔和明月倒映水中相映成趣的佳地。若逢晴朗天气,皓月当空,清风徐来,湖波微皱,风景更美。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   掬月亭,为芙蓉楼的辅助建筑,与芙蓉楼、冰心榭及湖中三座石塔组成整体景观,相互之间由曲折回廊相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与金山遥遥相望。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   “天下第一泉”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柱,直径七米,十分宽敞,取名“鉴亭”。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   鉴亭,鉴亭六角双重檐微翘,亮灰瓦覆顶,竖脊极富力度。顶端攒起一尊倒瓮形细腰金顶。亭为泉而设,“鉴”字是对水对茶的品评鉴赏。
镇江金山(十)

镇江金山(十)门柱两侧有一联:“肯把须眉傲霜雪,可知环宇待澄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