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州博物馆(十一)

(2023-09-21 09:19:32)
标签:

徐州博物馆

天工汉玉

装饰用玉

丧葬用玉

玉衣

分类: 江苏风景
接上篇,天工汉玉,第三单元 比德于玉——装饰用玉
徐州博物馆(十一)   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饮誉于世。汉代楚国制玉业十分发达,徐州出土的汉玉代表了我国汉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凤鸟螭纹玉剑珌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双龙纹玉佩 

徐州博物馆(十一)龙凤纹玉环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蟠龙纹玉佩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玉冲牙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玉剑饰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狮子山出土玉剑配饰照片

徐州博物馆(十一)玉剑珌、玉剑璏、玉剑格、玉剑首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玉剑珌、玉剑璏、玉剑格

徐州博物馆(十一)玉剑珌、玛瑙剑璏格、玛瑙剑珌

徐州博物馆(十一)第四单元 玉佑长生——丧葬用玉
徐州博物馆(十一)   汉代贵族追求长生,是使用殓葬玉器最为鼎盛的时期,形成了以玉衣为核心,包括镶玉漆棺、玉璧、玉枕、九窍塞、玉握等构成的殓葬玉器系统。西汉早期是玉衣产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徐州出土的玉衣最多,且形制多样。玉面罩也在西汉楚国贵族阶层中使用。玉衣与玉面罩反映了西汉楚国殓葬玉器系统的等级差别。西汉时玉衣使用尚不够规范,至东汉形成以穿缀玉片的金属丝线来区分等级的制度。

徐州博物馆(十一)   银缕玉衣是古代玉衣的一种,玉衣又叫玉匣,是古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衣服,分金缕、银缕、铜缕、丝缕几种。
徐州博物馆(十一)   1996年,徐州火山汉墓出土了一件银缕玉衣,是全国发掘的银缕玉衣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件。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10多个部件组成,总长1.81米,由2116块和田青玉玉片、1000多克银丝穿缀而成。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火山汉墓出土银镂玉衣出土现场

徐州博物馆(十一)火山汉墓出土的银镂玉衣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石为地骨,美石为玉,玉石乃天地精英所蕴,而被认为具有非凡之力。在中国,温润美丽又千年不朽的玉石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特殊意义。特别是产于新疆的和田玉,因为它源自昆仑山,古人认为它有沟通凡界与天界、神界的神奇功用,成为大人物追逐的神器。

 

徐州博物馆(十一)   对玉石的崇拜自新石器时代始,便用于祭祀天地、缀饰高贵、陪葬墓主。“金玉在九窍,死者(为)之不朽。”汉代人对生死和求仙有强烈渴望,以玉石随葬更成了大人物追求肉身不腐的不二选择,并形成了玉棺、玉衣、玉面罩、玉枕、玉握和窍塞等完整的丧葬玉组合。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徐州出土汉代玉衣一览表 

徐州博物馆(十一)金镂玉衣简介 

徐州博物馆(十一)镶玉漆棺介绍 

徐州博物馆(十一)狮子山楚王墓前室镶棺玉片等出土现场

徐州博物馆(十一)镶玉漆棺详解

徐州博物馆(十一)   汉代完整的葬玉组合包括玉覆面、玉握、九窍塞、玉璧等。在敛葬时,死者面上覆盖缀有眼盖等玉片的黑绸“瞑目”,口中含有象征轮回再生的玉蝉,双手握着代表财富的玉猪,眼、耳、鼻等填塞封闭孔窍的玉塞,身上身下覆盖敛尸用的玉璧,躺于镶嵌玉饰的漆棺之内,葬入墓中。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汉代敛葬用玉使用达到了极致。除王侯使用镶玉漆棺、玉衣外,一些中小贵族也使用数 量可观的殓葬用玉,并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
徐州博物馆(十一)徐州铁刹山十一号汉墓出土的这组葬玉,由镶棺玉璧、玉枕、玉面罩、玉握和足玉等。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使用铜线编造的称为“铜缕玉衣”。
徐州博物馆(十一)   铜缕玉衣,1985年拉犁山1号东汉墓出土,玉片为方解石质,已遭盗扰。修复后的玉衣总长164厘米,共用玉片2008片,以鎏金铜缕穿缀。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金缕玉衣,19941995年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馆(十一)   玉衣出土时已严重散乱,曾被盗墓者从棺室中拖至塞石上,抽走金丝,玉衣片散布于内墓道塞石上和盗洞内塞石之间的夹缝中,不少玉片在抽金丝时被损坏。玉衣片尺寸较小,最大的不足9平方厘米,最小的还不到1平方厘米,有的厚度仅1毫米。玉衣片形状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在四角或周边钻孔,单面钻,孔径极小。表面经过打磨抛光。出土的4000余片玉衣片,玉质温润,呈半透明状。2001年徐州博物馆对玉衣进行修复。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十余部件组成,玉片总数为4248片,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该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玉衣。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中国第一棺”——镶玉漆棺。出土于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长280厘米,宽110厘米,高108厘米,内为木质漆棺。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镶玉漆棺出土时已散乱,棺木朽毁,剩下大量原来镶嵌在棺壁外面的玉片。玉片在盗洞、甬道、东面第5侧室和西面第5侧室等都有发现,共清理出1781片,有三角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窄长条形、弧形等。其中大玉版厚薄不均,分素面、带孔和带玉璧图案三种,绝大多数玉版背面都有朱书文字,内容为其尺寸和方位等。镶玉漆棺局部保持镶贴原状的仅有六组。19981999年,徐州博物馆根据出土状况,在认真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对镶玉漆棺进行了成功修复。复原后镶玉漆棺实际使用玉片的总数达2095片,多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碧玉。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

徐州博物馆(十一)玉泡灯、金钉

徐州博物馆(十一)金钉

徐州博物馆(十一)玉泡灯 镶棺玉片

徐州博物馆(十一)镶棺玉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